大学学报的出版管理创新

时间:2022-05-27 05:52:46

大学学报的出版管理创新

【摘要】我国的出版行业目前已全面步入了数字出版转型时期,出版转型是整个出版产业全面进行体系、结构与功能重组的过程。大学学报作为期刊出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整体转型也包括出版管理方面的变革。大学学报向数字出版转型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在转型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大学学报在出版转型时期必须积极革新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出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大学学报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学学报;出版转型;管理

所谓出版转型,指现代出版业要实现出版理念、体制、管理方法、经营模式、考核体系的全面变革与创新,是一个功能、体系、结构全面重组的过程。大学学报是期刊出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行业的整体转型也必然会对它的出版管理产生深刻影响。大学学报必须积极调整出版管理理念,适应出版转型,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

一、大学学报数字出版转型的优势与困难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地指出,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是当前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出版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文化创意的传播者,还是各类信息资源交流、整合的集散地。数字出版转型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出版整体转型的关键性内容。大学学报是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发现、筛选和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数字出版转型也是必然趋势。

1.大学学报数字出版转型的优势

大学学报是用于展示高校科研与教学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出版物,由各大高校编辑出版。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人才密集、信息集中的场所,有丰富的出版资源和高水平的作者群体。大学学报编辑也具有较高知识素养,其对新知识、新事物的理解、吸收能力较强,同时又富有创新意识。这些都是大学学报数字出版转型的有利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保障。大学学报的受众面相对较小,发行量也比一般的出版物小。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更适宜以数字化的形式出版。

2.大学学报数字出版转型的困难

虽然大学学报进行数字出版转型具有一定优势,但其在转型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包括资金问题、专业人才问题和版权问题。大学学报的数字化出版要引入新的出版技术,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但目前绝大多数学报都没有成熟、畅通的资金供应渠道,这极大地制约了大学学报的数字化出版转型。学报的编辑出版人员虽然都是来自各自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但数字化出版对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的技能要求较高,而目前大部分编辑出版人员在这些方面还都达不到要求,这也是大学学报数字化出版转型面临的一大困难。版权问题也是大学学报数字出版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大学学报在数字出版过程中必须保护学术论文作者的著作权。然而,从目前大学学报的数字出版管理情况来看,对版权保护的重视程度还明显不足,版权保护技术落后,版权保护措施也还有很多疏漏。

二、出版转型期大学学报出版管理的创新途径

出版转型不论发展到什么阶段,内容生产力与内容品牌力始终都是衡量其行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但要实现行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还必须对出版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加以创新。对于大学学报而言,要在出版转型期积极创新管理理念,打造自己独特的学术文化和理论研究品位,做有深刻文化内涵与高效研究能力的期刊。只有不断提升学报的内容生产力与品牌竞争力才能保证学报实现可持续发展。

1.创新大学学报的管理理念

在出版转型期,大学学报要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要面向市场,以科学、系统化的管理为手段,通过提升学报文化内涵来增强学报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学报出版管理理念要求创新学报定位,开展研究型出版,以全面提升大学学报的市场竞争力、社会适应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学报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根据学报的出版特征、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一系列符合新时期学报出版实际的理论。科学的实践、正确的理论指导、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是研究型出版的典型特征,坚持走研究型出版道路,是大学学报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出版转型期的大学学报应当坚持理论创新,体现出尊重科学、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关注现实的理论品位。大学学报能够为学术文化发展提供最为广泛和直接的平台。在出版转型期,学报的文化内涵也应当有所创新。学术文化内涵的创新不仅是新知识的创造过程,更应当是不同学术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展示过程。大学学报的编辑也应当积极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开展学术创新,紧跟科学知识发展的步伐,了解最新学术动态,为学术文化成果创造良好的展示平台,避免错失任何有价值的知识。

2.创新大学学报的管理机制

大学学报必须建立与出版转型、教育改革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创新财务、出版、编辑工作的管理制度。对于大学学报出版管理者的工作评估,要重点考核学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效益最大化和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综合运用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等手段,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增添学报发展的动力。大学学报的出版管理,应当通过内容多样、具有选择性的个性化售后服务来吸引更多的读者,为读者和学报的沟通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以扩大大学学报的影响力,增加学报的销售量。在创新出版营销模式方面,应当深入了解学报的市场需求,读者的阅读需求,积极发掘出版资源,满足不同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大学学报的出版管理还必须加强版权制度建设,完善版权合同相关细则,以期更好地保障学报与作者的合法权益。此外,各高校还应大力支持学报的数字化出版转型,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为学报社的出版转型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3.以高校优势为依托,提升学报编辑的整体素质

大学学报出版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这也是其能够快速适应出版转型的有利因素。大学学报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提升学报编辑的能力与素质提供良好的平台。积极更新管理方式,提高编辑队伍的知识层次、政治素质及业务能力,强化编辑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与精品意识。定期组织编辑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编辑人员的基础业务能力和语言文字编辑能力。应对出版转型,还要对编辑人员加强数字技术应用的相关培训,以提高编辑队伍利用网络技术的调研能力、自学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搜集与利用能力,从而为学报内容把好质量关。

4.在技术上实现智能管理与动态管理的有机结合

出版转型期数字技术的发展让期刊编辑工作各环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大学学学报的出版管理工作中,有必要采取数字化流程对学报的资金管理、运作方式、营销策略、编辑加工等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将智能管理与动态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学报出版的管理效益,这也是实现数字化出版的基础。数字技术与出版环节的深度融合,将大大提升编辑效率,方便读者、作者与学报的信息交流,在控制财务风险、严格资金运转流程、版权保护等方面也能发挥积极作用。数字技术可以提升管理系统的智能识别功能,例如对于财务管理,可以设定风险提示信息,避免不规范的财务流程。对于编辑内容的智能识别,杜绝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也将大量减少编辑的工作量。同时,大学学报也要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其学术资源优势,打造学报独有的内容源,整理形成常态内容,同时积极开发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探索数字出版经营模式。出版行业的整体转型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网络与数字出版的转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学报在出版转型期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技术上实现智能与动态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以院校优势为依托,切实提高学报社编辑出版的能力,积极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出版转型,促进大学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纪,张岩波,李思进等.多媒介融合出版条件下的《山西医科大学学报》编辑出版思路[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2):157-158.

[2]马殷华,黄勇.信息网络环境下学报编辑出版学研究[J].编辑之友,2012(11):73-75.

[3]张晋海.试论学报编辑出版科学性的加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42-144.

[4]纪秀明,张春斌.论儒家伦理对当代编辑出版管理的启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25-128.

[5]喻菁,廖荣涛.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项目管理概念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48-150.

[6]何永红,王世杰.高职高专学报的编辑出版与质量控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24-126.

作者:崔希民

上一篇: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下一篇:高职院校教师管理创新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