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5-27 05:16:01

东明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群众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仅是要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跟上时代、世界的轨道,还要把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跟上时代步伐。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面临市场的激烈竞争情况下,群众文化工作要寻找发展和生存空间,还要开展公益化工作。只有在文化上满足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能真正做到物质与文化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农村建设;群众文化;精神文明;对策

东明县从两个方面力图将文化的根插在农村,鼓励重视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进行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一个方面是东明县政府积极鼓励农民进行多种形式的自办文化,培养的文化中心户与文化大院已经达到1000余个,标准化农家书屋200多个。另外,积极组建属于农民自己的、农民喜欢的文艺创作队伍,包括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剧团等,真正将送文化变成种文化,使农民能够自己进行演出。另外一个方面,东明县的各级政府在农村中培育文化科技示范户,以此来树立典型弘扬先进,将传播先进的文化与农民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在一起。文化科技示范户开展了技术培训、信息交流、倡导文明健康的文娱活动等满足了农民的文化需求,为农民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前提条件,农民既掌握了科学技术,充实了知识,又提高了自身的科技致富能力,这些都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一、东明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个别基层政府不重视文化建设

一些基层政府认为经济是最重要的,而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并没有放在心上。某些基层部门的领导持有搞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软指标”的思想,认为只要经济上增强了,农村的群众文化就上去了,这样大大影响了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效果。至于在对政府的考核上,也只是考核经济发展与社会治安等,没有将群众文化建设的考核列入政府的考核目录上,这些都限制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就在于基层领导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意识较弱。一些基层领导不能正确认识文化建设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大大挫伤了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一些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经常是建了之后就没有人进行管理,逐渐成为摆设,这也严重影响阻碍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满足。

(二)政府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缺乏

不管在乡镇还是农村,总的说来,对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都较少。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存在着忽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倾向。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还比较慢,无法真正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设置比较少,一般在每个村只配备一个文化活动室与几个农家书屋,5000人以下的村庄还基本能够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但5000以上人口规模的农村,是无法满足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的。这是由于东明县各级政府对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总量小、分配不合理。东明县政府财政对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虽逐年递增,但在全部财政支出中所占份额很小。在公共文化资源的分配上也并不合理,城市所占的公共文化资源多,农村的很少。这种情况严重束缚了农村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较少

尽管东明县的农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一些村庄的群众文化活动仍旧缺乏。由于农民的生产生活存在季节规律性,某些应该长期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农忙时节根本无法进行。而且农民的文化素质并不统一,有些活动,如书画毛笔字展、演讲活动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能够参与,而有些文明程度不高的农民参与赌博、迷信,这对村风民风的良好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农村的群众文化活动较少主要是由于其经济发展的落后导致的。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其群众文化设施与文化团队较为健全,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相对就丰富多彩。而一些偏远农村的群众文化生活就很缺乏,以至于农民无论是农闲还是农忙都存在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

(四)“送”文化的力度较弱

东明县的各级文化部门送文化下乡虽然对于农民来说仅仅是“喂食”型的满足其精神文化的需求,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形式使农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其问题也很多:首先,“送”文化的次数根本无法满足农民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其次,“送”文化内容对于农民来说并不完全贴近农村的生活,大多只是传统型的节目,毫无创新可言,致使大多数农民对这种形式逐渐失去兴趣;最后,“送”文化大多流于形式,大多都是进行表演,而农民喜爱的培训、辅导等形式很少,导致演出的时候热闹非凡,演出结束后却变得很冷清,使得“送”文化没有与“种”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总的说来,“送”文化的力度较弱,需要文化工作者素质进一步提高。虽然农村基层文化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在逐渐的提高,但提高的速度较慢,他们多数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缺乏必要的业务知识,不能够较好地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进行指导,导致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难以切近群众、切近生活。

二、东明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

东明县农村群众文化应向着构建和谐农村,并培养出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较好的业务技能的新型农民的目标来建设,借助于宏观政策主导与制度安排,通过政策导向与利益引导等方式,整合公共资源与社会资源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将农村的文化品位与层次向成熟的文化理念与健康的社会价值取向努力,继而以文化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

建设健康的农村群众文化是离不开政府的深入研究与正确的引导的。东明县政府应加大主导的力度,依托乡镇与农村,以农民为对象,将政府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东明县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的强度,进行机制创新,建立专门针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公共财政支持模式,来提高政府与社会进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进行“民办公助”与“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鼓励农村的自办文化。“民办公助”是指社会力量为组织者,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奖励,来鼓励社会力量为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公办民营”就是政府来搭建基础平台,鼓励民间力量的加入,进而形成合力,来进行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同时,东明县政府还要注意加强对农民文化生活的管理与引导。引导农民紧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占领电视与广播等宣传媒介与宣传阵地来宣传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动向与新经验,提倡热爱学习、崇尚知识的良好社会风气。另外,东明县政府与各基层政府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有需要的农民提供指导与帮助,帮助他们来掌握更多的文化信息与资料,激发农民进行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农民科技致富的本事。

(二)搭建农村群众文化设施与活动平台

农村的群众文化设施是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物质保证,也是进行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前提。进行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就要加大农村群众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除了进行图书馆、文化中心的建设外,还要建设农民喜欢的、既有体育健身的功能,又有文化活动作用的农村公共活动场所。另外,东明县还应通过进行特色文化品牌战略来搭建群众文化活动的平台。将特色农村群众文化品牌做强,进一步培育、发展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努力将东明县的农村群众文化打造成为县级的品牌化、乡镇级的特色化、村级的普及化格局。同时按照“弘扬主旋律”的要求和就近与方便的情况,大力普及如大平调地方戏等农村群众喜欢听、愿意看的小型群众文化活动,推进村落文化的良好发展,使东明县农村的文艺演出、书法绘画、诗词创作、工艺美术创作、电影放映等活动能够形成群体优势。

(三)强化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要想强化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首先要进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制度建设与组织保障建设。东明县政府与各基层政府应该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肩负起应有的责任,清楚认识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作用。并在实际行动中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真正纳入到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并作为干部考核内容的重要一项,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此外,还应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目标责任制与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机制的发展,更加规范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另外,要大力推进基层文化体制改革,将体制整合与资源整合作为东明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来促进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将原来的以乡镇为重心的文化管理方式下移到行政村,并将村落群众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放到整个农村的整体规划中,建设农民需要的文化与体育健身设施,使农民有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保障。

(四)整合所有资源进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政府与社会应尽快形成合力来推进农村中公益民间文化的发展,使之既能够通过政府为发扬优秀民间文化所进行的保护、开发与研究项目进行奖励来实现优秀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又能够大力推进与鼓励民间文化组织积极进行农村公益文化活动来推进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通过政府与社会的整合力量能够最大化地将公共财政的投入与社会参与当地农村的优秀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来促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另外,要注意培育农村群众文化的主体这一重要的方式。建设好农村群众文化,从客观上看,要集中力量建设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扩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产品的供给;从主观上看,要积极发挥出农民在建设群众文化过程中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培育农村文化的主体。发挥歌唱、舞蹈、曲艺、相声小品等特色文艺团队的功能,建立专业和业余的、当地和引进融合相处的农村群众文化团队,发挥好群众文化活动的合力。同时,要推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尤其是基层的文化部门应该积极创建面向广大农民的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紧跟时代要求,深入农民生活,创作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新鲜的时代气息并存的出色的农村群众文化作品。此外,尽快实现“送文化”和“种文化”的结合。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经常地送文化下乡,整合送文化下乡的文化、科技、卫生等各类服务资源,加强送文化的力度;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创新,利用不同的阵地与文化人才资源,建立能够成为农村群众文化的承载者与传播者的农民自己的真正乡土化的农村群众文化团队,播下“种文化”种子,让浓郁的“土生土长”的文化逐渐发展、壮大,使农村的“送文化”和“种文化”真正结合起来,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结束语

群众文化活动已经不只是一种文化表演形式,而是由更多因素构成的文化产品,群众不仅要满足视觉听觉的要求,还要满足更高层次的心理诉求。如何才能开展含金量更足的群众文化建设,这已经成为农村文化工作人员需要正视的重要课题。

上一篇:浅谈《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的... 下一篇:谈抗生素在儿科临床的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