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农函大培养农村发展人才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5-27 01:54:22

对省农函大培养农村发展人才的几点思考

[摘要]该文对福建省农函大如何培养农村发展人才进行了探讨,从农村改革发展的切身需求,解读了省农函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改革创新工作。

[关键词]人才 农村 农业发展 培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从低水平起步,历经困难和曲折,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农业发展已经到了新的历史起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人才是关键。人力资本是农业增长的源泉,农业劳动者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一直以来,我国始终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技入户项目、发展农村教育等,有力推动了农民总体素质的提高,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成长。福建省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简称福建省农函大)面向全省农村传播先进实用技术、培养各类农民技术人才,着力提高海西农业劳动者素质,改革创新,为推进海西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快了海西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1免费培训农民,为农村发展提供实用技术人才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已经纳入规划。省农函大创办之初就紧紧围绕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为农村发展提供实用技术人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民的减负工作,省农函大响应号召,在2007年,积极主动改革了对农民培训的收费方式,对在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班不直接向农民收取培训费。同时省农函大安排资金,支持经济困难的县级分校开办实用技术免费培训示范班。省农函大通过多元化渠道,积极筹措培训经费,保证全省农函大工作持续开展。福建省科协每年从科普经费中安排农函大“实用技术免费培训”专项经费,免费开展大学生村主干培养和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同时制定和出台了《福建省农函大2006―2010年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规划》,有效提高了农民培训的积极性,提升了农民的科学素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现代农业发展和海西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大量而有富有成效的实用技术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福建省农函大成立20年来,累计培训各类农民技术人员92.5万人。

2项目带动,为贫困村发展培养留得住的大学生村官

勿庸置疑,人才支撑农业发展。然而,在我国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特别是贫困村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一直困扰着农村的发展。省农函大勇于创新,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办、省委创新办以及福建农林大学、省自考办,举办村干部“乡村管理”小自考大专班,把扶贫工作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组织实施了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科协联合推出的福建省科普兴村“三个一”工程,即:从2008年起,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每年为每个村举办一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资助一名初中毕业的贫困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名永不离乡的大学生村官。全省实施科普兴村“三个一”工程已取得初步成效,已开办先进适用技术培训班400个,培训在乡农民39889名;村干部参加乡村管理大专班学员152名;受到资助得以接受中职教育的贫困初中生285名。

村干部乡村管理自考大专班是面向新农村培养造就新农村建设“领头雁”的素质工程,是“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培训工程”的具体举措。从漳州首期教学班开办以来,先后在福州、厦门、南平、福清、建阳、永安等地开设8个教学点,共14个教学班,参学人数达到845名,其中村干部占80%,女学员占38%,党员占68%。已培养乡村管理大专毕业生256名,成为村级干部中的骨干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特别是,福建省从村干部中公开招考公务员,南平市录用11名公务员中有6名为乡村管理大专班学员,考录23名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中有12名为乡村管理大专班学员,均占了50%以上。乡村管理大专班的成功办学,为农村基层组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3劳动力转移培训,为统筹城乡发展集聚人才资源

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农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其中,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是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1]。2002年以来,省农函大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的新情况,加强了全省农函大非农产业的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基层农函大发挥当地企业的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农民工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全省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超过一万名;省农函大针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大量农民工返乡的新情况,向各地农函大发出《关于组织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技能培训的通知》。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联合有关单位和企业,努力开展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培训等等,为统筹城乡发展集聚了大量的第一资源。今后,省农函大将立足自身职责,发挥各自优势,深入调查研究,认真组织实施,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已转移就业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制定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以现有教育培训机构为主渠道,发挥多种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充分调动行业和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培训。

4农村发展人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福建省农函大培训的农村发展人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有:

4.1 示范作用。通过农函大培训班,许多学员已经成为本地区的科技致富示范户,有的成为依靠科技致富的“土专家”,有的成为科普带头人,他们在农村经济建设中起到了“传、帮、带”的科技辐射和典型示范作用。这些示范户和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着向农民推广农业新品种和农业新技术的示范作用,带动着周围农民科技致富。

4.2 解困作用。按产业化组织生产,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农业产业化链条中,不论是初级产品生产者、加工产品制造者、销售环节经营者,还是技术、物资、信息的服务者,都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水平。通过农函大培训班,使更多农民掌握了科技知识、经营知识、经营本领,对农村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完善都会产生极大影响。

4.3 推动作用。实施多层次培养模式,通过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农民,推动了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农民将从被动吸收科学技术转为主动寻求科学知识,提高科技意识,认识到只有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活才能达到小康水平。

4.4 传播作用。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而且也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宣传队、播种机。通过农函大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与推广活动,将大大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的力度和覆盖面。

4.5 反馈作用。通过与农民、专业大户等联系,农函大将进一步加深对“三农”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有利于调整办学层次与结构,扩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空间;有利于继续做好科教兴农工作,构建适应需求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先进实用技术培训[2]。

5小结

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福建省农函大立足工作实际,紧扣海西发展需要,突出重点,务实推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科普兴村“三个一”工程和劳动力专业培训等工程,必将为福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谱写海西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郭熙保,王艺.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EB/OL]..

[2] 李国杰,马彦令.实施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为新农村建设培养“蓝领农民”[J]. 现代教育管理,2009,(12):86-89.

上一篇:闽台大型科学仪器共用共享现状与比较 下一篇:依靠科技管理谋求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