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

时间:2022-05-27 12:14:43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

摘要:通过研究分析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制定的背景和标准,以及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优抚等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重点阐述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应相互叠加,保持合理平衡,并参照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分析研究了特别扶助制度产生的积极社会效应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计划生育扶助问题研究

自20世纪70年代初,中共中央就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以来,广大育龄群众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相当多的家庭只生育了一个孩子,为我国人口控制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1、 特别扶助制度的定位

特别扶助制度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一项配套政策,是国家为保障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的特殊利益而建立的一项保障制度。特别扶助制度直接服务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其实质和目的是对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给予特殊照顾,缓解这个特殊群体生产生活和养老的困难,降低养老风险,保障这些家庭不因子女死亡或伤残而影响其基论文本的生活,特别是要使这些家庭在年老逐步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使其家庭生活基本达到当地平均的生活水平,从而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促进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2、 特别扶助制度与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平衡

特别扶助制度作为一项保障制度,其标准与相关社会保障标准应相适应、相平衡。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响应国家号召,自觉只生育一个子女,为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作出了贡献。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与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等相似。特别扶助制度保障的标准应与社会优抚的保障水准相近,可以考虑参照城镇农村病故军人遗属定期抚恤金来拟定特别扶助金标准。

特别扶助标准应高于农村奖励扶助制度标准。相比于一般的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的困难和问题更多,更需要政府的特别关怀和帮助,如果说一般的计划生育家庭还可以依靠子女供养、土地保障和自己劳动的话,那么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则只能依靠土地保障和自己劳动。因此,特别扶助金标准应适当高于农村奖励扶助金标准。为保证特别扶助制度对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父母一定的保障扶助水平,特别扶助标准应当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否则该制度的保障扶助水平将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递减。

3、 特别扶助制度的社会效应

在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针对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群体建立特别扶助制度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首先是特别扶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生活上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独生子女一旦遭遇死亡或严重伤病残,而其母亲又不能再生育,这些家庭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生产、生活和养老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独生子女死亡伤残首先意味着其家庭对其在成长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投资全部丧失; 绝大多数因病死亡独生子女的家庭,由于给孩子治病,往往付出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贫如洗甚至债台高筑,最后是人财两空; 而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的收入普遍偏低。在一定意义上讲,独生子女伤残家庭比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负担更重,身心更疲惫,生活缺少保障。对那些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以及绝大多数农村居民来说,老来无靠的问题将非常突出。对这个特殊群体定期给予扶助金,与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相配合,再结合社会各界的关怀关爱,可以保证他们老年的基本生活水平。

其次是特别扶助制度使得党和政府的温暖惠及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这个特殊群体,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府形象。特别扶助制度使他们亲身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响应国家号召不吃亏,生活上有帮助,经济上有实惠,从而有利于赢得民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建立特别扶助制度也表明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到独生子女群体的风险,正视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帮助解决。第三是特别扶助制度有利于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特别是成年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得计划生育工作困难增大,违法生育率升高。

4、 特别扶助制度的问题

特别扶助制度作为一项针对特定人群的特殊保障制度,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患重大疾病的独生子女父母尚不能纳入特别扶助制度。由于特别扶助制度要求独生子女伤残的须具有三级以上的《残疾人证》。对独生子女身患重大疾病、尚未治愈,没有被残联部门确认为残疾人并依照法律规定发给《残疾人证》的,其父母目前还不能纳入特别扶助制度之中。不少地方都建议,将身患重大疾病( 如白血病、肾衰竭等) 的,纳入特别扶助范围。根据特别扶助制度落实及时率,可以了解特别扶助制度落实的有关情况。落实及时率越高,说明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越能及时纳入特别扶助制度,反之,如果落实及时率越低,说明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很多都没有及时纳入,表明政府部门的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综上所述,在探索建立特别扶助制度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提高特别扶助金标准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特别扶助制度。首先应尽快将至少医学上认为不能治愈或将导致终身残疾的患重大疾病独生子女的父母,及时纳入特别扶助制度范围。其次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尽快提高特别扶助制度落实的及时率,简化特别扶助对象申请程序以及有关证明材料,免于年审。

参考文献:

[1] 韩贵仁.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J].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2(04)

[2] 潘兆文,王忆珠,童欣.计划生育 村民自治 若干问题探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03)

[3] 赵白鸽.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推向新的阶段[J].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8(04)

[4] 刘辉.浅谈怎样提高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8(11)

作者简介:赵彦蓉(出生:1965年2月),女,满族,职称:助理政工师。

上一篇:高中物理教学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下一篇:白领孕妇装设计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