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

时间:2022-05-27 09:01:53

摘要:中国艺术的意境说是中国传统美学理论,强调“空白”是意境美存在的重要条件。认为在画面的留白处蕴含着空灵深远的意境和诗意,以及自然的生命节奏,不提倡线条和色彩的满铺和矫饰。而 “少即是多”则是意境理论在设计领域内的表达,提倡用最简洁的形式,传达最丰富的内涵和功能。

关键词:意境 设计 形式 空白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他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曾明确地阐释过中国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其中“空白”是作为一个重要特点存在的。宗白华先生说:“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无边的虚白上。”①“空白”加大了艺术意境的深度、高度和阔度,蕴含着艺术意境的生命节奏。

这样的空白不仅存在于中国传统书画中,这样的意境也不仅见于中国古典艺术里。我们如果用这个观点来分析设计艺术领域内的种种观念和现象,也会得到更多关于设计的启示。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曾提出过设计领域里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现在已经成为了设计界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

密斯•凡•德罗是德国的设计大师,他坚持少即是多的建筑哲学,在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概念。他的设计作品从整体到细节都精简到无法再精简的绝对境界,色彩单纯,不少作品的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简洁到结构本身已经升华为建筑艺术的一部分。这样的建筑作品空间似开似闭,若虚若实,极为通透,一下就会从繁杂的装饰建筑中跳脱出来,现代主义至此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少即是多”,这句曾经一度引导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方向的箴言,其实很容易就能在中国传统的美学和哲学领域中找到理论依据。中国传统书画的空灵深远的意境就在于留白,不似西方传统油画首先就要填满底色,而是留得无边的虚白在,点染之,勾勒之,泼洒之,笔墨起落而成画意。东方艺术精微而深远的意蕴,不仅在于线条和色彩的“有”处,而更在于纸面空白空间广阔了然的“无”处。书法艺术强调“知黑守白”,篆刻艺术强调“分朱布白”,也正是此意。在设计的领域提出这一观点,背后的审美理念暗相契合。“少”不是空洞无物而是形式上精简洗练,“多”不是拥挤繁冗而是功能和内涵上的意蕴无穷。中国哲学所谓大道至简,也正是这个道理。仍以密斯•凡•德罗的作品,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为例:大片透明的落地玻璃,简练的结构体系,纯净的白色墙体,没有复杂的装饰和变化,只有洗练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流动的连续空间。庄子云:虚室生白。②原意就是说,如果房间装满了东西,再强的光线也无济于事,空间依然会非常黯淡。而空旷的空间才会显得通透明亮。这句话用设计的眼光看来,其实是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理念。意境说所指的“留白”、“空白”,在设计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如此:摒弃一切矫饰和多余形态,唯留得纯粹简约的形式和功能在。

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③所谓“无何有”,就是指空无所有,意指虚无。这句话里其实蕴含着一种十分高妙的美学思想。一眼望去了然无物的东西,内涵却很丰富。就比如一个容器,只有空空荡荡才能容得下东西。推之于设计,唯有形式上的简约才有更多内涵和功能上的可能性,也才能容得下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远意境。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也可以找到不少类似的例子。以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的对比为例,我们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在设计中,形态的美感是如何以“少”胜“多”的。

明式家具在造型上,讲究物尽其用,巧妙运用木材的天然纹理和色泽,最终简练到只剩线条,即便有装饰,也只在细微之处极精到地一点,如同诗歌婉转的韵脚,绝不铺陈矫饰。其形态古朴清秀,虚中有实,方寸之内容得下广阔流动的空间,蕴含着东方空灵深远的禅意。

而到了清代,中国传统家具工艺和风格发生了较大变化,形成了有别于明式家具的又一个流派,开始追求富丽华贵、繁缛雕琢的颓废风格。尤其到了清晚期,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东方式的审美思想日渐变化,家具大多造型厚重,装饰繁琐,这与明式家具的古朴大方、清秀内敛的风格大相径庭。相比于明式家具,清式家具就在对装饰的刻意雕琢和细节的铺陈中现出了匠气,而丧失了诗性和禅意。

因此仅仅从美学的角度来看,相对于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不是进化而是异化,不是进步而是退步。

放眼全球范围内的设计,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纵观已渐成熟的西方设计界,日本是非常吸引人眼球的一个,在设计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品质。这个无论地理、文化还是经济都处于西方夹缝之间的奇特国度,其设计却找到了自己独有的方向,反而能够融贯东西,跨越东西,在世界设计领域享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日本就像是一个大熔炉,全盘吸收了众多文化。这种情况体现在设计上,本来很可能产生混乱的效果,但相反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风格,反而在纷纭的西方设计界中跳脱出来,令人眼前一亮。设计师原研哉就曾对此有过评价:“首先归零,扬弃所有。一无所有中蕴含所有。”④

除中国外,在艺术和设计上明显有意识地使用“空白”的就是日本了。正如原研哉所说:“一无所有中蕴含所有。”这种“空”的概念是日本现代审美观念的基础。

日本艺术推崇简单意象,偏好在空无一物的空间里加入一点色彩或少量其他元素,在纯净的意境中阐释独特的审美观念。而恰恰是在这纯白洗练空间中的那一点色彩,成为点醒人们美的意识的瞬间。

纯粹是简约的极致境界。日本的很多优秀设计师都在其作品中不断追求纯粹的艺术风格,以隈研吾为例,这种纯粹的形式已经成为他作品的一个标志。我对隈研吾的了解,始于长城脚下公社里的竹屋。这个与长城相对而望的独特空间,几乎完全是竹子这一种材料营造出来的,没有多余的装饰,形态简约自然,宛若天成。这种材料的使用和纯粹空间的营造方式,清楚地传达出隈研吾自然简约的设计理念,也完全契合了少即是多的想法。

有很多设计师认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国旗设计就是日本的红日国旗。其形式极简,而内涵又极丰富。红和白是日本大和时期的两大家族色彩,且红色点极具凝聚力和向心力,康定斯基认为,点本质上是最简洁的形,因为其只有张力而没有方向。这样的形式,在震撼人心之外又表达了一种禅理的智慧和人文精神。

从色彩上看,白是所有颜色中最简洁的形式,它洗去了其他一切色彩上的倾向,因此也就更容易与其他元素相融合,给予了被赋予其上的功能和内涵更加深远广阔的空间和背景,因此也就有了更多设计形式上和内涵上的可能。以此视角观之,这里的“白”并不是空无一物的苍白惨白,而是如同日光一样,由斑斓色彩汇合而成,有着复杂深厚的文化背景,一眼望去难辨其色。

综观古今中外众多设计现象,不难发现,纵然艺术形式各有不同,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有差异,但人们对美的感受却是相通的。中国的传统美学观念,在其他时空的艺术领域也多见映射。中国意境说这种虚室生白、大道至简的思想,在西方设计领域有“少即是多”与之呼应。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其背后都蕴藏着相似的美学轨迹,简约洗练的形式中有空间、有意境、有功能,和东方传统艺术有着相通的内在逻辑和观念。

上一篇:学习美 第14期 下一篇:浅谈企业纳税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