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

时间:2022-05-27 07:18:39

关于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生源日益弱化,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成绩,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从创设自主学习空间、激发自主学习兴趣、立足自主学习起点、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精神等方面着手培养。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 农村小学 学业弱势

近年来,社会地位、知识层次或活动能力较强的村民都陆续在城里买房,把子女转学到城里上学。剩下来的村民基本是质朴欠缺活力的地道农民,只能靠外出打工谋生,把子女留给爷爷奶奶照看,导致农村小学的生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一、农村小学生学习现状

1.学习基础薄弱,家庭教育不足。

现在农村小学就读的大部分学生要么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要么是由更偏远的外地迁入的学生,他们的共同点是父母大多忙于生计,无暇也无力顾及其学习,学习失误问题不断积累,日益加重,尤其是流入的外地学生,因跟随父母辗转流动,学无定所,教无定师,在学习场所转移过程中转出学校与转入学校在教材、教学进度、课程内容等方面多多少少存在不同,学习起来就更吃力。家庭教育不足,学业资质薄弱,学习经常面临诸多困难。

2.对学习缺乏兴趣。

学优生往往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优越感,从而学习兴趣浓厚。现在农村小学的大部分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遭遇失败,频频体验挫折,由此产生的自卑心理逐渐加重甚至扑灭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学习习惯不良。

本地留守学生和异地流入学生由于生活的不稳定和家庭教育的薄弱,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惰性加重,平时上课不专心、作业完成不认真、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等变成学习常态,时间一长,都变成这些孩子身上难以改变的不良学习习惯。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播,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变为学会学习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和探索,使学生的学习仅仅是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扼杀孩子在自主学习中的兴趣和热情,学习具有依赖性,孩子缺少独立性。对于留守的农村孩子,这更是致命伤,走出课堂,离开老师,又缺少父母的陪伴,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学习,学习成绩自然不理想。

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在校的学习质量,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因此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正比。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

如果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即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出现落后的状况。有了学习的自主能力,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督促的情况下,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告诫自己,自己提醒自己,自觉地认真地完成各项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有了学习自主能力,学生就能很好地把握学习内容,自己设定学习目标,自己搜集学习资源,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己解决疑难问题,学习成绩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对待学习,自己主动,自己努力,有主动求知欲望,有科学有效的求知方法,时刻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具备这种能力,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解决很多问题,让孩子的发展更长远。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优化孩子的生活境遇。

5.一个缺乏学习自主性的人,面对庞大复杂的世界,往往会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从而导致他的生活状态是自卑、悲观窘迫的。相反,一个富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在面对同样庞大复杂的世界时,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往往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事情的利弊,择其优劣,发挥自己的长处,处理各种事务自然得心应手。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如果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优化孩子以后的生活境遇,使他们自得地享受幸福的学习生活。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首先要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明主,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思维、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看法,尽管这些看法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诞不稽、幼稚可笑的,我们都要热情地鼓励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身心自由,才能大胆地发表见解,才能自主地学习。

2.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立足自主学习的起点。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就要摸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我认为,这个“起点”就应该是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给的材料太简单,低于“最近发展区”,学生早就会,没有学习的兴趣。所给的材料太复杂,高于“最近发展区”,学生同样没有学习的兴趣,也就无法自主地学习,所以要立足“最近发展区”。

4.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主动地获取知识,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5.养成自主学习的精神。

有的教师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课堂上不允许存在不同的意见,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长此以往,学生没有了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反驳别人的意见,敢于互相争论。

6.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适当传授一些学习的方法,将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掌握了方法,就能利用方法更快乐、更有效地获取知识。

7.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就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上一篇:浅谈如何实现职业高中数学的有效合作学习 下一篇:浅论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