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之服食法特色探析

时间:2022-05-27 04:41:51

摘要:通过整理《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关养性之服食法的内容,归纳总结了养性之服食法特色、采摘法特色和炮制法特色,以期为现代中医养生学提供可借鉴的实践应用依据。

关键词:《备急千金要方》;养生;服食法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6-0100-02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养生家,其代表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阐述了丰富的养生理论与方法[1]。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专设《服食法第六篇章》收录了24首养生补益的服食方,其中有关服法18首,采摘法2首,炮制法4首。本文就这24首方的服食方法、采摘方法、炮制方法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整理归纳。

1服法特色

1.1善用补益,养治并施合理应用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不仅可以健体强身,还能防病治病。孙思邈服食法中所选补益药居多,如:地黄、黄精、茯苓、乌麻等健脾补益药。“服地黄又方,使人老者还少,强力,无病延年。黄精膏方,不饥渴,长生不老。”方中地黄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黄精以补气养阴、健脾润肺,因其味甘、性平且无毒,宜于久服;茯苓被古人称为“四时神药”,因为它既能健脾除湿、利水止泻,又能宁心安神,将它与其他各种药物配伍,能充分发挥其多样的功效。书中所列补益类药物多补气养血、温阳滋阴、益精填髓之药,同时兼调各脏功能偏颇,最终达到养治并施之效果。

1.2药酒相合,温通祛邪药酒是中药与酒相结合的产物,酒本身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驱散风寒等功效,酒还可以析出中药的有效成分,药酒相合,共凑温通、活血、祛邪、保健之功效。孙思邈善用酒渍,例如枸杞酒方:“枸杞根一百二十斤切,……其酒赤如金色”。以行补益温通、祛邪、灭瘢痕之效。书中有很多方药都用到酒渍,但无论选择酒渍还是药酒,均需要把握好酒的用量,多则伤身,对机体有害而无益,少则难以发挥药效,故应按其所需而为。

1.3先去三虫,后行服食孙氏认为人体内素有邪气滞留,三x盘踞,直接影响补益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与利用,所以其服食法中第一步是去三虫,并有“去三虫方”。按照这个方法先食服一丸,每天三次,浊虫从鼻而下,三十天诸虫皆下,五十天百病皆愈,面色红润有光泽。孙曰:“三虫既去,次服草药,好得药力,次服木药,好得力,讫,次服石药,依此次第,乃得遂其药性,庶事安稳,可以延龄矣。”强调:“不知其术者,非止交有所损,卒亦不得其力。”按照此顺序来进行服饵,方可得药力,延年益寿。有人服饵很多却不得效,只因未去三虫。先去三虫,去除邪气,依次补益,疗效即现。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孙氏言论不无道理,由于生活的地域环境和饮食习惯的原因,一些地区的人群容易患寄生虫病,尤以儿童和青少年人群最多见,直接损害机体健康,所以在养生保健之时,先去“三虫”非常重要。

1.4顺应四时,随季服食孙思邈论曰:“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五剂,及诸补散各一剂;夏大热,则服肾沥汤三剂;秋服黄芪等丸一两剂;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日则止”。强调:“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矣。”在乍暖还凉的春季应服用防风之小续命汤;在暑热炎炎的夏天应服用防暑热之肾沥汤;在秋高气爽的秋季则应服用防燥之黄芪丸剂;等到天寒地冻的冬天则需饮用防寒之药酒方。

孙氏非常注重顺应四时在养生中的重要性,他根据《内经》中天人相应的观点,在《千金要方・养性序第一》中进一步阐述了顺应四时,依季摄养的内容。由此可见,根据四时季节的差异而选择恰当服食,是孙氏服食养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1.5因人而异,服食变法孙曰:“服天门冬方,小儿服尤良,与松脂若蜜丸服之,益善,惟多弥佳”。又曰:“钟乳散,治虚羸不足,六十以上人瘦弱不能食者,百病方。”孙氏还说:“夫欲服食。当寻性理所宜,审冷暖之适,不可见彼得力,我便服食。”小孩子服用天门冬方时,若与松脂若蜜丸一起服用效果更好;老年人见虚弱衰退之势,胃口不好之人,服用钟乳散可治百病;另外,还应辨别每个人身体条件状况,察其寒、热之性而确定服食方药,绝不可以见他人服食有效而盲目效仿。

人们希望通过服食得以延年益寿,但是具体服食可因人的体质、年龄、寒热虚实之性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因人而异地选择服食方药,才终获佳效。

1.6善用丸剂,效久易行丸剂是中医成药中最常用的剂型之一。传统丸剂之溶散、释药较为缓慢,可延长药效。孙思邈在服食篇中记载的方剂多以丸剂为主,如:“饵柏实方,丸如梧子,日二服,每服三十丸,二十日万病皆愈”,“去三虫方,先食服如梧子大一丸,日三,浊血下鼻中,三十日诸虫皆下,五十日百病愈,面色有光泽。”丸剂药效持久而稳定,适合长期服用,而且简单易服。

在众多中成药新剂型不断涌现发展的今天,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中成药剂型之一的丸剂在市场中长久占有重要一席之位,由此可见丸剂的优势所在。

综上所述,孙氏服食法特色体现在6个方面,其一,善用补益,养治并施;其二,药酒相合,温通祛邪;其三,先去三虫,后行服食;其四,顺应四时,随季服食;其五,因人而异,服食变法;其六,善用丸剂,效久易行。其服食特色,值得中医养生所借鉴,同时也为现代中医养身服食法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2采摘法特色

2.1赤色虚软,冻地逆耕(地黄)据孙思邈论述:“先择好地黄赤色虚软者,深耕之,腊月逆耕,冻地弥好,择肥大好地黄根切……至九月十月,视其叶小衰乃掘起。”在冬季或者早春深翻土壤25 cm以上,选择红色柔软根茎的品种,两端切断,实施倒栽,至叶子衰败之时即预示着采摘时节到来。阐述了地黄的选材、种植时令、选地和掘取之法。虽然中药的现代种植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沿用古法种植出来的地黄产量高、质量好,而且留种的品质也相对较佳。

2.2阴膏阳脂,阴阳互补(松脂)孙氏曰:“破其阴以取其膏,破其阳以取其脂,脂膏等分食之,可以通神灵”,强调“凿其阴阳为孔,令方五寸,深五寸,……以春夏时取之。”松脂日照为阳,日背为阴;阳脂补阳,阴膏补阴;春夏气温高,光合作用强,松脂产量高,是为生长最佳季节。松树是长寿的象征,松脂也是古代养生要药,所以松脂的采摘至关重要。松脂采摘时间一般选在清明以后霜降以前,采摘部位选取向阳的枝叶茂盛的一方,采摘刀法讲究浅刀薄割,并且每次采摘限定取体积大小。松脂有燥湿杀虫,拔毒生肌,止痒止痛之功,现代多做为外科常用药。古代松脂有阴膏阳脂之分,可补阴益阳,阴阳互补,以充分发挥其补养之效。

据此,书中采摘法详尽而细致,一方面载述了地黄的选材、种植时令、选地和掘取方法;另一方面详述了松脂的采摘时节、部位、方法以及阴膏阳脂的效用特点。其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孙氏在医药实践中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深入揣摩的医学职业精神。

3炮制法特色

3.1九蒸九晒炮制方法强调以蒸法反复之,一般三到五遍,甚至有记载九蒸九晒,蒸到汁尽颜色发黑止,工艺独特,质量上乘。现在临床工作中仍用清蒸法和酒蒸法的传统方法炮制熟地黄,如:河南焦作地区产的“怀地黄”经过加工后,外观由黄变黑,味由苦变甘,由凉血药变为补血药;经过蒸制的地黄内外整个变得漆黑,具有黑如漆,光如油,甘如饴的特点。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而经过加工后的熟地黄就能够滋阴养血、补肾填精,通过加工,药物的性能发生转变,从而使药效得到扩展发挥。

3.2炼松脂法孙曰:“以桑灰汁一石煮脂三沸……,脂白矣……此松脂与天下松脂不同。”炼松脂的方法一般有2种,一是用酒煮,二是用桑灰汁煮,这也是古代比较常用的方法。桑灰汁就是桑树的木材烧毁之后用水调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现今仍沿用桑灰汁炼松脂。

3.3饵茯苓方孙曰:“茯苓十斤去皮,酒渍,密封之,十五日出之。”茯苓酒具有健脾补虚、安神益寿的作用。酒是通过谷物发酵酿造的精华,具有驱散风寒、疏通经脉功效。茯苓酒通过酒渍工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茯苓之药效,加之酒本身的宣散作用,凸显行气活血和补益脏腑之协同功效,二者相辅相成。此法简单易行,现今众多的养生泡酒即古法的沿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虽然众多古代炮制法渐渐被取代,但是孙氏的炮制方法所讲究的反复煎煮、蒸、晒、酒渍等,其中不仅显现出技艺的精湛,而且体现了炮制者为追求最佳药效所执着的医学职业精神,值得后人效仿与思索。

4小结

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丰富的养生思想和方法,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其中养性之《服食法第六》在服食方法、采摘方法、炮制方法等方面⑹鱿晗福独特而有效,其中一些养生服食方法沿用至今,对现代养生实践具有可供借鉴的作用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焦振廉,胡玲校注.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472-475.

上一篇:中医芳香疗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浅析 下一篇:贵州仁怀把乡村变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