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的动力

时间:2022-05-27 04:17:22

“春雨”的动力

“1个、2个、3个……整整20个。”8月27日,在乌苏市车排子镇三道桥村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记者拨开茂密的棉花叶,和七师一二五团派赴地方进行农业指导的技术顾问邓禄军一起数着一株棉花上的棉桃。

“我没有骗你吧,每一株都有一二十个棉桃,今年这1000多亩地,亩产可以超过450公斤,农民增收不少。”说起今年的收成,61岁的邓禄军喜笑颜开。

2015年,邓禄军从一二五团农机公司退休,干了几十年终于有时间休息了,然而今年春天,一二五团党委书记、政委王永安的一个电话又让他坐不住了。在电话里邓禄军得知,一二五团要援助地方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请他做顾问,他欣然应允。

今年春天,七师全面落实与乌苏市融合发展“五个一”春雨行动:一二五团与乌苏市各乡镇共建1万亩科技示范园区;锦棉种业为地方免费提供1万亩优质棉种;银丰公司为地方免费提供1万亩棉花地的机采服务;农资公司为地方免费提供1万亩土地所需化肥;落实100户科技示范户一户带10户,188名技术人员一人带一村行动。

“五个一”行动正如一场春雨,七师利用自身优势解决着周边地方人多地少、土地分散、机械化程度低和农民技能水平存在差异等问题,助推地方农业生产力发展,为区域农业发展注入动力。

“硬件”复制促生产

8月27日,记者跟随三道桥村村民回世民走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属于他的地块,记者发现,株株棉花结满“鸡蛋大”的棉桃,回世民对记者说:“示范田建成后,因为土地整合,我的地变大了,从5亩变成6亩多,产量也肯定可以提高。”

负责这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邓禄军告诉记者,今年4月起,一二五团带着资金和机械设备,大刀阔斧地帮助三道桥村建设起1000多亩高标准农业示范田,通过创新组织模式和经营机制,把兵团先进的农业生产“硬件”复制到了地方。

“一二五团在车排子镇、甘家湖牧场等地规划了1万亩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今年已经完成了2000多亩的建设任务,其余部分三年内全部建成,我们将全力打造一块‘兵团质量’的‘万亩良田’,促进兵地融合快速发展。”邓禄军说。

三道桥村村委会主任刘立军向记者介绍,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中,土地整合、种子、农机等所需费用全部由一二五团支出,连采收工作都由一二五团免费提供。“通过一二五团的帮助,仅采收一项,每亩地就能为农民节省500余元,原本并不受欢迎的示范田建设,一下推广开了。”刘立军说。

在示范园区建设初期,这项举措遭到了农民的质疑,回世民曾经是反对的人之一。原来,在三道桥村,村民的土地都是自主开发、个人经营,土地面积小而分散,地边地角歪斜,不仅播种、施肥、打药不方便,很多机械也下不了地。

“我的地只是示范田中很小的一块,我担心一旦整合我的地就没有了。”回世民坦言他最初的忧心。通过村里反复给他做思想工作,并承诺土地整合后,他的土地不但不会减少,还会因为减少浪费而增加,他才答应下来。

邓禄军说:“七八百亩地整合以后成了一千亩地,两三百亩土地被利用起来,便于机械采收,生产成本降低了很多。现在,三道桥村的很多村民都要求明年将他们的土地也纳入示范园区呢。”

“在增收方面,土地整合能够使土地面积得到充分利用,整合出来的资源大家共享、均分;降低成本上,一二五团带来了免费的种子、化肥和机采棉服务;具体的生产环节,一二五团推行的‘一膜三行’种植技术进一步降低了成本。”王永安告诉记者,万亩示范园区建设完成后,必将为地方的农业现代化作出示范,为群众增收作出贡献。

“软件”对接传技术

8月28日,棉花测产工作结束后刘建伟回到家中,这是他本月第一次回家,可前后也只待了半天,他说:“在家坐不住,村子里事情多,都等着我回去呢。”

刘建伟是七师一三团十五连连长,今年4月,他带着10名专职农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支农队伍”入驻乌苏市皇宫镇的11个村子,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帮扶活动。

“推进兵地融合,关键在干部。”今年,七师从9个团场抽调了188名副连职及以上农技人员进驻乌苏市各村队开展为期半年的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一连带一村,一人带十人,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帮助地方农民增收。

“有用小四轮播种的,有用大型机械的;地膜有的铺1.2米,有的铺2.8米;一个村子种棉花,品种却有10多种。”刘建伟驻村之初,当地农业种植方式让他错愕不已,进村3天只能以讲课为主,但听的人并不多。

4月20日,刘建伟发现哈萨克族村民加汗的地里出现了生长周期不一的“祖孙三代苗”,便向他解释这种情况对产量的影响和解决措施,可加汗对他的观点并不认同。

这件事对刘建伟触动很大,他说:“群众多年以来使用的生产技术和兵团的技术存在差异,要用一种新的模式替代多年固有的老模式,对村民来说需要认识、实践和探索的过程。”

还有一次,刘建伟发现地方群众播种之后不封土,这让他非常诧异,封土有助于保持水分和温度。但这次,刘建伟换了一种方式,他拿起铁锹下地封土,封完后便与棉农“打赌”:封土与不封土的长势,五天之后见分晓。

这次刘建伟赢了。一输一赢,刘建伟和队员们开始思索如何与地方群众沟通的方式,营造互信的局面。

通过与村委会的商议和沟通,刘建伟决定在每个连队选取10名党员或思想积极向上的群众,用建立“示范户”的方式来引导、带动和促进村民的科学种植意识。

5月1日,刘建伟组织了一场观摩交流会,邀请所有“示范户”到十五连参观兵团的生产技术。

“他们几百亩大的地,田间居然没有杂苗?”

“兵团人用的都是2.02米的地膜。”

“居然用GPS导航播种!”

……

通过技术人员加大对村民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帮扶,以建立“示范户”的方式来引导、带动和促进村民的科学种植意识,刘建伟和他的队伍步伐越来越快,路越走越宽。

近期,刘建伟与他的“驻村支农分队”完成了皇宫镇的棉花测产工作:今年,全村棉花产量预计增长10%以上!

上一篇:从“东蔷”到“乌冬”的萨满文化传承 下一篇:三天三夜鏖战红山嘴盘山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