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贫血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

时间:2022-05-27 04:01:08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贫血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难治性贫血(RA)与巨幼细胞贫血(MA)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2例RA和34例MA的血象、骨髓象及骨髓细胞铁染色检查的特点。结果:RA与MA血象均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MCV>100 fl,骨髓细胞内外铁增加。RA骨髓象中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MA骨髓象中红系以原早幼红细胞增生为主。RA病态造血形态学表现为粒系核质发育不平衡,可见双核粒细胞,红系巨大、微核,淋巴样小巨核细胞。MA病态造血形态学表现为巨大变态晚幼、杆状核粒细胞,红系早期巨幼变,分多个小核巨核细胞。结论: RA与MA细胞形态学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各自不同特征,这些特征为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关键词] 难治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骨髓细胞形态学

[中图分类号]R5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174-01

难治性贫血(RA)与巨幼细胞贫血(MA)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两者在临床、实验室检查、细胞形态学方面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甚至误诊。本文对我院1994~2007年确诊的12例RA、34例MA进行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RA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2~85岁,平均52岁;MA患者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17~87岁,平均51岁。

2 结果

2.1 血常规

12例RA患者中,全血细胞减少5例,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1例,血红蛋白和白细胞减少1例,血红蛋白减少5例,血片中5例可见中晚幼红细胞。34例MA患者中,全血细胞减少14例,血红蛋白及白细胞减少8例,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3例,血红蛋白减少9例,血片中8例可见中晚幼红细胞。

2.2 骨髓细胞形态学

12例RA患者中骨髓增生极度活跃1例,增生明显活跃3例,增生活跃5例,增生低下3例,7例粒系减少,3例可见中晚幼粒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及巨大杆状核, 2例红系≥60%或≤5%,红系巨幼变4例(均≤10%有核细胞),以巨中晚幼红细胞为主,6例可见双核或畸形核(双核、分叶核、花瓣核等)幼红细胞及分裂象,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1例可见巨大红细胞,2例可见嗜多染红细胞,2例可见Howeii-Joiioy's小体及点彩红细胞。巨核细胞减少5例,2例可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3例可见巨大血小板及蛇形血小板。34例MA患者骨髓增生极度活跃1例,增生明显活跃5例,增生活跃26例,增生低下2例。33例中晚幼粒细胞以下阶段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及巨大杆状核,19例分叶核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叶≥5%或6叶≥1%)。27例红系巨变明显(平均占有核细胞的13%),以巨早中幼红细胞为主,核分裂易见,12例偶见核畸形(双核、分叶核、花瓣核等),2例成熟红细胞以大巨红细胞为主,26例可见Howeii-Joiioy's小体,19例可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巨核细胞减少4例,14例可见细胞体积增大、核多分叶现象。

3 讨论

RA和MA有相似之处,如有全血细胞减少、血片中可见到幼红细胞、骨髓中幼红细胞出现巨幼变等,给两种疾病的鉴别带来了困难。我们体会两者骨髓细胞形态学主要鉴别点有:RA主要表现为骨髓中红系异常增生(幼红细胞≥60%或≤5%);幼红细胞巨幼样变(均≤10%有核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巨变多见,细胞体积增大,胞核增大不明显,胞浆血红蛋白颜色明显;易见双核、分叶核、花瓣核等核畸形幼红细胞,可见巨大成熟红细胞;粒系胞浆颗粒过多或过少,核浆发育不平衡;巨核系可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可见巨大及畸形血小板。MA患者中骨髓中红系细胞呈典型巨幼变,巨幼红细胞≥10%,以原、早幼红细胞巨变明显,细胞体积增大,胞核增大,老浆幼核明显;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5叶≥5%或6叶≥1%)[1],巨核细胞可见体积增大、核多分叶现象。RA与MA骨髓细胞形态学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各自不同特征,这些特征为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线索和依据。二者主要区别点在于MA 以巨幼变为特征,RA巨变不如MA 典型, RA 以多种病态造血为特征, 其病态造血各系均可以发生, 以巨核系小巨核细胞可作为二者鉴别的一个特征,MA 病例中一般不出现小巨核细胞。一般来讲, 发现有小巨幼细胞对MDS 的诊断意义较大。但对早期缺乏明显病态造血(至少呈两系病态造血) 的病例, 同时必须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病态造血改变的疾病, 如肿瘤, 各种免疫性疾病等[2]。对于早期缺乏明显病态造血表现或只有一系病态造血时,同时运用骨髓活检切片有助于最大限度漏诊和误诊[3],还可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进行N-ras突变分析,能有效地进行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张之南.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0-26.

[2]陈石, 施兵.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细胞形态学比较分析 [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21(2):68-69.

[3]唐笑迪,干惠珠,唐笑言. 13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穿刺涂片和骨髓活检切片结果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17(3):149-150.

(收稿日期:2008-01-25)

上一篇:葡萄糖酸锌佐治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86例临床... 下一篇:患者胃破裂二审诉讼赔偿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