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推进应用型英语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2-05-27 02:58:43

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推进应用型英语教学的探讨

摘要: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形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语言知识,这种教学形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随着当今社会对具有外语能力,特别是外语综合能力的人才需求的日益攀升,势必要改革这种只注重知识输出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此倡导使用应用型教学法进行教学。本文就从应用型教学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推进应用型英语教学做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 应用型英语教学 实施

一、引言

中国加人WTO后,熟悉世贸规则、了解国际惯例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紧俏人才。这就给21世纪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转变观念以培养英语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培养学生的应用型、专业技能特色方面多下功夫,对英语课程进行全方位的一条龙式改革, 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现状及教学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把英语教育作为国民基本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以单纯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法一直占主导地位,英语课堂上教师重视单一的语言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特点,不能全面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不少学校只看重四级通过率,忽视甚至取消了应用阶段的英语教学,因而使学生无法完成从基础学习到实际应用的转换。

现阶段,不论是本科院校还是大专,都有一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基础薄弱,语法知识欠缺,单词量不足或综合英语能力偏低。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经常感到吃力,自我感觉落后于其他学生。这种现象导致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甚至由此产生了厌学现象。此外,英语教学方法的单一,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一个原因。教师仍一味地填鸭式教学导致了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不好。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讲解课文和做课后练习,从这一点来看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早期讲解答疑阶段,而没有真正发挥教师在语言上的先行者和引路人的角色。这就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并很好地应用它,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学生进行感知、体验、实践与总结等几个环节的实施。因此,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是教好英语的一个保障条件,应用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有助于掌握英语。

三、应用型英语教学的概念

所谓应用型教学就是教师以具体的教学任务为载体,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使学生能通过感知、体验等活动,对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梳理与测评,进而能在实践中自然地应用所学知识。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应总是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为了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很好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体验真实生活,因此,应用型教学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极少有机会主动使用英语最佳途径之一。总的来说,实际应用语言就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四、应用型教学模式的优势

1、教学目标明确。应用型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场景,并解决具体问题,以达到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以及锻炼的目的。这种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并使他们的学习动机、情感投入、精神交流和课堂文化也随之发生积极的动态变化,这完全切合了《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2、师生角色转变。任务型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改变。首先,教师由教学的主体转变为教学的主导者,并负责将英语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学生在任务活动中自然地使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监督者、协助者、评价者等角色。相应的,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就要积极调动知识储备,并根据任务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扮演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解决者等角色,在任务结束后,根据情况对自身或合作的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出评价和反馈。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互相评价的这一过程,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互动。

3、学习动机转换。学生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单独参与或合作完成任务,强调了对自身语言技能的运用,并削弱了教师的主观评价或考试分数造成的外部影响。这样,学生得到的自我满足就主要来自于对自身能力的内部肯定,并由此强化了他们对语言学习本身的关注和投入,有利于形成持久、良好的学习层次递进和能力提升的态势。

五、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应用型教学模式

1. 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在开始每一个新的单元教学内容之前,教师针对所学内容精心设计好课程教学提纲,给出要学生查阅、收集的资料范围和要探讨、研究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单位,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多媒体资源进行浏览、查阅、收集和调研工作。这些活动能起到介绍新的语言知识、激活学生原有相关的语言知识、减轻目标的信息处理负担、引导学生按目标的要求更好地理解目标的作用。

2.课中学习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其中包括场景的演练,课堂模拟教学。

(1)注重真实场景,以实践目标为导向进行语言交际活动

要求学生通过完成实际的学习任务来掌握真实、实用的语言知识。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扮演角色,从而让其感觉到英语学习的必要性。例如:大学体验英语第三册unit3 Famous Brand Names教授学生认识和了解广告销售在企业中的作用,其中有几个场景的设计,即如何把冰箱推销给爱斯基摩人,如何向蜗牛推销房子,如何向鱼销售泳衣等场景,这些场景即有趣又贴近生活,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去组织、表演。教师应结合课文和实际生活来设计场景,力求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教师也可以把专业和教学结合起来安排内容。例如,让旅游专业的学生现场作一个模拟英语导游,或者让传媒专业的学生主持一场英语talk show,会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与现实的差距其实并不大,这就能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2)课堂模拟教学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每个小组都有具体的任务。每个小组都有负责人(小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完成各项任务(在分组时,要尽量将英语基础好的与基础差的学生安排到同一小组,避免产生基础好的同学自成一组,基础差的同学得不到帮助的情况)。在这部分,主要任务是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包括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重难点词句讲解、语篇结构特点的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人文知识的拓展等形式。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让学生参与,当学生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再帮助解决。只要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或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绝不插手。教师在课程即将完成之前,给出最后的总结和归纳。学生们参与课堂模拟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在教师的引导下,都能较圆满地完成课堂模拟教学工作。

3.课后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大学体验英语》每一册书的每个单元后都有CULTURE SALON,这部分知识是对每一单元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相关科学技术、人文知识、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其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想得以升华,知识得以扩展和深入,并促进学生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专业技能的巩固。教师也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在课后参加各类英语社团活动,例如。英语电台、英语讲座、英语征文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歌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辩论赛、英语角、外籍教师与学生联谊等活动。这些活动寓知识性、竞技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激发了学生主动拓展知识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六、结语

应用型教学体现了外语教学的目标和功能的转变,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只有从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尽快地、自觉地实现角色转变,并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对其理论依据以及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蒋岳春,李予军.《论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换》《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年 第3期

[2]刘润清.《一个英语教师的自述》外语界 [J].2006,2。

[3]王曦.《应用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探析》《学园》.2010年第4期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小议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