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通市区初中生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05-27 12:43:06

对南通市区初中生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的调查研究

摘 要: 本文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南通市区部分初中生的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目前中学生健康意识与行为的状况。结果表明南通地区大部分中学生对健康的内涵有正确认识,一部分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健康意识,但缺乏自我保健知识、体育卫生知识,没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普遍存在认知水平与参与的不一致性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促进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南通市区初中生 健康意识 健康行为

1.引言

人的健康意识影响着健康行为,也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状况。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健康教育是贯彻“健康第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全社会健康意识与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通过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我们通过对南通市第一中学、第三中学、启秀中学、紫琅中学四所中学初中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初中生的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的状况,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和学校健康教育课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南通市第一中学、第三中学、启秀中学、紫琅中学的初中1―3年级学生各100人进行抽样调查。

2.2研究方法

通过计算机和人工查阅了大量有关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文献资料。根据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在南通市区部分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52份,有效率为88%。对所有获得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中学生健康意识的调查分析

3.1.1对健康含义的理解和健康的自我评价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适应社会良好的总称。”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85.21%认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构成健康。这说明当代中学生对健康的真正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但仍有7.42%对健康含义的理解滞留在传统观念的身体和精神健康上,认为是生理、心理两方面构成健康。还有7.37%对健康的概念模糊不清,认为体质好、没有疾病、身体强壮就是健康。从表2可以看出有88.57%的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感觉良好。但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少部分的学生的饮食生没有规律。而饮食不规律,会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存在不规律饮食习惯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对自身健康评价过高,不能意识到自身的健康行为问题,对健康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还有1.75%的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评价过低。

3.1.2对健康教育的认识

调查中发现,46.02%的学生认为在学校非常需要接受健康教育,有47.73%的学生认为在学校需要接受健康教育,以上表明中学生对健康价值的认识程度提高,这归功于学校将健康教育列入课堂的结果。在“是否需要提高身体素质”的调查中,有52.27%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认为需要的占43.18%,4.55%的学生认为一般需要,认为不需要的学生为零。表明95.45%的中学生都能充分地认识到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在“是否需要提高保健意识”的问题上,有53.98%的人认为“非常需要”,有40.91%的人认为“需要”,3.97%认为一般,这说明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有良好的认知态度。

3.2中学生健康行为的调查分析

3.2.1个人生活习惯与健康行为

人们一般认为疾病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是否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比疾病对健康的影响更大。如表4所示,读书写字姿态的正确率随着年级的增高而下降,初一学生的正确率为60.49%,初二学生为47.35%,初三学生仅为26.19%,而在调查中学生的平均近视率是60.23%,而导致高近视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随着年级增高学校对健康教育愈发不重视;二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业负担的加重使学生忽视自身的健康。

早餐对促进健康和保障日常工作、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早餐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反应能力和短期记忆力等,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调查中发现每天吃早餐的学生占69.03%,偶尔不吃的占24.72%,经常不吃早饭的为6.25%,这说明有接近七成的家长和学生已经认识到早餐的重要性。

正常人的睡眠时间随年龄的变化是不同的。中学生一般需要9小时,睡眠不足不但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引发各种疾病,而且会使学习时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下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引发心理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形成潜在威胁。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中学生睡眠不足,初一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上的占96.64%,初二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上的占51.70%,初三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上的仅占19.15%。由此可见中学生的睡眠时间随着年级的升高在不断减少,主要是因为繁重的学业带来的学习压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睡眠时间。

3.2.1个人卫生与健康行为

刷牙是清洁口腔的主要措施,国内外有关资料表明,科学刷牙的最佳次数和时间是“三、三、三”。就是每天刷3次,每次都在饭后3分钟后刷,同时每次刷牙3分钟。而能够进行科学刷牙的学生仅占9.09%,早晚各刷1次的占68.18%,仍有22.73%的同学1天只刷1次牙。结果表明,中学生刷牙的意识大多还停留在早晚刷牙的传统,没有把保护牙齿放到实际行动中去。通过表9我们发现大多数中学生饭前便后都能自觉洗手,只有少部分学生洗手意识不强。而运动后洗手的学生只占了56.82%,这说明中学生对卫生的注意力大都放在日常行为上,而在体育卫生方面做得还不够,有待学校进一步宣传和教育。

3.2.3运动卫生与健康行为

饭后不宜运动是常识问题,就“饭后多长时间能参与运动”这个问题,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在饭后1.5小时以上才能运动的学生占38.64%,认为饭后1―1.5小时运动的占32.95%,饭后0.5―1小时占19.89%,认为15分钟即可运动的占8.52%。以上说明了学生体育健康意识比较薄弱,也反映出了学校体育教育在传授体育与保健知识的方面做得不到位。希望在今后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提高加强学生运动方面的健康意识。

3.2.4体育锻炼的动机、时间、次数与健康行为

中学生体育动机是对体育功能的提取,是对体育价值实现的动力,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既是实现体育功能的实践,又是实现体育价值的结果。中学生对体育产生了强烈动机,学校体育才能存在和发展。从表12可以看出,本次受调查者中,出于强身健体为目的的学生占大多数,占61.36%,说明中学生能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和功能,是出于自我身体的需要,这同时也说明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讲,体育动机仍然只停留在身体需要的层面上,而没有上升到更高的精神需要的层面上。22.73%的同学是因为兴趣而去参加运动的,为了与同学交往参加运动的占11.93%,为展现自己的能力去参加运动的为10.80%,还有4.55%的学生参加运动是为了给集体争光。

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是指除体育课以外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适当的体育锻炼能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心肺功能,对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我们应提倡学生在学习之余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而本次调查发现,各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远不及推荐标准(16―l8周岁,每周3―4次,每次2小时)。据调查,每周锻炼(体育课外)在3次以上的仅占35.80%,每周锻炼(体育课外)在1―2次以上的占52.84%,每周(体育课外)从不锻炼的占11.36%。体育锻炼时间是保证中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最基本条件。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普遍较少,每次运动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仅为9.66%,30―60分钟为52.27%,30分钟以下为38.07%。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南通市区初中生对健康的理解基本正确,但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理解上不够全面;还有少部分学生明显缺乏健康知识和健康意识。大多数学生普遍比较乐观,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感觉良好,但实际上在健康认识方面仍有误解,有自我保健知识缺乏、保健意识淡薄等问题的存在。

4.1.2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在一些方面还需要改进。由于学校的作息时间比较固定,因此学生的饮食、起居都比较有规律,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学业的繁重使学生普遍缺乏睡眠,而长期睡眠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健康。

4.1.3南通市区中学生还是比较注重个人卫生的,特别体现在日常行为上,但在体育卫生方面他们还不够重视。

4.1.4大多数中学生能够认识体育锻炼有益于身体健康,但这种认识只停留在身体需要的层面上,而没有上升到更高的精神需要的层面上。绝大多数学生对终身体育的思想认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4.2建议

4.2.1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等媒体,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健康知识,强化健康意识。要大力宣传自我保健知识,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要加大对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和干预的力度,让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身体素质。此外,学校在健康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4.2.2学校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健康为目标,引导学生建立起“生命在于运动”的体育健康意识,促进他们能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使终身体育真正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季克异.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深化体育课程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1999,(5).

[2]林少娜.健康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2):113-114.

[3]廖文科.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做好学习.学校卫生工作[J].中国学校体育,2001,(3):15-17.

[4].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之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0):55-5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下一篇:学校健美操教练员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