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本主崇拜中蕴含的和谐思想

时间:2022-05-26 10:10:09

大理白族本主崇拜中蕴含的和谐思想

摘 要:大理白族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一种,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和谐思想,有善待自然、敬畏自然的和谐,有平等、亲和、宽容的和谐,有兼收并蓄、兼容开放的和谐思想。从人物崇拜和自然崇拜、儒道释三教融合、本土人物与外来人物"共奉"、英雄人物与平民百姓"同神"、男性与女性平等、神圣性与生活性共存中都能体现出来,这些思想对构建边疆民族地区和谐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及弘扬民族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白族;本主崇拜;和谐思想

白族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一种,注重今生现世,是原始宗教与人为宗教的混合体[1]。本主崇拜中的本主有很多种类,有自然本主、英雄本主、有佛教、道教、儒家人物等,从南诏国开始,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本主数量不断增加,文化内含也越来越丰富,参与本主崇拜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也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发展的势头,其原因之一就是本主崇拜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尽管国家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我们所探讨的白族本主崇拜中蕴含的和谐思想,对构建边疆民族地区和谐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及弘扬民族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自然崇拜与人物崇拜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大理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壮美的山河,秀丽的风光, 奇峰异石,千年的苍松翠柏,让白族人民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他们认为山是有山神的,树也有树神,这些慢慢的就演变成了主神,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对天、地、日、月的自然以及人物崇拜。如洱源县西山地区的本主是一块石头,相传有一家弟兄两个抬着一块石头回家,抬了一段路程后就再也抬不动了,晚上弟兄两梦到那块石头和他们说:"我是你们的本主,你们明天继续抬,在哪抬不动了就在哪帮我建一座本主庙,我会保佑你们平安的。"次日,两兄弟按照梦中所说的去做了,就把石头奉为了本主。又如雪斑景帝是剑川县马登地区的本主,马登地区属高寒山区,每年的雨雪来的很早,会导致这个地区的积雪很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人们就幻想着雪斑景帝来帮助驱寒、保收,因此,雪斑景帝就成为了本主。白族崇拜中注重人物崇拜和自然崇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善待自然、敬畏自然,这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2]。

二、本土人物与外来人物"共奉"的开放和谐

白族崇拜中把本土人物与外来人物"共奉",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和,体现了白族人民的亲包容、开放思想。在白族史上,本土人物有很多,如镇龙将军段思平和赤字龙王等。在大理国时代,洱海周围有很多龙,他们经常互斗,使得一些地方发生干旱,一些地方发生洪涝,给百姓带来了深重困难。一天,有两条龙互斗,越斗越凶,将河里的泥石搅了起来,结果把西洱河的出水口阻塞了,就在这时候,段思平前来查看水患,看到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的情形,他下决心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封他的儿子为龙王去管理那两条龙,那两条龙担心被撵出洱海,就不敢互斗,不久,水口就疏通了,海水流出去了,他帮人民解决了困难,从此,人们尊从他为本主神。外来人物作为本主也有很多的例子,比如李宓、吴三桂、诸葛亮、忽必烈、郑回、杜光庭等。

三、儒、道、释三教融合的文化和谐

儒、道、释三教融合,表现出白族文化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反映出白族人民具有豁达开朗的性格,兼容并包的宽广胸襟。大理白族文化之所以能得以传承,就是因为白族人民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儒道释三教不断的和白族文化融合,也促进了白族文化的和谐发展[3]。儒家的"仁爱"思想在白族本主崇拜中显得尤为突出,具有农耕文化的特征是白族本主崇拜的特征之一,农耕文化强调龙与水的关系,因此很多村子就把龙作为本村的本主,白族地区流传下来的小黄龙斗打黑龙的故事就是明显的例证。观音是佛教的代表,她在白族人民心中是仁慈、吉祥、幸福的化身,人们认为它能逢凶化吉、排忧解难,观音深受白族人民的喜爱,当然被列入到本主行列中。大黑天神是道教人物,白族本主庙里均塑有大黑天神金身,大黑天神是天上玉皇大帝驾前的护法神,它对玉皇大帝是忠心耿耿,玉皇大帝就派大黑天神到人间来拯救白族人民,最后死在了人间,白族人民为感激它的救命之恩,就为它盖庙塑金身,并奉为本主。能集儒、释、道三教为一体的白族寺庙建筑,在大理白族地区有许多,这是白族文化和三教文化融合的结果。

四、英雄人物与平民百姓"同神"的平等和谐

英雄人物与平民百姓"同神",体现了大理本主中的平等和谐思想,无论是英雄人物还是平民百姓,大理白族都将其奉为本主,在本主的世界里,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在白族的本主中,英雄人物占有很大的比重,如白子国王细奴逻、镇龙将军段思平、白族历史传说中的英雄段赤诚、白洁夫人、杜朝选等。平民人物也是特别多,他们和英雄人物有着一样的地位,能被侍奉到本主神坛上。平民人物如段奕琮、李文锦。段奕琮是大理市湾桥南庄村本主,他是一个平民,他随表哥杜阿富到蒙化做生意,也赚了一些钱,他的表哥想要独吞那些钱,在回家的路上将其推下悬崖,幸好被一棵树挡住,段奕琮就从山腰上爬上来,回到了蒙化,并治好了公主的病,还被招为了驸马,当了驸马后,那时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有大蟒吸食人畜,他就决心要除掉大蟒,大蟒把段奕琮吸进了肚子中,人们把他救出来,大蟒死了,他没死,但是左臂已被大蟒咬断,他以后就成了独臂,但是得到南诏王的赏识,封他为清平官,死后,人们为纪念这位独臂清平官,就尊奉其为本主。

五、男性本主与女性本主性别平等的和谐

在白族本主崇拜人物中,有很多的男性本主,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有历代苍洱境内的首领、国王、文臣武将和平民人物。同样,女性本主也列入了白族本主中,如阿南夫人、柏洁圣妇、白姐阿妹、凤凰女神等等 ,在中国古代,曾有重男轻女的现象,但是在白族本主中,我们看到的是男性本主和女性本主都能共奉在本主神坛上,没有性别的歧视,体现了白族本主崇拜中性别平等的和谐思想[4]。

六、神圣性与生活性共存的和谐

神圣性和生活性共存,也是白族本主崇拜的一大特色,白族本主遍布于大理的每一个村落,他们是"神",主管着人们的生死祸福,奖惩善恶,具有神圣性。同时,他们又有人的禀赋,有七情六欲、悲欢离合、结婚恋爱、种族的繁衍,这就是生活性的体现。体现神圣性的本主有很多,如白那陀、金江圣母、细奴逻、杜光庭。白那陀是大理市荷花、青平、宝玲八村本主,这个故事要从唐僧西天取经说起,很久以前,唐僧带着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到西天取经,天色已晚的时候,他们在前面看到了一间磨坊,就到前面询问磨坊主人,看是否方便他们四人在那居住一晚,磨坊主人同意他们居住,在晚上的时候,唐僧听到外面有流水声,影响唐僧睡觉,唐僧让其徒弟到外面堵水,这样才让唐僧睡了一个好觉,但是堵水出现的一个后果是导致两岸各村的百姓人畜饮水、种庄稼用的水都很困难,后来,村里的一些人就一起来到龙王庙祈福,请求给予帮助,于是洱海龙王就让白那陀当了龙王,为百姓饮水解忧排难,人们为感谢白那陀,就将其奉为本主。

综上所述,大理白族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一种,注重今生现世,是原始宗教与人为宗教的混合体。其中蕴含的和谐思想,从人物崇拜和自然崇拜、儒道释三教融合、本土人物与外来人物"共奉"、英雄人物与平民百姓"同神"、男性与女性平等、神圣性与生活性共存中都能体现出来,这些思想对构建边疆民族地区和谐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及弘扬民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世钰,赵寅松,杨政业.大理丛书.本主篇:下卷[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656.

[2]徐习文,谢建明.白族艺术中的自然崇拜和[J].艺术百家,2012,(3).

[3]沈义淑.浅析大理白族本主信仰的文化意蕴[J].赤峰学院学报,2011,(2).

[4]金少萍.宗教文化中的社会性别建构:白族女性与本主崇拜[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1).

作者简介:沙玉双(1989-),女(回族),云南腾冲县人,大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研究。

上一篇:北方方言与普通话同形异义量词的差异类型举例 下一篇:锁座的冷冲压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