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语中的偏离搭配与词汇教学

时间:2022-05-26 09:15:06

新词语中的偏离搭配与词汇教学

一、 新词语中的偏离搭配现象

词语的搭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词(word)或短语(phrase),采取一定的方式,依靠一定的语法手段,横向组合成一个较大的具有语义的语言单位[1]。词语的搭配可以分为固定搭配、常规搭配、偏离搭配。词语固定搭配和常规搭配是相对于偏离搭配而言,也称作词语的零度搭配。一般而言,词语的零度搭配符合词语的语法、语义搭配规律,符合逻辑常理或言语习惯。偏离搭配就是除了零度搭配以外其他的搭配形式。偏离搭配有正、负偏离搭配之分,本文单指正偏离搭配。

在现有的新词语中,存在着大量语义的偏离搭配。如网络用语中: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这些词(短语)把原本组合成词(短语)的两个或几个字拆开分别解释,然后把它们的意义简单相加,造成语义的异化和突变,与词语本义大相径庭。还有流行语中:被自杀、被离婚等,自杀和离婚本应是主动实施的动作,在这里变成被动,语义上存在矛盾;囧由光明义变成表情符号等。

二是语音上的偏离搭配。由谐音造成的偏离搭配:例如班主、斑竹—版主,大虾—大侠等。还有一种违反汉语拼音规则造成的偏离搭配:如字母词GG—哥哥,这些字母词以汉语拼音声母的缩写实现意义的转指。在汉语语音的声韵母系统中,G和G是无法组合的,而在网络空间中,利用G的读音“Ge”与“哥”的同一,使其获得了交际独立性,G和G依靠再次约定产生新的意义“哥哥”。

三是由违反语法搭配规则造成偏离搭配。例如程度副词+名—很女人,被+名(形)—被小康,形容词+亲属称谓语—淡定哥、犀利姐等。

语言的偏离搭配是故意在一定限度上突破语音、语义、语法或语用的零度搭配规则,造成一种艺术化的变异,给人 “陌生化”的心理效应,营造出新奇的刺激感,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也容易误导学生。

二、 新词语偏离搭配的理据

词语的搭配不单纯是一个语法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它还牵涉到其他非语言的因素,如交际情景、社会文化、民族心理和个人心理等方面[1]。这也就是王希杰先生提出的四个世界——语言世界、心理世界、文化世界、物理世界的影响。影响新词语的偏离搭配的因素同样也包括这四个世界。

语言世界方面。汉字是表义文字,某些汉字我们可以观其形而知其义,就有人利用汉字字形解字,旧词换新义造出新词语。如“囧”字,原是光,明亮的意思。从字形上看,它就像一个人的脸,“八”像眉眼,“口”像一张嘴,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在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在词语搭配上就有了囧人、囧途、囧事等。“槑”古为“梅”字,字形由两个呆字组成,呆上加呆,给人一种呆到极点的意向,被人们用来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且不管这种新词语的产生是否合乎规则,但是语言学上还有一条重要的规则——约定俗成,随着囧和槑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其合法地位也逐渐得到承认。

心理世界方面。新词语大多数由年轻人创造,并在这一族群中流行。新词语的偏离搭配多是由于年轻人求新求异追求奇特交际效果的心理造成的。有的新词故意违反词语组合,有的反传统语法结构,有的利用声音造词,给人一种视觉上和心理上的新奇感。如数字词和字母词、键盘符号等大量代替汉字进入交际活动,3Q:谢谢;5376:我生气了。年轻人追新求异的心理又导致了他们能迅速融入新造词的使用中,提高了新词语的再现频率。

文化世界方面。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交际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的。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血缘亲族关系,表现在汉语中亲属称谓语词可谓详尽。在交际中为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常常用亲属称谓语去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这样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也表现突出。在新词语中就有许多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如“xx哥”。这些都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语,与中国的传统家族观念、宗族观念等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

物理世界方面。语言永远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鲜事物不断涌现,原有的词满足不了表达的需要,这样新的词语就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如“微博”一词,微博是在博客的基础上产生的新词,在网站随便一两句话说说正在做的事情或想法都可,因其篇幅小内容少,被称为微博。微博又被人写为“围脖”,因此人们把在网上写微博用了一个动词“织”来形容,“织”本与衣物类搭配,在这里用“织”来形容写微博就非常之形象。

三、 教学中应正确对待新词语的偏离搭配

新词语是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新词语的教学应予以重视。新词语在语义、语音、语法上都存在着偏离搭配,学生在比较现代汉语一般规则后,就会有疑惑,为什么不符合现代汉语规则的新词语不仅能大量存在,而且还广泛应用于报纸杂志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所明示。

相比语义、语音的偏离搭配,语法上的偏离搭配更加普遍引起学生的疑惑。如前面所提到的程度副词很+名词—很女人、很阿Q等。现代汉语语法规则程度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在新词语中出现了反例。但是能进入“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名词都必须具有某些描写性的性状特征的语义成分,这里的性状特征是指通过某些外在特征所获得的典型的性状意义[2] 。“女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形状特征是温柔、细心、娇美等,阿Q表现出来的典型形状特征是自欺欺人。这样的名词才能出现在程度副词后。

而对待新词语在语义、语音上的偏离搭配: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GG—哥哥等,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明确指出,这些新词语只是在网络聊天时使用,在日常生活交际或写作中不宜出现,否则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偏离。

在语义上还应特别注意一点,许多新词语全部或部分语素(词)意义发生了改变,如前面说到的囧,这是整个词意义的变化。新词语中部分意义改变的如“绿色x”,绿色的意义由原来的“颜色词”引申“健康”,然后又引申为“环保”再到“安全”。还有一些词意义虚化向词缀化发展,如“x吧”—网吧、酒吧等,“吧”是英语bar的音译,泛指某些服务场所,它位置固定,能产性高,意义虚化,向词缀化发展。在教学中,词义的历时变化,如何从实到虚的过程等,也应纳入教学范围。

上一篇: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下一篇:包豪斯美术教育体系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