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未来网络创新与发展论坛召开网络压力来自应用

时间:2022-05-26 09:02:00

第三届中国未来网络创新与发展论坛召开网络压力来自应用

Facebook每月活跃用户超过10亿,推特每月活跃用户超过2亿,苹果App Store下载量早已超过400亿,微信每月活跃用户超过2亿……OTT(Over The Top,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和数据服务业务,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业务发展之迅速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根据思科预计,2016年底,与OTT相关的云端业务的数据流量将占全球移动流量的71%。

发展如此之快,OTT业务为传统的网络架构带来的负担之重可想而知。此外,网络冗余特征明显、网络流量集中非常不利于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现在,很多人认为互联网收费能够解决网络架构现在面临的这些问题,但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刘韵洁看来,这种方法难免片面且不能根除面临的问题。“基础网络架构如果做不好,上层应用就永远无法得到有效支撑,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探索新的网络架构。”刘韵洁表示。

未来网络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根据交通运输体系的启示:普通公路不收费,高速公路收费;普通列车低收费,高铁高收费;水运是低收费,航空是高收费。总结起来就是根据不同的交通工具提供不同的通道和服务,并收取不同的费用。未来网络的设计思路亦如此。“假设把未来网络看成是一个不仅拥有传输、交换功能,还有储存、计算、应用等功能的系统,把它看成一个资源池来考虑架构的设计。”刘韵洁告诉记者,“能够感知上层应用需求,并且根据不同业务、不同需求,来灵活配置网络资源,构建有质量且质量等级不同的虚拟网,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这才是真正的未来网络。”

基于大数据分析进行智能决策在当今IT行业已经不是新鲜事,它在未来网络架构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要做到对网络资源的智能控制和调度,根据业务的需要设计不同质量等级的服务,都需要感知测量,都需要基于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在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简称研究院)的规划中,这种基于大数据思想的测量感知由智能的信息中心网络完成。据刘韵洁介绍,感知测量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求把网络资源根据业务的特点灵活配置,利用潮汐现象将网络资源分配到可能需要的地区,就是未来网络架构的整体设计思路。

2011年,在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中科院计算所、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的三支团队落户南京,成立了研究院,开展未来网络体系架构、关键技术等研发。刘韵洁表示:“研究院研究团队已经研发出可编程虚拟路由器平台、网络感知测量系统、智能网络资源控制调度分发系统、试验网综合管控系统等未来网络关键设备。基于上述成果,研究院于2013年8月8日开通了我国首个可编程未来网络小规模试验设施,该设施覆盖南京、北京、西安、重庆4个城市7个节点,并通过联邦SFA机制与美国GENI、欧盟OneLab互联,实现了跨实验床的资源调配与大规模实验部署。”

据了解,将来可编程未来网络可以有128个虚拟网,而这128个虚拟网将来都可以有不同的服务等级,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当然这个实验网的第一任务就是要同时为大家并行设计不同的架构和编制,方便大家同时在这个网络上进行实验。”刘韵洁表示。

上一篇:迪普智能千兆交换机破百兆困局 下一篇:软硬兼施主导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