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华大台湾校友间的联接人

时间:2022-05-26 05:53:08

愿做华大台湾校友间的联接人

T恤,平头,强壮,站在华侨大学金川活动中心的门口,王世民的沉稳、干练是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待坐下和他交谈起来之后,发现他并没有想像中活泼,但回答问题有礼有节,年轻却不稚嫩,外向却不张扬。

从青岛到泉州的台湾学子

王世民的父母都出生在韩国。他们分别回到台湾读书工作,却在偶然机会相识,然后就由于相同的经历和背景,很快地走到一起。女儿和儿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为了让他们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父母送他们回台湾接受教育,姐弟俩因此在台湾生活了3年。到了世民该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在青岛的事业正发展到创业的关键阶段,工作繁忙,缺少人手,世民便与姐姐随着母亲一起到大陆生活了。起初,青岛的台商并没有那么多,因此当地并没有开设特定的台商子弟学校,姐弟俩只能就读当地的学校了。由于长期与家人一起生活在青岛,只有春节才回台湾过年,这一家人渐渐都有了一种“他乡变故乡,故乡成他乡”的感觉。

有意思的是,姐弟俩虽然带着典型的台湾腔,但他们却是闽南话听得懂、讲不好,反而是韩语很流利。原来,他们在青岛生活的地方恰好在市南区的一块韩国商人聚居地,在那地方的学校里面有很多的韩国同学,加上他们的母亲本就懂韩语,两个孩子也就耳濡目染,很快掌握了这一门外语。

在青岛上学到高中毕业后,世民选择了留在大陆读大学。高考时候,王世民志在武汉大学,可惜以3分之差落选,而被南昌大学机电系录取。在南昌大学才读了两个学期,世民就回台湾去服兵役了。一年兵役过后,他也就此萌生了改专业的念头。南昌大学在改专业方面有着很多的限制规定。重选专业不成,就使得世民不得不考虑干脆就重选学校了。

这个时候,姐姐贵莲已经从厦门大学毕业了,并且还留在厦门开了一家咖啡厅。姐姐在到厦门大学之前曾在泉州的华侨大学读过预科,对华大的印象挺好。改革开放以来,到大陆投资的台商越来越多,泉州地区就有台资企业1450多家,且举家过来的台胞不在少数,其子女在泉州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已成常态,选择在大陆上大学也就水到渠成。华侨大学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由于语言相通,来往台湾便捷又经济,华大借“五缘”独特优势,自然成为台商子女首选学校。由于地缘因素,华侨大学是一所面向华侨和港澳台招生的外向型学校,提倡“宽容为本,和而不同”,面对留学生、澳港台生、大陆学生3个群体,本着“纪律上一视同仁,教学上区别对待,生活上适当照顾”的原则,吸引了众多东南亚国家、港澳台地区的学子。华大从开始招收台生,至今已经出现10多对兄弟姐妹都在华大就读的佳话了。

由此,世民决定到泉州华侨大学读金融专业。这次的选择,很准确!华侨大学对世民来说,是个学业与感情双丰收的福地。现在,世民已经与来自深圳的同是台商子女的一位同班女同学成了一对恋人,他们放假一起回台湾,空闲时会一起到姐姐的咖啡店帮忙。福建已经成了姐弟俩在大陆的第二个常驻地。

这里要顺便介绍一下世民的姐姐王贵莲。2008年,贵莲到华大读预科班,一年后经朋友推荐,她参加厦门大学单招,转而进入厦门大学读公共管理。大四时,与同在厦大国际商学院的同学开始实施创业梦想。她们两个一个选择去咖啡店打工,另一个选择去酒吧打工,经一段时间的学艺,两人重新聚到一起,先到厦门、长沙、泉州等地的30多家咖啡馆和酒吧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市场调查,然后着手开办了一家个性特征鲜明的咖啡厅。

其实,刚毕业时,母亲是想让贵莲回台湾找工作的。她尝试着找了两家外贸公司,一家因为她是在大陆读书而拒绝了她,另一家则因为公司经理都不知道厦门在什么地方,她感觉这企业没前途而拒绝了公司。对自己的人脉关系梳理过后,她还是决定留在大陆创业。与弟弟谈起以后的发展,她曾对世民说,总要先将店面经营三五年,赚到钱后要将店面装修得更加舒适些,让顾客可以更加舒适地在店内消费;再经营久一点,店面的口碑出来了,再争取开分店。

听到这里,我们会觉得,这个女孩的这个人生规划,不值得大陆的众多大学毕业生们学习或者至少感佩一下下吗?!

为台湾校友会增添新活力

记得刚见面,王世民和同学会两位副会长就向我们递上名片,当时让我们都很讶异,“学生也做名片?”王世民笑着解释,这几天2013级的台湾新生入学,同学会要接待和帮助处理事情,有名片便于联络。

当过兵的王世民,不再只是个大男孩了。相对成熟的世民没有像其他同学周末就出去逛街和游玩,而是有意识地将课余时间用来锻炼身体、与台湾同学联络感情。在同学眼中,王世民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从进华大开始,他便一直在参与学校各种领域的工作,尤其活跃于台湾同学会工作,积极为台湾同学服务。这些社会工作的尝试给予王世民不同的人生体验,“我最开始就是想接触各种各样的工作。因为每种工作都需要一定的能力或者素质,在大一、大二时间比较充裕,要尽量多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完善自己的综合能力”。在社会工作与学业的关系上,王世民有系统的规划和条理的安排,“平时做事要多去预判,每个任务的截止日期都是提前很久就知道的,要有计划,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拖到最后的那个时间点”。他总会把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并时刻使自己保持紧张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协调能力。

只要愿意尝试,华大总是不乏挑战,这是华大与其他院校的不同之处,也是让王世民十分喜欢且尊敬的地方。华大校方对同学会的工作不干预、不定条框,充分尊重台湾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发挥才智、煅炼能力。为办好每次活动,王世民与其他同学会干部必须独立策划和募集经费。他很喜欢这种状态,虽然忙碌紧张,但给了自己跟不同人、不同行业打交道的机会,对于提升自己的组织和沟通能力很有裨益。

今年华大台湾同学会换届之际,王世民征求老师意见,主动请缨参选会长。尽管华大的台湾学生大多是来自广东、昆山的台商子弟,但他在大一的积极表现、对同学的热心和处理事情的能力,是前任会领导班子和台湾同学们有目共睹的,于是他从来自广州、昆山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当选会长。

回味起参与竞选同学会会长的主要诱因,世民告诉我们说,在青岛和南昌读书时,周围的台湾学生很少,而一来华大就有170多名台湾学生群体,且多数是跟他一样的台商子弟,加之华大台湾同学会一直有传、帮、带的传统,大家都把同学会当做自己在大陆的家,他深感会长职责的重要性,很想为家乡的同学们做点事。

华大台湾同学会每年开展许多常规性的活动,如台湾学生中秋茶话会、台湾文化展、妈祖文化考察、中华文化之旅、夏(冬)令营活动、中华经典朗诵、美食节、圣诞嘉年华等,这些对于在校台生有很好的连结作用。但通过一段时间观察,他发现新老华大校友之间存在断层脱节问题,这是由于历任华大台湾校友会会长长期在福建,且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毕业生,与新近几年的台湾校友生活经历相差较大。更重要的是华大台湾同学会会长任期只有一年,虽可应付常规工作,但无暇顾及承上启下的事。即便是在校台生,高、低年级之间的互动也不足,更别说已经毕业的台湾校友。

为解决这个问题,他经常与华大台湾校友会现任会长许思政学长联系沟通、探讨对策,并积极参加暑假在台中举行的华大台湾毕业校友与在校生的联谊活动,主动做起联接华大台湾毕业校友与在校生的桥梁。同样热心华大台生工作、同样有断层之忧的许会长,在和世民探讨后,决定在台湾开一个咖啡厅,提供华大台湾校友驻脚聚会之用;世民提出的将会长任期延长一年的建议也得到了校领导的赞同和支持;而带动华大厦门校区的台湾同学共同参与同学会活动的设想也有希望实现……

值得欣慰的是,2006届的学长现在已经十分热心地参与华大校友会的工作了。这说明,努力已经初见成效了,“这不就是联接起来了吗!”世民满怀欣慰之余,还对泉州市的支持表达衷心的感谢:“比如中秋茶话会和新台生泉州一日游活动,就推动了学生快速融入泉州的生活,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我们同学会非常乐于与互动合作。”

上一篇:《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等 下一篇: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期企业并购融资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