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看我的镜头!

时间:2022-05-26 04:20:50

纽约,看我的镜头!

人在纽约》图书出版成功,让布兰登变得家喻户晓,也令他成为百万美元户,不过他的着装没有变,住所没有变,连拍摄设备也没有变。“我很享受我现有的生活,我有一切我所需要的。如果我很快乐,为什么要有改变呢?”

美国纽约大街上,布兰登右手握着一部相机,相机背带缠在小臂上,没有相机壳,没有镜头盖。“你好,介意我为你拍几张照片吗?我在经营一个‘人在纽约’的博客。”他走向坐在花坛边的一个黑皮肤女孩,说话时脸带笑意。得到对方的同意,他一边拍照一边问:“你感到最愧疚的事是什么?”对方耸了耸肩,没有拒绝回答:“我本该快乐,却并不快乐。”

――这是布兰登每天的工作场景,在纽约大街上拍摄形形的人,并随意问他们一个问题,然后将其注解到图片上,放到社会网络媒体Facebook上与众人分享。4年前,因为这一举动,他成了Facebook名人。每张照片几乎都有几万到几十万人点赞,他的粉丝也从最初的几十人上涨到近300万。

2013年10月,他从6000余张作品里,挑选出400张集结成《人在纽约》图像书籍出版,一周后他便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还被其评为“30位30岁以下世界变革者”。这本书开卖之前,便有超过3万本的预购,不到半年,又卖了25万本,布兰登一下变身百万富翁。

可谁知道,就在出书之前,布兰登还是个无业游民。2010年7月,他便被老板炒了鱿鱼,成了失业者。毕业于佐治亚大学历史系的他,经朋友介绍在芝加哥做期货交易的工作。“我当时很喜欢那份工作,交易心理、数字变化、人与人因价格所产生的斗争,都让我兴奋,但我的工作效果却不能让老板满意。”

辞职后,一时找不到新工作的布兰登,便将周末的摄影爱好变成了“全职工作”,靠着积蓄过活,有点随遇而安的意味。没想到,拍着拍着,布兰登便不再想干别的了。每天,他从纽约布鲁克林Bedford-Stuyvesant区乘地铁出来,到曼哈顿的联合广场或中央公园,走到他认为有意思的路人面前问:“介意我为你拍几张照片吗?”

“我对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很着迷。”让布兰登自己也没想到的是,从一开始到现在,他所邀请的对象中三分之二都会愿意接受拍照,并跟他聊天。“如果要给我一条人生建议,你会说什么?”“你目前最大的困苦是什么?”“你觉得自己特别吗?”……

布兰登说,他不是记者,不会问问题,只是想到什么,就问什么。不过,他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人愿意倾诉。这也许还有另一个原因:每个在纽约打拼的人,都渴望与陌生人亲近、交流,说出苦闷,或分享快乐。聊天时,布兰登总会掏出手机做些简单的笔记。临走前,还会把刚拍的照片与对方分享并表示感谢。

最初,布兰登也就只是这样随意地拍照,然后放到网上。他没有计划,也从没想到会有如今《人在纽约》这么大的规模。但渐渐地,他开始意识到,虽然没有人关注,但自己做的这件事,很有意思,并且与众不同。他乐在其中。

如今,再去大街上工作,总有人会认出布兰登,并要求合影、拥抱。他总是大方地配合。“这样的拥抱,让我体验到《人在纽约》对别人的感动和影响。”《人在纽约》也启发了很多类似摄影项目,除了美国国内,国外也出现了《人在印度》等类似作品。

对于别人是否侵权、是否足够认可他,布兰登都不在意,他甚至拒绝了众多商业合作机会:“我不会让商业的成分大于艺术的成分,因为一旦这个比例失调,我将会失去我的观众。”布兰登更在乎有多少人能看到这样的作品,并将它发扬光大。

上一篇: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福建卷 下一篇:爸爸没那么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