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红肠的研制

时间:2022-05-26 07:59:27

摘要:红肠是欧式灌肠的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材料以猪肉、牛肉、以及淀粉、调味料、肠衣为主,采用绞肉机、斩拌机、拌馅机、灌肠机等设备,通过腌制、绞肉、拌陷、灌制、烘烤、煮制、熏制等程序制作,文章在此基础上,在馅料中添加板栗,使其具有独特风味,保证营养价值的同时,增添了不同口味,适合更多人群。

关键词:板栗;红肠;营养

中图分类号:TS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054-1

红肠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在其中添加板栗,不仅增强了营养价值还使风味别具一格,该产品加工工艺比较简单,所需生产设备主要包括绞肉机、灌肠机、拌馅机、煮锅、熏烟炉等。该食品色泽红润,清香适口,肉质软嫩,食用方便。近年上市的玉米肠得到群众拥护,因为红肠品味多样化,正是市场需求。

1 材料与设备

1.1 材料

猪肌肉、牛肌肉、鸡肉、板栗、淀粉、调味料、肠衣等。

1.2 设备

表1 生产设备情况

仪器名称 型号 生产厂家

电子天平 JA31001 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型绞肉机 MM12 韶关市恒基机械制造厂

型绞肉机改装的灌肠机 MM12 韶关市恒基机械制造厂

熏蒸炉 DQXZ50 石家庄晓进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2 工艺和配方

2.1 配方

猪肌肉25kg、牛肌肉12.5kg、猪肥膘11.3kg、干淀粉1.9kg、猪肉精粉50g. 精盐1.8-2.6kg、味精330g、胡椒粉45g、大蒜450g、亚硝酸钠5g、红曲红(色价7)50g、大豆蛋白180g、板栗5kg。

表2 L9(33)正交试验设计水平

水平 因素 板栗的用量A(%) 烘烤温度B(℃) 烘烤时间C(h)

1 8 60 12

2 9 70 14

3 10 75 16

2.2 工艺流程

原料的整理和切割、腌制、绞肉、拌馅、灌制、烘烤、煮制、熏制、成品。

3 操作要点

3.1 原料的整理和切割

将新鲜的猪、牛肉剔骨、去皮,修去结缔组织、淋巴、斑痕淤血等,牛肉尤其不能留下脂肪,顺刀切成0.5kg左右肉块,之后将板栗去壳,捣碎。

3.2 腌制

将整理好的肌肉款加入肉重3.5-4%的食盐和0.01%的亚硝酸盐,搅拌均匀之后盛放于容器内,在保持10℃温度的室内腌3d。当肉的切面大部分呈鲜红色,手感坚实弹性较好时,即为腌制完毕。肥膘肉也是用这样的方法腌3-5d,坚实有弹力且色泽均匀分布稍微有硬挺的感觉则腌制完毕。

3.3 搅拌

将腌制完的肉和肥膘冷却到3-5℃后,放在绞肉机里分别搅碎,然后将肉馅放在砧板上再进行更加彻底的剁碎,同时添加肉重30-40%的水。将腌制过的肉切成肉丁加上配料,装进搅肉机绞碎,然后倒入经清水溶解过的淀粉中拌匀。

3.4 拌馅

用拌馅机将做好的肉馅与之前去壳捣碎的板栗,同时加入以25-30%的水调成的淀粉糊,搅拌均匀后再加入肥肉丁和其他各种配料。拌馅时间应以搅拌的肉馅弹力好,持水性强,没有乳状分离为准,一般以10-20min,温度不超过10℃为宜。

3.5 烘烤

放入烤炉内,炉底木拌(注:不能用松木,最好为果木)明火熏烤,火苗离肠衣要1-1.5m,烤制达到肠衣与肉结合,表面发亮,手摸发干为好。将水烧开到90℃将肠用线绳穿成串系好(便于出锅)放入锅内,使水温在85℃,待红肠中心温度达75℃以上时,用手捏肠体感到硬挺,有弹性即为煮熟,出锅。

3.6 熏制

熏制是在熏烟室内进行的,熏制时用相当于木柴两倍的锯末盖上木柴,将灌肠放到里面然后点燃木柴随后将熏烟室封闭,使其缓慢燃烧发烟,切忌明火,尽量使熏烟室的温度保持在35-45℃之间,通过为时5-7小时的熏烤,肠体表面光滑而透出内部肉馅色,并且有类似红枣皱纹时,出烘房,自然冷却,即成品。

4 产品技术指标

4.1 感官指标

色泽为枣红色,略暗,肠体表面干爽肠衣呈半透明状,无污物,呈半弯曲状形状,表皮干燥,,肠衣表面和肠头无油脂流出。表面微有皱纹、无裂痕、坚韧而有良好的弹性,无气泡,肠体切面呈粉红色,脂肪块呈乳白色,营养丰富,鲜嫩可口。

4.2 理化指标

蛋白质含量≤9%,脂肪含量≤30%,盐水含量≤4%,亚硝酸盐含量≤30%PPM

4.3 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15000cfu/g;大肠菌群≤30mpn/g;经检验无致病菌。

5 结论

添加板栗后的红肠,味道更加鲜美,色泽红润,口感舒适,肉质仍旧富有弹性。使其在普通红肠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特殊的味道,在制作工艺中不需要复杂的特殊仪器,且操作简单。在红肠市场新产品开发中创造属于适合我国人民口味的民族产品,为发展民族经济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昌玉,孙秀芹.哈尔滨红肠的加工工艺及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肉类工业,2004,(11):46-49.

[2] 黄德志,张向生.新编肉制品生产工艺与配方[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120-125.

[3] 周家华,崔英德,黎碧娜,等.食品添加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35.

上一篇:德高系列白菜品比试验 下一篇:万寿菊两种育苗方式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