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陌生人捐肝,花季少女演绎人间真情大爱

时间:2022-05-26 04:49:16

为陌生人捐肝,花季少女演绎人间真情大爱

2005年3月14日,成都华西医院被众多媒体包围,19岁的花季少女罗玮毅在爱心与孝心的碰撞中,勇敢地作出了一个感动中国的决定:自愿无偿为陌生人捐肝。她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人体器官移植史上首例既非血缘又非亲属的活体器官捐献者,用善良和无畏演绎了人间真情大爱!

天降厄运,农妇身患绝症盼救助

1986年10月29日,罗玮出生于四川广元市苍溪鸳溪镇,尽管家境贫穷,但善良的父母给了她一颗善良的心,打小就乐于助人。

2005年3月12日,在成都打工的罗玮从电视上看到一则报道:蒲江县农妇廖红霞因患肝硬化,上呼吸道大出血,住进了成都华西医院,生命岌岌可危。廖红霞的丈夫张元林含泪求助当地媒体,表示要“卖肾救妻”。罗玮不仅被张元林夫妇的患难真情感动,也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廖红霞深深担忧。她不禁想起几年前,身患重病的爷爷就是因为无钱医治去世的。于是,罗玮萌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要为廖红霞捐肝!

第二天一大早,罗玮匆匆赶到华西医院,通过与廖红霞的亲友及医护人员的交谈,她对廖红霞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同情。

今年33岁的廖红霞家住蒲江县寿安镇松华村,1990年与张元林结为夫妇,一年后生下女儿小雪。廖红霞勤劳贤惠,体贴丈夫,孝敬公婆,是村里人公认的好媳妇。

谁知,命运多舛。就在小雪1岁多的时候,丈夫因触犯刑律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张元林入狱后,廖红霞一人挑起了家庭重担,服伺老人,抚养女儿,耕田种地……闲时,她还常常带着女儿去探望丈夫,鼓励他好好改造。在妻子的帮助下,张元林因表现较好被提前一年释放。

可是因为长期的超负荷劳动,廖红霞积劳成疾。2002年3月,正在地里忙活的她突然大口吐血,昏倒在地。张元林立即抱起妻子,跌跌撞撞地赶到镇卫生院。检查结果,竟是肝硬化。

为了救治妻子,张元林四处举债,先后花去5万多元,家里早已一贫如洗。然而廖红霞的病情却日渐沉重,几次吐血都险些要了她的命。

2005年3月2日,廖红霞因连续吐血被丈夫送进华西医院,医生神色凝重地告诉张元林,廖红霞的病情已处于高危期,如不尽快施行肝移植,等待廖红霞的只有死亡。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张元林惊呆了,亲友们惊呆了!尽管进行肝移植,廖红霞还有活下去的希望,可15万元的巨额医疗费用从哪里来?活体肝源从哪里来?

走投无路的张元林向华西医院严律南教授哭诉了妻子的遭遇,并表示愿意为妻子捐肝。严教授被这个农家汉子的真情打动,当即决定启动医院的免费活体肝移植机制。他说:“如果你们夫妻的血型及其他指标均能符合,医院将尽快安排手术。”

可是,无情的现实泯灭了张元林的希望――经检查,他的血型与妻子不符。焦急万分的张元林转只好向亲戚求助。张元林的弟弟、弟媳、表妹、表弟甚至年过花甲的父亲张国文和母亲蒲淑元都表示愿意捐肝。化验结果给所有人一丝希望:这么多人中惟有张国文与廖红霞的血型一致。张元林又喜又忧,喜的是妻子终于有救了,忧的是父亲年老体弱,他能承受得了吗?

张国文是个深明大义的老人,为了救儿媳,他戒掉了烟酒,并做了肝穿等一系列捐肝前的检查。然而结果显示,老人的肝不适合移植。

廖红霞的不幸遭遇深深刺痛了罗玮,从那一刻起,她捐肝的决心愈发坚定。

这时,有人给她忠告:捐肝很危险。国际上肝移植供体死亡病例大约是肾移植的10倍,此外,供体还有并发症、生活质量、完全康复时间、经济压力等严重的潜在风险。有人对她表示怀疑:“你为啥要这样做?捐肝还是卖肝?义举还是为了出名?”有人则劝阻:“就算你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父母着想,他们养你这么大容易吗?爱心重要,孝心更重要。”

面对这些,罗玮平静地说:“我这么做,主要是不想让小雪失去妈妈,失去母爱。爱心和孝心都重要,我现在先献爱心,将来再尽孝心。”

亲情碰撞,花季少女挺身而出献爱心

得知女儿将无偿为陌生人捐肝的消息,远在广元的罗玮父母马上表示反对:“你疯了,给一个无亲无故的人捐肝,你是咋个想的?”见电话里劝不动女儿,父母急忙通知在成都的熟人阎女士,再三叮嘱她一定要守住罗玮,不要让她去冒险。

出乎意料的是,阎女士非但没有看住罗玮,反而被廖红霞的不幸遭遇打动,被罗玮的一番真情感动,陪罗玮一起到医院。

一脸憔悴的廖红霞拉着罗玮的手,激动而又悲怆地说:“我实在不忍心在妹妹身上寻找第二次生命。”罗玮却满脸笑容,坦然答道:“廖姐,几天前我从报纸上看到你公公张国文的照片,觉得他很像我爷爷,帮你就像帮我爷爷。”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罗玮的血型与廖红霞匹配。罗玮很高兴,她想如果自己的肝脏能够挽救廖红霞的生命,那该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啊!

为了表示决心,罗玮主动提出要签一份协议,主要条款是:甲方(罗玮)同意捐肝给乙方(廖红霞),乙方表示接受;甲方在签订协议书前,已充分考虑到本手术对甲方有风险,甲方自愿承担因手术造成的风险;甲乙双方无需承担手术费用,手术中的所有费用由华西医院承担;鉴于本手术的特殊风险,丙方(张元林)自愿与甲方共同承担因手术造成甲方的风险,甲方表示接受。

3月14日下午3点,在人们褒贬不一的议论中,罗玮毫不犹豫地在《协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就在签下协议书的当晚,罗玮的父亲胡仲双和母亲罗景连心急火燎地赶到成都,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说服女儿放弃捐肝,于是,一场特殊的亲情碰撞开始了。

胡仲双不解地问女儿:“玮玮,你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是我们家里穷,还是生活上亏待了你?”

“爸爸,你千万莫乱想,我自愿捐肝是因为血型合适,廖姐太惨了,还有一个12岁的女儿,小雪不能没有妈妈。”罗玮回答道。

“肝脏是人体的主要器官,草割了要长,人死不能复生,你想过吗?”

“我人年轻,身体又好,医生说3个月就可以长出来,你放心,我会没事的。”

罗景连忍不住说:“你有没有想过爸爸、妈妈,万一你有个三长两短让我们怎么活?”

胡仲双接过话题:“捐肝以后怎么办?你以后的生活呢?有什么保障没有?”

“我是自愿的。”罗玮头也不抬地说。

“你还年轻,要捐就捐我们父母的。”胡仲双提高了声音。

“我都签字了。”罗玮的声音依然坚定。

时间已到第二天凌晨,经过一番激烈的亲情对决,胡仲双夫妇仍然没有说服女儿,他们只有使出最后一招――强行带着女儿离开成都。

3月15日一大早,胡仲双花600元租了辆面包车,将女儿带回了广元。胡仲双无奈地说:“我主要怕新闻媒体追踪报道,如果有了社会舆论压力,再加上已经签字的协议,可能就将女儿逼上手术台了。她才19岁,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不敢开玩笑。”

爱女心切的胡仲双已经许多天没有吃饭了。一方面,他并不反对女儿做善事,另一方面,他却不愿让女儿去冒险,这种矛盾的心理煎熬得他食不知味,夜不能眠。也许是害怕伤了女儿的心,特别是看到女儿回家后整天哭哭啼啼,于是,他答应让女儿陪廖红霞走完人生的最后路程。

3月16日,当人们为找不到罗玮而焦急的时候,张元林突然接到罗玮的电话:“请您和廖姐放心,我一定尽快回来。”

2005年3月19日,胡仲双携妻女赶到成都华西医院,他试图当面劝阻廖红霞。

胡仲双一席话,让廖红霞百感交集,作为母亲,她非常理解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她当即表示不接受罗玮捐肝,更不愿牺牲胡仲双一家的幸福。廖红霞还拉着罗玮的手说:“好妹妹,你的心意我领了,但说什么我也不会同意你捐肝,你一定要答应我,一定要听父母的话,千万不要伤老人的心,因为他们都很爱你……”罗玮不情愿地点了点头,但捐肝的愿望却没有改变。

2005年3月25日,罗玮在律师的陪同下来到省公证处,公证处负责人李安科严肃地问罗玮:“你的父母知道你为廖红霞捐肝的事吗?”“知道。”“他们同意吗?”“他们没说同意,但是尊重我自己的选择。”为了表示不改初衷,罗玮郑重地写下了一份声明:“我在无任何欺诈、胁迫的情况下,自愿捐赠肝脏……”

手术最终定在3月30日上午进行。

为了预防不测,罗玮在手术前写下一份遗书:“明天手术,如果我失败了,我愿捐掉自己所有的器官,然后我很希望有单位聘用我爸爸,我不能孝顺他,觉得对不起他,只有下辈子好好还了……”

义无返顾,断肠捐肝感天动地震世人

做手术那天早晨,许多人赶到医院。有记者问罗玮:“后悔吗?现在还来得及的”。她摇摇头:“不后悔,决不后悔!”

手术室门口,罗玮拨通了父亲的电话:“爸爸,你的声音咋这么嘶哑,你们要保重身体。”当得知父亲已说服了母亲,同意自己捐肝时,罗玮高兴地笑了起来。那神情,好像不是去捐肝,而是即将踏上愉快的旅途。

麻醉前一分钟,医生问罗玮:“小姑娘,想清楚没有,现在还可以反悔。”其他医护人员也纷纷劝道:“你还年轻,为将来着想,不必这么固执地捐肝。”罗玮坚定地回答:“我要是想反悔,现在也不会躺在这里了。”

上午8时20分,手术正式开始。4个小时以后,廖红霞被推进了手术室。

下午2点30分,爱女心切的罗景连流着眼泪急赴成都,一到华西医院就几乎晕倒,众人把她扶进病房时,她整个人已经崩溃,除了痛哭就是狠命敲打自己的头,爱女之情,令人动容。

不久,罗玮的哥哥罗坤也来到医院,他原准备到昆明打工,听说妹妹上了手术台,于是心急如焚地赶到成都。

就在亲人们为罗玮担心时,医生切下她550克的右半肝,植入了廖红霞的体内。

下午5点20分,罗景连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在众人的搀扶下,摇摇晃晃地来到手术室外等女儿。很快,一台推车从手术室里推了出来,上面躺着眼睛紧闭、还处于全麻状态的罗玮。罗景连一把抓住推床扶手,眼泪哗哗往下掉,口里反复念着:“我要等玮玮醒来,不然她醒来看不见我咋办?”

当晚10点30分,医生为廖红霞缝上最后一针,历时14个小时的手术顺利结束,廖红霞得救了。

罗玮的大善之举感动了成都。很多市民不约而同地来到华西医院看望罗玮,许多人纷纷慷慨解囊:一位老人带来一个1000元的红包,一家公司的老总捐助了2万元,并表示等罗玮康复后,将根据罗玮及其父亲的情况为他们安排工作……

罗玮的大爱之举感动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广元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交通局联合发出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捧出热忱、奉献爱心,帮助罗玮度过难关。一时间,慰问信和捐款如雪片飘来;“罗玮救助别人,我们帮助罗玮”的呼声似春潮涌动在广元上空。

罗玮的大义之举感动了医生。“罗玮是一个善良得让人心痛的女孩,我们的心始终是沉甸甸的。”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主任严律南教授说,“中国目前还没有器官移植法,由于世界各国禁止器官买卖,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活体肝移植大都在亲人之间开展。罗玮为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捐肝,这在世界上都是首例,或许将促使中国的器官移植法早日出台。”

罗玮的大美之举感动了中国。当有人问她是否后悔捐肝救人时,她说:“我从来都没有犹豫过,以前不后悔,现在就更不后悔了,如果有第二次选择,我还是要这么做……”

2005年的中国,请记住这个让人感动的名字,请记住这个让人感动的女孩!

上一篇:他的情绪你做主 下一篇:老婆,I服了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