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城市环境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5-25 11:25:03

略论城市环境问题及对策

摘 要:概述了目前城市环境中存在的空气、水污染问题及水资源缺乏、噪音污染、绿地覆盖率低、热岛效应等问题,提出了确立新的我国城市环境战略和目标规划等9项解决对策。同时也提出了推出“城市环境税法”等三项建议。

关键词:城市环境;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X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2-0035-03

1 引 言

我国的城市化在建国后开始发展,1949年建国初期,全国城市总数为136个,有不到10个特大城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到1960年全国城市总数增加到199个;城镇人口由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6%,提高到19.7%,达到世界上初步城市化水平。1961-1978年,受等政治因素的影响,全国城市数量缩减,尽管全国人口由6.6亿增至9.6亿 ,但城镇人口的比例却仍然徘徊在17%-19%之间,城市化发展徘徊不前。

1979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得到提高,至1990年,全国已有456个城市,城市非农业人口达到全国总人口的32.3%,进入了世界城市化的中等水平。这其中,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有特大城市30个,大城市近30个,中等城市约100个,小城市300余个,形成中国城镇体系基本构型。特别是1995年以后,城镇加快发展,截止到1997年底我国设市城市数已经达到668个,建制镇近2万个,城市化水平近30%,至2002年底,我国有设市城市660个,建制镇20660个,城镇化水平达到39.1%,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逐渐增加。

2 城市发展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2.1 空气污染加剧

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各城市主要燃煤量在整个能源结构中一般占80%以上,很多已经超过90%。煤含硫和灰分较高,许多都没有经过脱硫处理,直接燃烧,加之城市居民家庭小炉灶直接低空排放,产生了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严重的煤烟型大气污染;迅速的城市化伴随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在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严重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形式严峻。1979年我国汽车只有200万辆,目前已超过2000万辆,增长率大于13%。以北京为例,目前机动车保有量110万辆,数量仅为东京都和洛杉矶市的五分之一,但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总排放量,己超过东京都和洛杉矶市。

2.2 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

2.2.1 水污染严重

城市水污染主要由工厂排水和城市居民生活污水造成的,近年来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为7%,有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目前我国每日排放的废污水量约1亿多吨,这些污水有80%未经

处理直接排入水域,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河段受到污染;同时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城市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充分的废污水排入流经城市的河流,使径流水质恶化。据统计,我国有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已有850多条受到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严重污染。我国长江流域大中城市星罗棋布,工矿企业10万多个,每年排放污水130多亿吨,攀枝花、重庆、武汉、南京、上海五个沿江城市的污水排放量占总数的80%以上,形成的“污染带”累计长达800km,已监测出的污染物达40余种,城市的发展加重了水污染。

2.2.1 水资源严重短缺

由于城市增长快,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用水集中、量大、增长快,因此缺水现象首先反映到城市。在我国目前66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吨以上,重点缺水城市108座,严重缺水城市50多座,如辽宁省的城市每天缺水8.5×105t,每年因缺水而影响的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

2.3 固体废物排放量大,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猛增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量大幅度上涨。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我国城市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垃圾,年产量已超过5亿多吨,并且每年以8%至10%的速度增长,综合利用和处置率非常低,其中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2%,大多直接堆放在城市郊外,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以上,占地5万余公顷,形成了垃圾围城的恶劣情况,影响城市景观,污染了城市的水源和空气,孳生着各种传染病菌,同时又潜伏着资源危机。

2.4 城市噪声污染严重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噪声已成为城市一大公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城市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机动车辆和建筑工地。目前我国约70%的城市人口遭受到高噪声的影响,在70个有监测的城市中只有60%的主要城市达标,而一般城市只有33%达到噪声控制标准。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不到50%,90%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过了70分贝,社会生活噪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大量的统计研究表明,长期处理高噪音中的人,容易造成精神紧张、耳聋等疾病,影响人们身心健康。

2.5 天然植被减少,城市绿地覆盖率低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城郊农田、城郊天然植被和市区园林绿地等三部分组成,对促进城市生产的发展和保证居民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城市发展建设,自然环境被开发利用建设工厂、住宅、道路、广场、果园、菜地等,自然环境中的植被被不断地砍伐、清除,代之以稠密的人口、建筑物,城市绿地的多种环境功能正在逐步丧失,已经成为尖锐的环境问题。

2.6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多,排水设施落后

首先,我国目前有50%城市没有排水管网,现有设施1/3老化;城市燃气和集中供热率低;有1/4城市垃圾粪便不能日产日清;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5%左右。其次,由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费用没有着落,虽然在有些城市已开始向单位和居民收取污水处理费,但所收的费用远不能维持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此外,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的实际情况亦很不乐观,由于技术的原因,很多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还处于实验阶段,时断时开,运行不稳定,处理率极低。

2.7 大量耕地被占用

城市的发展使大量耕地丧失,50年代以来,全国由于城市用地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48万亩,1981年~1985年,全国每年减少约100万亩。90年代以后,全国每年减少约500万亩。

2.8 城市通风廊道没有,热岛效应严重

大多数城市在建设中缺少总体规划,没有从城市整体的角度充分考虑空气的流动性、散热性,城市通风廊道没有或建设不好,空气流动缓慢,污染的气体不能及时排掉,热量散发缓慢,造成热岛效应。

3 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对策

目前,入世使我国城市环境面临机遇与挑战。今后一段时期,应该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策略,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此,提出对策如下:

(1)确立新的我国城市的环境战略和目标规划。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要求,全国城市分布特征、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和因地理条件带来城市环境条件和环境要求的差异,综合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确立按层次分类的城市发展的环境战略,指导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按照新的城市发展环境战略,制定不同类别城市发展环境目标规划,用于修订和完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和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确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行动,达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和城市结构,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和人口增长,合理开发中等城市,积极并加快发展小城市。

(3)制定严格的城市规划和科学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依法实施;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工业在城市发展;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改变落后的城市能源和资源利用方式。

(4)积极筹资,加强和改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控制水体污染的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和完善城市供排水系统,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步伐。

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箱式收集、密封清运;建立家庭和社区分类收集体系,实行分类处理、回收利用;建设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加强市政道路建设,提高道路运行能力;适度发展立体交通,实现街巷路面硬化。

对城市进行生态重建(Ecological Rebuilding),推行以绿化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和恢复野生生物的生境,加强旧城、城市废弃土地的生态恢复,建设立体绿化示范工程,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5)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强制性监管,限制小汽车数量,完善并健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开发利用电能、磁能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逐步取代汽油。

(6)积极开展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研究,推广国外新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有效地解决城市环境问题。

推行集中供热,普及型煤,积极开发燃气和清洁能源技术,重点解决烟尘污染。

研究推广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使生活垃圾资源化。

推行节水和污水治理技术,使废水资源化。

研究和推行城市绿化技术,增加绿地覆盖率。

在工业企业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在工业生产全过程中控制污染产生,达到节能、降耗、减污的目标。

研究提高城市工业污染防治和基础设施水平的科学技术,保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有雄厚的技术能力和较高科学水平。

(7)建立健全城市环境法规,适时地推出《城市环境法》和有关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和试行城市环境审计制度,制定强制性的环境管理规定和措施,实施依法管理和保护。

(8)制定政策,鼓励个人、企业参与城市环境保护与建设。

(9)提高全体人民的环境意识,积极加强公众参与;让公众更加了解环境法律的要求和自己所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护应取得的环境权益;公众监督环境污染与破坏的行为,运用法律制止城市环境的恶化。

4 建议

(1)建议国家出台强制性政策,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建立城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形成城市环境保护投资主渠道,从而加大城市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投入力度。

(2)积极开辟城市污染治理资金来源,如发行环保福利、开征居民生活污水治理费和城市污染税等,形成稳固的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资金融资渠道。

(3)研究和适时推出《城市环境税法》,提出城市的企业法人和全体居民应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义务和享受的环境权利。

参考文献:

[1] 孟广文,尤阿辛•福格特.作为生态和环境保护手段的空间规划[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6):22.

[2] 刘天齐.区域环境规划方法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4.

[3] 王铮,丁金宏.区域科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4] 包纪祥.区域经济规划[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上一篇:薄壳山核桃栽培管理技术 下一篇:芥菜主要病虫害的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