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

时间:2022-05-25 09:37:23

关于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 要:本文调查了52名来华越南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研究发现,文化背景、教学环境、教材、教师、个体的自律性、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都是影响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要因素。留学生的汉语负影响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类负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汉语接受的过程进而影响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效果。教师、个体的自律性、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成绩,文化背景、教材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则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越南留学生 汉语学习 影响因素

一、引言

自天津中医药大学与越南传统医药大学开启联合办学项目以来,越南留学生逐渐成为该校在读留学生中人数较多、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一个群体。汉语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专业学习的接受度。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第二语言习得会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对于各类因素的体现及关系研究,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别化留学生汉语教学的针对性及质量。

二、研究对象及学习情况

52位越南留学生平均年龄在22~23岁之间,均有在越4年的汉语学习背景及来华5个月的汉语学习经历,汉语老师为越中两国教师先后授课,所学课程为听力、口语、汉字、阅读、综合,所用教材主要是《对外汉语系列教程》(综合、听力、阅读)及《看图说话》(上册)、《汉语口语(初、中)》《新汉语水平考试模拟试题集》《中医汉语》(下册)(精读)《医学汉语》(实习篇)。

我们将52位被调查者4年的汉语成绩进行了简单统计,从总体上来看,随着学习时限的增长,不及格率反而呈现出了曲折上升的趋势。从课型具体情况来看,学生在综合课考试中的不及格比率是最大的,听力次之。52位被调查者的新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的成绩分布比率为一级(9.6%)、二级(19.2%)、三级(38.5%)、四级(23.1%)、五级(9.6%)。

表1:

52位学生历年考试成绩不及格比率的情况

学期 听力 口语 汉字 综合 阅读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第七学期 1.9%

11.5%

9.6%

20.3%

23.1%

26.9% 0

5.8%

34.6%

3.6%

3.8%

9.6% 0

*

*

*

*

*

* 3.8%

38.5%

34.6%

28.8%

35.7%

42.3%

46.2% *

28.8%

15.4%

18.3%

19.2%

23.1%

注:*表示该学期未开始此课程

因为52位学生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年级,我们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09级)和第2组(08级),在汉语分项水平方面,经Wilcoxon检验,两组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分值接近,但在听说水平上有差别,第1组学生高于第2组学生。

表2:两组越南留学生听说水平比较

听说水平

年级 很好,能流畅

听、说 一般,能简单听、说 不太好,只能听、说简

单词句 很不好,只能听、说单

个词语 合计 z p

2009级 1 12 11 2 26 2.215 0.027

2008级 0 5 16 4 25

合计 1 17 27 6 51

三、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采用以调查问卷为主、以访谈为辅的形式,了解学生来华学习汉语后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教学、教材设计、教师、课程设置、教学环境、个体的自律性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查看各影响因素的具体表现情况。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该问卷主要围绕“文化背景”“教学环境”“教材及学习内容”“教师”“课程设置”“个体的自律性”和“学习策略”等方面进行设计,共38题,前37题,每题选项均为3~4项,并配以0~4个等级的分值(从“1=不掌握/不喜欢/不难等”至“4=完全掌握/很喜欢/很难等”),所有题目均为单项选择题,第38题为主观建议书写题。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2份,收回有效问卷52份。

(二)调查问卷分值分配说明

本着高分值对应高效果、低分值对应低效果的分配原则(即A~D选项对应1~4分),分板块分列各项分值。其中,根据实际意义,第13、28题分值设为1、3、4、1,15、16题分值设为1、3、4;第22题和32题、第23题和33题、第24题和34题、第25题和35题分别两题合并为一题,然后根据等级差设1分(没有进步)、3分(进步一级)、4分(进步两级);而第26题、27题、29题、36题和第37题只作为培训前的基本信息了解,不列入数据等级统计表中。

(三)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数据库管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即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然后根据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各种数据进行对此分析。在统计分析过程中,计量资料统计描述采用,计量资料统计推断采用配对t检验,配对秩和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统计推断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对其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进行必要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影响汉语学习因素的基本状况

(一)学生个体因素的对比分析

个体因素主要涵盖学生的文化背景、学习目的、对汉语的兴趣度、自律性(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学习策略(作业的完成、课余时间的利用、预习、复习)等。经检验,09级和08级越南留学生的学习目的、对汉语的兴趣度、学习策略等表现分值相近,基本没有差别。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越南学生是主动学习汉语、喜欢汉语的,这一主观态度影响着学生汉语学习的主动性。

但经Wilcoxon检验,两个年级的学生在出勤、复习、预习等具体数值表现上都存在着一定差别。于是我们便将两个年级中具有典型差别特征的学生各分为两组,记录其5个月在出勤、作业、预习和复习环节上的平均分值(满分5分),并追踪其5个月在华学习前后的汉语水平等级的变化。

分组 人数 出勤 作业 预习 复习 第一次 第二次(5个月后)

第1组 5 2 3 0 1 新HSK二级 新HSK二级

第2组 8 4 4 2 3 新HSK一级 新HSK三级

第3组 8 4 3 3 4 新HSK三级 新HSK五级

第4组 9 5 5 5 5 新HSK四级 新HSK六级

可见,学生的个体因素直接影响着汉语学习的成绩和水平,出勤与作业情况良好,则学习成绩优良;预习和复习充分,则水平进步明显。这也说明,越南学生个体特征表现为意愿强,但行动力差,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不高。

(二)对教师评价的对比分析

西方有不少学者认为,教师因素对学习者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Kikuchi & Sakai(2009)、Kojima(2004)对日本学生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的不足是构成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教师因素中,留学生更会因为教师在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上的不足而导致学习热情减退,进而直接影响实际汉语学习的效果。为此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围绕教师因素展开的一些问题:对教师上课时的态度的评价;对教师讲课方法的评价;对教师业务水平的评价;对教师讲解问题能力的评价;对教师布置作业情况的评价;对教师性格及喜好程度的评价等。然后将这几项的数值进行统计,平均值在3.5以上的列为第1组,在3.5以下的列为第2组。从两组学生的3次测试成绩来看,对于越南留学生而言,教师讲课的方法、讲解问题的能力、布置作业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测试成绩。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法、讲解能力及其所留作业持乐观接受态度的,学习进步空间比较大;持反感质疑态度,则进步空间相比较小。在第1组中有部分学生对上述三点都很满意,但认为教师上课对其态度冷淡,且不喜欢教师本人的性格,其测试成绩会有下降的波动;在第2组中有少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数值较低,但成绩却呈上升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虽然对老师有意见,但明白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学习结果仍然不错。

(三)对教材评价的对比分析

经Wilcoxon检验,09级和08级越南留学生对教材难易程度评价、教材内容评价、对教材中的话题利于生活的评价、对练习利于汉语学习的情况、对教材中的内容利于中医学习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对教材适用情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08级学生对教材各因子的满意度明显高于09级学生。09级只有50%的越南学生认为教材中的话题很实用,31%的学生认为教材中的话题对学习中医有帮助,69%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太大。

虽然从测试成绩上并不能直接分析出教材对汉语学习存在的负影响的量值,但通过调查询问得知,08级学生经过5个月的基础汉语教材和一些中医词汇学习之后,在进入专业学习时,依旧困难重重,尤其在听力和阅读方面,认为之前的汉语教材可以更多的加入一些专业知识,增加一些“就诊看病”“药方解说”等实际情景对话练习,实现有效的过渡结合。08级学生的感受传达影响到下一级的留学生,这或许也是09级学生对教材满意度较低的原因之一。所以,从学生提出的教材对生活和专业学习的有效性上看,从之后的学习的延续性来看,教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是针对越南学生的汉语教学,教材的设计和内容的编排,须要适合越南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如在教材使用和编写方面需要考虑以下问题:学习者的年龄、性别、背景文化、兴趣爱好、将要从事的职业;学习者的目的、未来运用汉语的交际形式和范围、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情感态度等;观察两种语言的异同,找出针对学习者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出现的偏误,进而确定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在课文、注释、练习中充分讲解、反复出现、多次练习;教材中明确区分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课堂上的练习应是需要及时复习巩固的、能对教学效果获得及时反馈的那部分内容,而练习形式应该便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展交际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适合于在课堂上进行的练习形式。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不太可能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充分的训练,因此大量的知识巩固与技能训练项目应安排在课后进行等等。

(四)对教学环境的对比分析

我们根据以前的调查知道,日韩留学生在“周围同学的影响”“教学环境” 以及“对中国人/文化的负面态度”等外在方面的负动机强度要显著高于欧美留学生,52位越南留学生的调查结果也表明,汉语水平在新HSK三级以上的学生,在教学环境一项中的分值明显低于新HSK三级以下的学生。这一结果表明,“汉字圈”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而且中高级学习者相比初级学者更加会关注到教学环境,进而影响到汉语学习的动力和进度。因此,创造良好的汉语教学环境有利于维持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提升汉语学习的持续性。

(五)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

根据越南留学生实际反映出的汉语最大难点(语法)以及中医专业对听读能力的高水平要求,天津中医药大学对比之前的传统分技能课程,对其主要开设了综合、听说、阅读三门课;另考虑到越南受法国文化影响,兼有亚欧两种文化表征,一方面不善于表达,听说能力较差;另一方面,能歌善舞,表现欲望强烈,注重实用性。因此,将教学活动按大、小班来进行,在下午小班的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社交策略组织教学,为学生创造较多的社交应用情景。其中,汉语综合课、综合训练课的任课教师全部为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其余课程部分由年轻教师担任,下午的小班课主要由志愿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在校生)围绕大班教学重点展开各项拓展练习。虽然在总体模式上,08级与09级大致一样,但在下午的课型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师考核上,09级都有新增和调整的环节。

上一篇:各国“血拼”圣诞购物 下一篇:在英国教汉语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