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毒枭"康洪雷

时间:2022-05-25 07:34:38

“一块石头砸我八下也没关系,砸吧,我就是不挪脚!”

内蒙人康洪雷在1982年3月5日那天闯了一个大祸。那天,是学习雷锋日。他却把包头市地方上的一位书记的儿子打了,差点为此进了监狱。父母和姐姐急疯了,想尽了办法,康洪雷逃过了这一劫。在那之前。他曾打遍包头无敌手,从十字路口打到家属院。所向披靡。从那以后,他变了。

《士兵突击》剧组的演员们对他的印象与当年那个街头古惑仔的形象完全不同:“康导从来不会在现场和演员发火,如果他生气,他会想办法自己宣泄,但他绝不会冲着演员发火。”这是演员们对康洪雷的一致评价。

康洪雷是在1978年和戏剧结缘的,那一年,位于包头的内蒙古话剧团演出《蔡文姬》,勾起了康洪雷的兴趣,恰逢内蒙古艺校话剧专业在包头招生,他报了名,过五关、斩六将,无心插柳,顺利过关。康洪雷清楚地记得考试时表演的小品是他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场景――那时候一到夏天,康洪雷喜欢中午出去游泳,父亲担心他出事,干脆在午睡时攥住他的手。他经常趁父亲熟睡,轻轻腾出自己的手,悄悄溜出来。游泳归来,迎接他的自然是一顿暴打。也许是这印象太深刻了,考试时他惟妙准肖的表演赢得了考官的赞许。

观众初识康洪雷是那部火遍中国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康洪雷执导的第一部戏,此前,他做了15年的副导演。这在许多人眼中几近一个传奇,15年,耐得住寂寞的康洪雷练就了挑选演员的独特眼光,《士兵突击》正是他这种独特眼光的一次验证――许多观众感叹,这些演员选得太合适了。16岁就与康洪雷结成死党的李义华同样功不可没,李义华人称四哥,是康洪雷长久以来的最佳拍档。

15年的副导演生涯,康洪雷赢得的赞誉不比如今少。很多导演在杀青后。都会向康洪雷由衷致谢。片场的琐事在康洪雷的打理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有一年,康洪雷为一部制作成本不高的古装戏担任副导演,剧中有一场戏在江边拍摄,由于江边的炮台上,火药放置过多,点燃后,大炮落入江中。时值冬日,江水冰凉,康洪雷压根没任何犹豫,跳进江中,试图抢救那门大炮。“当然,最后是大炮救了我。”康洪雷大笑着说。

康洪雷是今日影视圈罕见的在京依然租房住的大导演,他现在依然隶属于内蒙古电视台,1985年借调进入内蒙古电视台后8年才得以转正,一直待到今天。那8年中的4年,康洪雷甚至连工资也没有,父亲询问时。他只得佯装平安无事。事实上,那8年,他一不求人,二不借钱,硬是活生生挺了过来。电视台技术区的门卫对进出人员严查证件,康洪雷没有。他为此考下了电视剪辑证书,从而拿到了可以自由出入技术区的证件。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我不是为了什么表现自己,不是,我就是喜欢干活。我那时候想。我就是卖馄饨也要在电视台门口摆摊卖!”康洪雷这样描述当年自己的心态。“一块石头砸我八下也没关系,砸吧,我就是不挪脚!”

就是凭着这股子劲儿,康洪雷一路成为国家二级导演、国家一级导演。

康洪雷对内蒙古有着浓厚的感情“他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成吉思汗陵见到的守墓人。“四代人,一直就在那里守墓,你在他们脸上看不到任何焦虑,长明灯400年没有灭过。”

《士兵突击》剧组的演员们管康洪雷叫“康师傅”,这个“康师傅”在片场有时会像个大孩子,和演员们一起胡闹:有时则会把自己的头埋进监视器的黑布里,放声痛哭。

一直以来。康洪雷有个心愿,希望曾经当兵的父亲能给自己夹菜,他把这个愿望放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实现了。1995年,康洪雷结识导演张纪中,他们合作多年,由此,张纪中成为他生命中的贵人。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无人问津的时候,十分看好这个题材的张纪中四处奔走,与许多投资商接触,给投资商开出的条件就是,这部戏必须由一个叫康洪雷的人来导。

康洪雷有一个信条:日子,不快乐也是过,快乐也是过,那就不如让自己快乐一些。你很难相信这个内蒙大汉做得一手好菜。没戏拍的时候,经常提着菜篮子买菜,给一家人做饭。

对于《士兵突击》引发的兵毒效应,这位堪称“大毒枭”的病毒制造者显得有些淡然。他说:“对我来说,最大的认可是编剧的认可,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我们做导演的,不给编剧的本子降分,就已经是最大的成就了。”

而《士兵突击》的编剧兰晓龙曾这样描述剧本落到康洪雷手中之后的心态。“当时知道康洪雷担任导演,我心里的期待值是60分。拍完之后,我的打分已经高于100分了。”

在康洪雷的工作室里,贴满了未来几年的工作计划。提及《士兵突击》中的纯粹与美好,康洪雷说:“今天,看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点反而是需要些能力的。”

上一篇:兵毒来袭 第29期 下一篇:张译,属马,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