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筹股能否再战江湖

时间:2022-05-08 04:41:14

投资者现在最应考虑的,不是退出股市,而是更加关注调整中的蓝筹股

自从调整至6100点开始后,关于本次调整的周期及幅度就一直是市场人士的争论热点。老实讲。调整到5000点还是4800点,对于每日在k线图上作业的技术派人士来说。确有其重要的一面;是调整1个月还是1个季度,对机构投资者来说,也是需要防范的;对普通股民来说,关注这样的问题往往有自寻烦恼的意味。

近半月来,我曾不止一次接到这样的短信:“基金已经亏了万余,是否卖出?”“马钢调整了很久。近日有人推荐,可买否?”

回答是:买基金之时,必有人对你提到那是长期投资品,不必在乎某月的表现吧?2006年、今年上半年也都曾遭遇调整,但数据表明跑输大盘或是半年内收益为负数的股票型基金却几乎没有。原因是:“5・30”之前。题材股、绩差股遭到过分炒作,下跌后蓝筹股上演了为期5个月的大涨行情。一贯在此屯兵的基金更是靠它获益。

至于马钢,本人疏于研究,出于个人意见,认为煤炭石油好过钢铁化工,若有人建议买入钢铁股,则应该看其分析是否丝丝入理、符合大势,如今若有人说买进理由只有一个估值偏低,那就千万不要信他。到了今天,我们的市场上怎会有估值低的热门股?

那现在要说什么?说说泡沫。我不同意良性泡沫之说,但泡沫的状态确实关系着股指接下来的发展。说白一点,关系着“蓝筹股能否再次辉煌”的长远目标。

11月12日,沪综指调整到5000点附近,收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我在40块买进了招商银行,以前嫌贵,一直没买,现在好容易有机会了。”同他的信心一样,我也相信未来股市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黄金十年的说法并没有消失。

数字显示,2007年GDP预期将达24万亿,而三季末A股市场总市值是24.7万亿,证券化率达到1。在历史上,台湾地区、韩国、日本在80年代末证券市场巅峰期总市值/GDP比曾高达4~5倍,所以我们的所谓“股市泡沫”并不高,只是由于流通市值只有总市值1/3的缘故,推高了市场的风险。处于“起飞期”的经济需要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能力,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因此超级大盘蓝筹股的回归以及并购重组的浪潮将继续,这客观上起到了增加股市供给、消化局部泡沫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应该对A股市场的未来有信心才对。

第二,A股市场是政策市的本质并没有变化,调整印花税、促使红筹回归、加息、推出QDII包括严厉的房地产政策都是影响股指的重要原因,更是机构投资者投研的风向标。可以说。今天仍在继续的这轮调整仍是政策。组合拳”的效果――试图规范市场、控制蓝筹泡沫(或称过高的估值)。此时,逆向思考一下:政策会让股市一直走低吗?前不久在北京的金博会上,还有一位国务院的专家分析,我们国家还有大量的投资诉求未被满足,而股市是为数不多的投资市场中最重要的。

当然,蓝筹仍是最大的机会。

股市的财富效应的一个表现就是“马太效应”。举例来说: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占款投放和国际热钱流入;人民币升值让国内股票、房地产等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升值;企业盈利持续增长并逐步显现在上市公司中……这些导致流动性增强的根本没有发生逆转,因此资本的推动仍会显示在这些概念中。

在2008年,奥运概念、人民币增值概念、产业转型概念仍将是个方面的重点,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价位买合适。在这一点上,建议大家学习我的朋友:买入你此前看好的那些盈利能力好、有过持续增长业绩的公司。为什么在股指节节升高的时候敢于追涨却不愿在调整时以更低的价格买入同样的股票呢?唯一的告诫是:估值过高(60以上)的公司暂时不要参与,因为本轮调整就是冲着高估值蓝筹去的。

如果没有重组并购题材介入,“5・30”之后表现疲惫、盈利能力不能明显改善并持续的公司,将是股民应该长期回避的品种。

上一篇:“我送两个孩子到中国读书” 下一篇:全聚德的风光与姜俊贤们的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