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美国初中和小学的应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韧性项目

时间:2022-05-25 04:55:40

积极心理学在美国初中和小学的应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韧性项目

〔摘要〕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韧性项目( Penn Resilience Program或PRP)是积极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博士与他的研究小组专为小学生和初中生精心设计的小组型干预课程,主要关注引导学生们的认知行为以及提高社会问题的解决技能。本文对此课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释。

〔关键词〕美国;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宾夕法尼亚韧性项目;PRP;小学生;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1-0017-03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韧性项目( Penn Resilience Program或PRP)是积极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博士与他的研究小组专为小学生和初中生精心设计的小组型干预课程。PRP建立于Aaron Beck, Alber Ellis和 Martin Seligman的忧郁症认知行为论的基础上,主要关注如何引导学生们的认知行为,以及如何提高学生们社会问题的解决技能。Ellis博士提出Adversity-Consequences-Beliefs(ABC,逆境―后果―信念)模式,该模式指出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信念调动着这些事物对人们情感与行为的影响。通过这个模型,学生们会学习到如何判断想法的对错,分析出错误的想法,并通过从其他方面考虑问题挑战自己消极的想法。PRP课程同时教授学生们解决问题、应对困难与应付消极情感的技巧与策略。学生们可以学到不同的技巧,包括提高自信、协商、作决定、解决社会问题和放松。除了用于与家人和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中,这些技巧甚至可以使用于获得更优秀的学习成绩和参与其他活动中。

PRP一般是12节课,每节90分钟左右;或18节课,每节一个小时左右。也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和课时设定不同的课程内容与时间长短。每节课中所有技巧和技能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展示给学生们看,如幽默故事、角色扮演、短故事或卡通,并通过不同的小练习让学生们学习。PRP课程需要经过深度培训的PRP组长们来教授。在美国,这些PRP组长通常是PRP的传世者、心理学研究生和博士生、教师或心理学学者们。

PRP在至少13个正式研究项目中被评价分析过,参加项目的学生超过两千人。研究人员发现,PRP可以预防忧郁和焦虑症状。PRP的效果是长时间的,参加PRP后两年甚至更久后,学生们仍然有着抵抗忧郁与焦虑的韧性,仍然掌握在PRP课程中所学习到的生活、社交、解决问题、应对困难的技巧与技能。

PRP的12节课分为:

想法与情感连接;

思维方式;

挑战信念:其他选择与迹象;

分析想法与客观看待;

1~4节课程回顾;

信心与协商;

应对策略;

判分练习与社交技能培训;

作决定与6~8节课程回顾;

解决社会问题;

问题解决练习;

整个PRP课程回顾和小聚会。

第一课:想法与情感连接

第一节课的前半部分主要是用来与学生们认识并开始建立关系,向学生介绍项目和课程安排,开始调节团体凝聚力。此节课的认知内容以Ellis博士的逆境―后果―信念模式为本,向学生们介绍自动思维时可以被描述为“自己脑子里的对话”或“自我对话”。之后组长可以鼓励学生们叙述自己最近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尤其是一些困难,并回忆自己对自己讲的一些话。第一节课最后一部分关注想法与情感之间的连接,也就是ABC模式中的B和C部分―― 信念与后果。通过一个3页的卡通,让学生们随意自动思考,注意观察自己的思维与自身感受和情感之间的关联,并关注卡通中所述困难情况对自己思维和情感的影响。

第二课:思维方式

本堂课焦点是解释方式。在PRP中,通过一个学生们自己表演的幽默短剧来让他们学习乐观和悲观这两种思维方式,并通过类似幽默短剧来识别固定或永久思维。之后,课堂小练习要求学生们改变自己最初表演出来的思维方式,用其他角度来思考事情。第二节课后的作业是让学生们利用自己新得到的对解释方式的认识来为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用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来作出分析。

第三课:挑战信念:其他选择与迹象

第一节和第二节课中学生们学到如何识别自己的自动悲观思维,并认识到大家通常会毫无疑问地把这些想法视为是正确的。与此同时,学生们还练习了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分析事情。在第三节课中,学生们需要加强练习从不同角度看事物的技能,同时更好地分析和判断自己的信念和自动思维的正确性。

组长首先给学生们讲述判断和分析的整个过程,把它比作是侦探破案的过程。组长可以给学生们讲侦探福尔摩斯破案的故事。福尔摩斯是个神探,他每次破案都会考虑周全,首先通过观察现有线索列出几个嫌疑人。同时还可以给学生们讲“摩尔福斯”――坏侦探的故事。与福尔摩斯不同,“摩尔福斯”破案不仔细,不注意观察线索,甚至漏掉重大线索,另外,他只找出一个嫌疑人。通过福尔摩斯,学生们可以学到观察线索,找到不同信念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摩尔福斯”的故事告诉学生们,如果只想到一个“嫌疑人”(一个信念或一种思维方式),就会限制对事物的全面判断,误导分析过程,可能会错误地处理整个事件。不注意观察周围线索就像不注意去想如何从其他角度来看事情,也可能导致错误地去对待和处理事情。

通过档案游戏,学生们可以练习这个分析过程。组长给学生们一个假设的“孩子”的档案,其中包括信件、成绩单、日记、荣誉等信息。同时,把这个“孩子”的一些自动思维讲给学生们,让学生们通过档案中的线索来判断和分析这些自动思维的对与错。

第四课: 分析想法与客观看待

前面几节课注重随意归因和对过去事物的信念和想法。而第四节课的焦点是如何看待将要发生的悲观事件或困难。找到不同思维方式和判断线索的技巧可以应用到阻止灾难化想法过程中。组长通过给学生们讲小鸡和橡树果的故事来介绍灾难化的意义:小鸡有一天在花园中,突然一个东西从空中落下,砸到小鸡头上。小鸡吓得哆嗦起来,以为天塌下来了。她赶紧跑到朋友那里告诉每个人天要塌下来了,所有人都恐慌失措,跑到皇宫里去告诉国王。老国王却一点儿也不慌张,从小鸡的羽毛中拣出一颗小橡树果,然后笑着对大家说,天没有塌下来,掉到小鸡头上的只不过是一个小橡子而已,不需要大惊小怪、慌慌张张的。从这个故事中学生们可以认识到小鸡和“摩尔福斯”一样,只是关注最初在脑子中的一个想法,忽略其他线索。这样就容易产生错误判断,从而灾难化一些事情。学生们需要学会分析“最坏的可能”、“最好的可能”和“最可能的可能”,就是客观分析和看待事情。这时,组长可以组织学生们讲述一些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和困难,一起分析和判断,并提出可行性处理办法和对待方式,来锻炼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和所学到的技巧。

第五课:1~4节课程回顾

第五节课主要回顾第一至四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更多的练习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锻炼学生们的技巧。

第六课:信心与协商

该节课是关注把在前5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人际交往范围中,注重交往形式、社交技能和社会问题解决方式。通过幽默短剧向学生们展示三种不同社交态度或方式:冲动型、被动型和自信型。学生们讨论这三种截然不同的社交方式的社交结果和导致这些行为方式的信念和思维方式。组长需要带领学生们练习自信型社交方式,并通过角色扮演和使用各种协商技巧来演习当自信行为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时应如何达到目的。

第七课:应对策略

第七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给学生们行为应对技巧来应对困难、难受的情感和压力大、紧张的情况,如当家长吵架时。组长会教授一系列的技巧和策略,包括控制呼吸,肌肉放松,并指导他们学会每一项。另外,组长会帮助每一名学生建立起一个积极乐观的视觉画面,如自己的一个生日聚会,这样,每当学生开始感到焦虑或生气时可以及时联想到这个令人高兴的画面。组长还需要引导学生们学会寻找可支持和帮助他们的人,如家人、朋友或老师。

第八课:判分练习与社交技能培训

这节课主要教学生们认识到拖延和推迟行为的原因,并矫正其行为。很多时候拖延行为是“所有或无想法”导致的。“所有或无想法”指的是向往十全十美的人容易陷入的思维方式,做任何事情给自己很大压力,觉得需要做到十全十美,拥有所有或者什么都不做。例如,一个追求完美的孩子觉得写一篇作文就应该得100分,所以会下意识地把写作文这件事在脑海中放大成为一个重大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行为后果就是拖延和推迟行为,不愿意完成作业。另外,学生们还会学到如何将一个复杂的任务或很多的作业分成容易完成的、可管理的小步骤或部分。

第九课:作决定与6~8节课程回顾

第九节课的前半部分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们解决一系列假设的困难或为难事件来回顾第6至8节课中所学到的内容。另外,学生们还需要继续练习放松技巧和自信交涉技能。对于有犹豫症状的学生来说,一般会有不能作决定或很难作决定的感受。很多导致推延行为的想法会导致学生们觉得作决定很困难。组长会教学生们作决定的“四步技巧”来帮助他们分析不同决定的后果,帮助他们能够更容易更清楚地作决定。同时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来让学生们练习如何作出好决定。

第十课:解决社会问题

一些学生容易有选择性地注意攻击型不良线索,把其他人的正常或意图模糊的行为误认为是对自己的攻击型或恶。通过第十节课和“五步问题解决方式”可以教学生们如何解决问题,不匆忙误解别人的言语或行为。第一步,学生们需要学到要在自己盲目反应之前停下来仔细考虑面前的问题。这要求学生们找到周边支持和不支持因素,从各种角度考虑事情并客观看待。第二,学生们需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目的是什么。第三,学会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第四,应用在第九节课上学会的作决定技巧来作最终决定并开始行动。最终,学生们需要分析事情结果和自己决定的后果,如果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需要重新思考,重做练习。最后,组长给学生们提出不同练习题目和案例,让学生们练习问题解决技巧。

第十一课:问题解决练习

第十一节课主要是用来总结第九节和第十节课中所学的问题解决技巧。组长需要通过给学生们更多的练习来巩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练习题目需要从学生们的生活中找出,这样更有真实性、可信性,对学生们掌握技巧会更有帮助。

第十二课:整个PRP课程回顾和小聚会

最后这堂课的焦点是回顾整个PRP课程并给学生们开一个小“Party”。

以上PRP课程是研究人员根据西方生活和教育情况为欧洲、美洲和澳洲的学生们设计的。其中的一些故事和短剧对中国学生来说可能不能完全清楚地表达需要讲述的概念或理论。如在中国实施,教师们需要用中国孩子们更熟悉的故事或传说来解释。如,用黑猫警长或一休的故事来代替福尔摩斯侦探的故事,或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故事来代替小鸡和橡树果的故事。总之,如想加入到中国现有学校心理学教育课程中,教师们需要慎重考虑文化背景、教学模式和方法、家庭构成等很多与西方的不同方面,通过修改PRP课程中的练习来设计适合中国学生的中国式韧性教育课程。(稿件编号:091222005)

参考文献:

[1]Resilience Research In Children. Positive Psychology Center.www.ppc.sas.upenn.edu/prpsum.htm.

[2]Description of PRP Lessons. Positive Psychology Center.

www.ppc.sas.upenn.edu/prplessons.pdf.

[3]Cutuli, J.J., Chaplin, T.M., Gillham, J.E., Reivich, K.J., and Seligman, M.R. (2006). Preventing Co-Occuring Depression Symptoms in Adolescents with Conduct Problems, The Penn Resilience Program. Annual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094:282~286.

(作者单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

上一篇: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剖析及对策 下一篇:元认知\学习动机与数学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