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骨角器艺术特征解析

时间:2022-05-25 02:41:28

河姆渡遗址骨角器艺术特征解析

【摘 要】针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典型骨角器,置于河姆渡文化大背景下,从生活生产方式、原始装饰、宗教意识形态等入手,分析其河姆渡骨角器特有艺术表征。

【关键词】河姆渡;骨角器;功能;装饰;宗教

河姆渡文化以河姆渡遗址得名,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与挖掘,使得“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的论断得到确认。本文试从河姆渡出土的骨角器入手,对蕴含其中的艺术特征作一粗浅的探索,并籍此来揭古河姆渡人辉煌灿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精髓。

1 骨角器概述

骨角器主要是指以动物的骨、角、牙等为材料精心研磨而制的器具,这类器具可以用来渔猎甚至装饰。根据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角器,可大致划分为骨耜、骨凿等农耕用具;骨匕、骨片、骨刺等渔猎纺织用具;碟形器、蛊形器等骨雕工艺品。骨角器成熟的加工技艺、丰富的造型表现,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很高的参鉴价值。

2 河姆渡遗址骨角器的艺术特征

2.1 因物制宜的艺用不分原则

基于生产条件的限制,河姆渡骨角器的造型形式大多源于客观的自然事物,因骨制宜,根据骨、牙、角的形状而赋予其实用特性。例如遗址出土的骨耜,取材于动物厚实部位的骨骼,经由刻磨、敲打的方法加工变形而成。骨耜上端柄部厚且窄,下端刃部则薄而宽。骨耜是典型的农耕工具,较之石器,它更加轻便灵活以及光滑。

河姆渡先人除了因骨制宜之外,制作出来的骨角器形式亦颇具美感。他们对于整体比例的把控主要通过对称均衡的美学形式展现,并且拿捏的较为合理。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做到对称的形式非常容易的,做到对称并且比例均衡也不为困难,但是真正难得的在于赋予其形式的意义,原始人类的智慧在于艺用不分,以极其粗放却又自然的形式抒发出了自身均衡的力量以及律动的生命。

2.2 取材自然的原始装饰艺术

原始装饰艺术的美在于其粗野、自然的气息,河姆渡原始装饰材料大都直接取自自然,略加打磨制成。在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的过程中,河姆渡人学会了用骨、角、牙等材料来装饰自己。在当时,野兽獠牙常作为战利品制成串饰挂于男性胸前以展示其勇猛和刚毅,而女性则常用麻绳将骨珠串起来挂于胸前,这或许也就是最早的项链原型。对于这些挂饰的筛选,弯月状的形式给人凶狠勇猛的感觉,透露出一种狂野的生命力。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角器除了饰品之外,还包括一些实用品。这些实用品设计奇巧,寓意玄奥,并且装饰有大量纹饰。骨角器的纹饰题材与河姆渡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鱼米之乡的生活环境在原始人内心深处打上了烙印,驯养的家畜,周边常见的动植物,抬头即见的太阳,这些都是他们生活情趣的表现亦是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

河姆渡骨角器纹饰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一下两个方面:

第一,以线盖面,重复成组的分布构图。骨角器的线刻注重重复,在空间上线段成组分布,以线盖面,给人一种和谐的秩序和跳跃的节奏。这类线刻纹样包括平行线、斜线、谷粒纹、多重圆圈纹、羽状纹、编织状网格纹等,反复出现多次或不同的形状间隔交替出现,并且合理的布局在骨角器的边缘及正中等位置,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第二,具象与抽象的统一。纹饰不仅具有具象的写实,也有着抽象的几何图形式的写意,并且两者相互渗透,高度统一。这里的写实不仅是河姆渡先民对于自然事物的摹刻,而且也表达了他们对于自然的理解,如连体鸟纹,鸟形象的刻划至今仍能辨认,但与真实的原型相比,又略显夸张,所绘的场景不可能存于现实之中,但在写意上确也不失双鸟交感繁殖的意味。

2.3 寄托情感的原始图腾信仰

河姆渡遗址位于春秋战国时期百越活动范围内,越文化很大的因素源于河姆渡文化,而越文化中就有很多鸟的传说和记载:《博物志》卷九记载:“越地深山有鸟,如鸠,青色,名曰冶鸟,此鸟日见其形,鸟也;夜听其鸣,人也,越人谓此鸟为越祝之祖。”春秋战国时期越地盛行的鸟篆也再次证实了鸟形作为越人思维思想这一文字载体绝非偶然,必然经过历史的积淀。

图腾与艺术有着巨大的关联,象征性是图腾艺术的普遍形式之一。骨角器上的很多辅助纹样也暗含着一定的夙愿与憧憬,骨角器上出现的主体鸟形纹饰常与太阳、鱼蚕、稻谷等形象相联系,稻谷的花纹富有变化性,从谷粒纹-禾叶纹-抽穗纹-谷穗纹,分别代表播种、生长、抽穗、成熟,而太阳的表现通常刻以五道,外烧火焰纹,似光芒万丈,蚕纹常以平行线刻,这些辅助纹样表达了河姆渡先人渴望丰收,生活富足的心态。

3 河姆渡骨角器艺术特征的再创造性转化

河姆渡骨角器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予了当今设计诸多参鉴,特别是对首饰设计、平面设计有着很大的启发。

3.1 首饰设计

河姆渡骨角器的造型特征多为原始粗野,桀骜不羁。在现今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这种回归自然、渴求内心解放的首饰设计恰似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予了人们独特的精神和视觉体验。在定位骨角器类首饰的设计时,尤因强调其生命的意义,通过对现有造型的抽象提炼,对纹样的梳理运用,在设计中重新注入精神、内在的含义。

3.2 平面设计

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骨角器具来看,众多的纹样布局以及内涵不失为平面设计的资料来源。河姆渡骨角器的纹样主要有单体鸟纹、连体鸟形纹、平行纹、太阳纹、谷粒纹、多重圆圈纹、羽状纹、编织状网格纹等,这些不仅是作为对于自然的观念性表号,也是阐述人类最初社会经济活动的史实鉴证。

4 结语

河姆渡骨角器作为新石器时代的艺术,内涵和外延几乎涉及了七千年前河姆渡原始社会的所有生产生活、宗教、社会意识形态,这也是骨角器的精华所在,河姆渡先人所展现的勤劳和智慧值得更多的学者去挖掘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沈敏华.图腾-奇异的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王士伦.越国鸟图腾和鸟崇拜的若干问题[J].浙江:浙江学刊,1990.

[3]朱志荣.河姆渡器物的审美特征[J].浙江:浙江社会科学,2006.

[4]绍九华.河姆渡-中华远古文明之光[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5]林华东.河姆渡文化初探[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6]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河姆渡文化精粹[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

上一篇:浅谈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下一篇:探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