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给排水设计角度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时间:2022-05-25 09:06:36

从给排水设计角度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摘要]建筑给排水系统直接关系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作为给排水设计人员,应该清楚地掌握目前建筑项目中给排水施工常见问题,并从设计的角度思考以求尽可能的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常见问题;分析研究;规避措施

[Abstract]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is directly related to our production and life, as to the drainage design personnel, should clearly grasp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thinking from the angle of the design to the extent possibl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drainage; common problem; analysi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9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给排水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最核心的分项工程之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问题。这些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又势必会对给排水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干扰。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要想确保给排水施工质量的稳定性,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总结并分析给排水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是极为关键和必要的。

1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现状

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是建筑工程给水设计和建筑工程排水处理的整合在现阶段。设计理念和实施手段介于规范和和谐的磨合。首先,现行建筑工程给水设计还有很多缺陷。从供水系统的情况看,现行工程给水设计无法满足全封闭供水系统的实现。从增压设备看,不应用价高质优的超导超磁通量的材料,供水系统工作效益低。其次,水处理技术比较局限。现有水处理技术无法解决重金属污染病毒、重金属污染等污染问题,城市的自来水厂常规水处理技术处理的水,水中仍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物质,特别是微量有机污染物可检出数百种,其中有许多是具有‘三致’作用的重点污染物。

2建筑工程给排水的常见问题

2.1管道堵塞

管道堵塞问题也是给排水管道安装常见的质量问题,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隐患,原因如下:

在管道安装中断期间,没有进行有效的防护,其他工种作业时,如地面找平、清扫建筑垃圾时,有水泥砂浆等杂物进入管道,遇水后聚积成块停留在管道的弯头、三通等处,堵塞管道。这种问题是最难处理的,必须截断管道后更换管材或管件,因此管道的防护极其重要。或者水管道尤其是排放粪便的污水管道管径设计过小,导致管道内排水不畅,产生堵塞。某一栋四层教学楼的废水管道产生堵塞,发现问题是排水立管的管径只有50mm,虽然这根排水立管的用水点只是各层有一个洗手池,管径设计能够满足排水量的要求,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一旦有饭粒、菜叶、布条等小的杂物进入管道都有可能造成管道堵塞。

2.2给排水管道供水量水压不足问题分析

造成给排水施工作业过程中管道供水量及水压不足的原因主要有:①设计因素影响。给排水管道在针对用水量以及水利损失参数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给排水管道由市政管网进行给水作业,当市政管网中的水压参数无法满足给水作业相关要求的情况下,给排水管道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运行故障;②给排水管道内部出现杂物,致使横截面较小,制约给排水管道正常的水量输送能力;③给排水施工当中水泵扬程未达到相关设计要求,水箱装置的安装高度不恰当,以水点高差为压势作用力无法对水量与水压的需求做出合理满足。

2.3地下室穿墙管、穿墙螺栓渗漏水

地下工程的穿墙管与主体结构相连处是防水的薄弱环节,也是地下工程渗漏水最严重部位之一。穿墙管不是在混凝土施工前预先留置而是浇筑完毕后才凿洞打孔重新增设。即使混凝土浇筑前留洞,预留孔过大,安装的钢管与洞壁间的空隙过大。施工时只是采用简单的普通砂浆填平,砂浆硬化后收缩干裂,管与混凝土间出现裂隙,使地下水顺管流向地下室。

3给排水常见问题的规避措施

3.1管道堵塞的预防及处理

3.1.1预防工作

首先,在立管安装中断时,管道敞开的断口应用麻袋裹紧缠好,管道井内的立管安装中断时,管道井的上方应盖上厚木板,防止大块杂物进入;其次,装排水管道时,不仅要按图旌工,还要考虑实际使用要求,对管径有疑问时提请设计变更;再次,加强对施工作业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3.1.2处理措施

管道堵塞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出现堵塞可按以下方法进行处理: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由于建筑垃圾造成的堵塞,截去管道更换管材、管件后重新安装。对于系统堵塞,需要分层分区寻找堵塞点;②使用过程中的堵塞,可以采用手工工具或专用机械疏通管道。

3.2给排水管道供水量水压不足的应对措施

在给排水管道施工前期应当由专业人员对施工流程示意图做系统分析与审核,参照经验数据,结合施工实际,确保施工图纸设计参数数据的可靠性与精确性;从处理措施的角度上来说,在发生给排水管道供水量水压不足的情况下,现场作业人员应当做好给排水管道的防护作业,在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以设备更换的方式对整个给排水系统做局部处理。

3.3防治措施

地下工程所设置的管道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所有穿墙(地)管道都必须按设计位置预先埋设,严禁事后开凿,即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打洞开孔埋设。穿墙(地)管必须焊接止水环,要满焊密封无缝隙,要加强对止水环处焊缝的检查,在满焊的条件下应逐个敲去焊渣检验,对不合格的要补焊合格后方可用到工程上。

4、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总结分析

4.1给水设计分析

一般说来,给水系统应由三部分组成:

取水构筑物。从地面上的河、湖、库和地下水、泉等各种天然水源中取水的构筑物;净水构筑物。将水通过加混凝剂混凝、沉淀(澄清)、过滤消毒等工序加以净化,使水质符合工业或生活饮用水要求的构筑物;输配水管网。将处理好的水用管网输送到备用户。为了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管网须有一定的水压,但是给水水压必须适当,如果太低,满足不了用户的要求;如果过高,又要耗费大量财力。因此,要恰当地确定城镇给水的水压。给水水压的确走应根据城镇的布局、地形条件和用户情况等因素确定。根据《给水设计规范》按建筑层数来确定,一层为10m,层为12m,二层以上每增高一层增加4m。

4.2排水设计分析

建筑室内排水系统是采用污水、废水分流还是合流方式,应根据国家相关规范,结合本地市政排水体制,市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等来确定。室内排水系统采用污、废水合流制还是分流制各有利弊:采用污、废水合流制排水管、井较少,但化粪池的容积较大,不利于化粪池内的污水沉淀及处理,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后中水回用的难度较大;采用污、废水分流制则可提高建筑物的卫生标准,减小化粪池的容积,有利于厌氧菌腐化发酵分解有机物,提高化粪池的污水处理效果,生活废水较易收集处理后作中水回用,缺点是增加了室内的排水立管及室外检查井及管道的数量,造价较高。但从节水、环保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如果条件允许,应优先考虑采用污、废水分流制。

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日益完善,人们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对新时期的建筑事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要求。在建筑工程的迅猛发展的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给排水工程的快速建设。可以说,在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全过程中,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性与安全性,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因此,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中给排水施工进行反思,提出其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该问题的规避措施措施。使建筑工程项目中给排水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并保证给排水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许敏达.浅谈现代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3期

[2]刘康.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0期

[3]苏小丹.浅析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完善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4期

上一篇:现代设计理念在传统建筑重塑中的应用 下一篇:办公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与经济技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