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及儿童服装常见安全质量问题探讨

时间:2022-05-25 08:19:46

婴幼儿及儿童服装常见安全质量问题探讨

针对婴幼儿及儿童服装的特殊性,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检验标准。安全类标准有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GB/T 22705―2008《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GB/T 22702―2008《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和GB/T 22704―2008《提高机械安全性的儿童服装设计和生产实施规范》;产品类标准有FZ/T 73025―2013《婴幼儿针织服饰》、FZ/T 73045―2013《针织儿童服装》、FZ/T 81003―2003《儿童服装、学生服》和FZ/T 81014―2008《婴幼儿服装》。

婴幼儿、儿童纺织产品定义

婴幼儿纺织产品是指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穿着或使用的纺织产品。一般适用于身高100cm及以下婴幼儿穿着或使用的纺织产品可作为婴幼儿纺织产品。

儿童纺织产品是指年龄在3岁以上、14岁及以下的儿童穿着或使用的纺织产品。一般适用于100cm以上、155cm及以下女童或160cm及以下男童穿着或使用的纺织产品。(其中,130cm及以下儿童穿着的可作为7岁以下儿童服装。)

常见安全质量问题

(一)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1.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超标危害大。芳香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是由23种可致癌芳香胺作为中间体合成的染料,有资料可查的禁用偶氮染料约有360余种。目前,已知19种芳香胺被证实对动物有致癌性,同时,芳香胺染料能通过皮肤迅速进入体内,这些芳香胺就会被分解出来,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致癌物――芳香胺化合物。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因色泽多样、制造简单、价格低廉而被许多中小纺织服装生产企业运用到面料制作上。研究表明,长期穿着含可分解芳香胺(偶氮)染料的衣物,轻者会出现头疼、恶心、疲倦、失眠、呕吐、咳嗽等不良症状,严重者会诱发癌症,且潜伏期长达20年。

2.标准规定。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面料、里料、附件所用织物应符合GB 18401中对应安全技术类别的要求。GB 18401―2010中明确规定,对产品最终用途为婴幼儿纺织产品、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是:禁用。

(二)pH值。

1.pH值过高易刺激皮肤。pH值是反映服装产品酸碱度的一个指标,纺织品pH值不合格,pH值太高或太低,均有可能破坏人体皮肤酸碱度而引发不适,特别对敏感性皮肤的儿童,容易引起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对婴幼儿及儿童皮肤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引发皮肤炎症,如果面料的pH值较高,在偏碱性的条件下,这些纺织品很容易滋生病菌、细菌,容易诱发婴幼儿及儿童患病。

2.标准规定。GB 31701―2015中规定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面料、里料、附件所用织物的pH值应符合GB 18401―2010中对应安全技术类别的要求,即A类pH值4.0~7.5,B类4.0~8.5,C类4.0~9.0。

(三)染色牢度。

1.染色牢度差、染料易被人体吸收。色牢度主要是考核染料附着在纤维之上必须有一定的牢度,其中包括水、摩擦、汗渍、皂洗和唾液等。在穿着过程中,织物由于色牢度差,人体通过摩擦、出汗等形式使染料溶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染料分子进入人体后,会在人体酶的作用下分解、还原成有害成分,形成如致癌芳香胺等化学物质危害于人。

特别是婴幼儿产品,因为婴幼儿经常会将衣服等物咬在嘴里,导致孩子将染色残留物吸吮到嘴里而受伤害。

2.标准规定。GB 31701―2015中规定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面料、里料、附件所用织物的染色牢度应符合GB 18401―2010中对应安全技术类别的要求及GB 31701―2015中湿摩擦色牢度的要求,具体见表1。

(四)甲醛含量。

生产商在面料生产的过程中为了使衣服不起皱、不缩水、不褪色,从而加入大量含甲醛的染色助剂和树脂整理剂。很多纯棉纺织品容易起皱,为提高棉布的硬挺度很多不法商家使用廉价的甲醛助剂。因此越色彩斑斓的面料需要的甲醛越多。尽管甲醛是一种有毒原料,但因其价格低廉,所以会成为小厂家和不法商人的原料首选。

纺织品甲醛超标会给婴幼儿及儿童的呼吸道和皮肤黏膜产生强烈刺激,造成呼吸系统伤害,并引发各种炎症。皮肤接触甲醛有致敏、发疹等反应,其毒性则表现在气喘、气管炎、染色体异常、抵抗力下降等方面。

GB 31701―2015中规定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面料、里料、附件所用织物的甲醛含量应符合GB 18401―2010中对应安全技术类别的要求,甲醛含量A类≤20mg/kg,B类≤75 mg/kg,C类≤300 mg/kg。

(五)绳带、纽扣和拉链等附件及锐利物。

婴幼儿、儿童服装的绳带、纽扣和拉链等附件及锐利物服用安全性问题突出。他们穿着的上衣帽子和颈部的拉带在玩耍时易被夹住而发生危险,上下车时上衣腰部或下摆处的拉带也容易被钩住而导致拖曳事故。近些年因服装导致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2012年12月5日下午,东莞樟木头一幼儿园,一名5岁小朋友在玩滑梯时,衣领上一条带结的绳子卡在了滑梯处,并勒住了其脖子,造成窒息,后因抢救无效身亡。2013年9月11日,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一幼儿园内,3岁的浩浩向下滑滑梯时,卫衣帽子上的绳子结在一起勒住了脖子,导致食道内的东西反流到气管里,因此被呛死等。

GB/T 22702―2008《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GB/T 22705―2008《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对儿童服装拉带和绳索进行了规定对婴幼儿及儿童纺织品中拉带绳索服用安全性要求进行了规定。而FZ/T81014―2008《婴幼儿服装》要求儿童服装的领口、帽边不允许使用绳带。成品上的绳带外露长度不得超过14cm。

强制性标准GB 31701―2015中对拉带、绳索、纽扣、装饰物、拉链等附件及锐利物要求说明更具体,分别见表2和表3。

纽扣、装饰物、拉链等附件及锐利物标准要求见表2。

质量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一)生产企业。

童装安全问题的发生,本质上来看,都是由于生产企业责任意识不强、管理缺失导致的。因此,企业加强责任意识是提高童装质量的首要条件,企业应从设计环节把关,从源头抓起,把好产品质量关,杜绝不合格产品的发生。

(二)检测机构。

1.提升检验水平。各级服装专业质量检验机构特别是国家级的实验室、检验中心除了确保第三方公正地位、积极开展国内各项监督抽查和委托检验业务外,还应在婴幼儿及儿童服装环保、安全健康、清洁性能检验方面提高专业检测能力和水平,不断跟踪国际动态,开拓新的检测项目,提高检测能力。

2.重视化学成分。督查在服装安全质量的检测中,包括甲醛、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含量等方面是服装环保性能检测的重要方面,这些成分含量不当构成了威胁婴幼儿及儿童身体健康的极大隐患,因此检测中对安全环保性能的督查不能有丝毫放松。

3.关注设计合理程度。儿童服装的物理设计不当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也有极大的隐患,因此在检测中,检测者要充分考虑到服装款式是否符合婴幼儿及儿童的人体发展特征。

4.做好新标准宣贯。对生产企业做好相关标准的宣贯培训工作,帮助企业正确理解标准要求,有针对性地把控产品的质量。

(三)监管部门。

对网络销售、自营店销售和超市销售,均应加强市场监督和抽查力度,使不法企业无机可乘。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督抽查程序和方法,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

(四)消费者。

选购时首先要检查标识,并从手感和外观上检查服装的品质,关注有绳带产品的绳带设计是否合理,掌握一些鉴别质量的基本方法。遇到不合格商品敢于向相关部门反映,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方纺织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上一篇:论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在上海九间堂别墅设计... 下一篇:GB/T9111―2015《桑蚕干茧试验方法》理解与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