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诗歌教学中的形象比较

时间:2022-05-25 06:06:30

小议诗歌教学中的形象比较

诗词教学中的比较阅读鉴赏,就是在教学中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等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来提高学生诗词分析能力的一种方法。将比较阅读引进诗词教学,可以更直观形象地把诗中故事、情感及诗后情趣传达给学生,引其入胜又加深其印象。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诗歌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而诗词中的抒情、言志、说理等内容的表达,则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实现。诗词中的形象倾注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只有真正地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而古诗中许多形象都是有特定含义的,诗人常常通过选定的形象来表达内心的独特情感,因此,我们教学诗歌时一定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形象,调动积累,揣摩形象的含义,从而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诗词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意象,而意象又包含景象和物象。下面我们就分别对这三种形象进行比较:

一、形象中的人物形象比较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客观形象和主观形象之分。

首先,我们来比较两首诗: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众鸟高飞尽,白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春 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比较这两首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看出:前诗塑造的是一个主观人物形象,全诗展现的是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形象,这里作者用孤云来喻自己,虽孤独却乐得清闲,体现了他的高傲。而后一首诗中用了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也表明了地点是与世隔绝的深宫。分析可见,作者塑造的是一个幽闭在深宫里的孤独悲伤的宫女这一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一般说来,一首诗或词中只塑造一种人物形象,但并不排除在同一首诗或词中会同时出现主客观两种形象,如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既展现了羽扇纶巾的周瑜形象,也展现了早生华发的自我形象。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辨别作者所刻画的是主观形象还是客观形象。

二、形象中的意象比较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

比较下面的两首同题诗,把握两首诗之间的景物特点的不同:

山 中

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 中

王 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无天雨,空翠湿人衣。

王勃的诗,首先以“悲”和“念”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诗中选择的景物,是滞流的长江,飘飞的黄叶,以景衬情,加浓了诗的悲怆性。而王维的诗中所描绘的纯粹是一幅山水田园画: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无边的浓翠组成山中之景,虽是深秋,却丝毫没有萧瑟孤寂的情调。可见,同样是写山中之景,深秋的萧条并没有引起王维的伤感,而色彩斑斓的初秋却使王勃伤感不已,何也?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三、形象中的物象比较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个性节操,思想情感。古诗中经常涉及到的物象有:意志刚强、不畏艰难的松;品性高洁、不怕严寒的梅;不随流俗、孤高刚劲的竹;超凡脱俗、傲霜守性的菊等。但同样的物象,却会因为作者不同的经历和精神境界,而传达出不一样的情感。

如:比较下面的诗歌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可见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所以对于诗中形象,我们应该明白作者塑造形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迹,要教会学生提炼形象的特征词,挖掘形象内在的品格和情感,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在何端。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伊山高级中学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近代日本究竟从中国勒索多少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