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道路检查井周边病害原因及解决途径

时间:2022-05-25 05:09:26

浅议城市道路检查井周边病害原因及解决途径

摘要:对城市道路检查井与路面衔接不紧密,分析了检查井井口产生病害的原因,指出了施工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预防病害产生,增加城市道路使用年限的措施。阐述了浅议城市道路检查井周边病害原因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城市道路;检查井;病害;原因分析;解决措施;

前言:城市道路检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平整度、行车舒适性、安全性、美观度以及道路寿命。多年来,各种管线的检查井都是道路施工的薄弱环节,检查井与路面的顺接给道路工程质量埋下了许多隐患,给行人及机动车出行带来不便,轻则引起道路的损坏,重则检查井大幅度沉陷,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检查井存在如下通病:井周围路面裂缝、下沉,井与周边路面高差大或者与纵横坡不一致。这些病害已成为城市道路的主要病害之一,既影响道路寿命、性能,又不易维修,处于常修常补状态。

1.城市道路检查井存在的问题

城市道路检查井井盖周边的路面开裂、破损、沉陷以及井盖下沉是普遍存在的道路质量通病,主要表现在:

1)现有道路的破损,往往首先出现于检查井周围。在外力(车轮)作用下,检查井周边的沥青混凝土应力相对集中,容易产生放射状裂缝以及凹坑、碎裂、下沉,这些病害破坏了路面结构,减少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2)检查井呈星状分布,局部地块又高度密集(如有的交叉路口),导致行走(车)颠簸,另外,井周边的维修框与原路面色彩反差较大,影响了道路的整体美观。

3)维修困难,事倍功半。由于先天不足和维修本身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检查井虽经数次维修,效果总是不尽人意。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路面的平顺度和美观,尤其影响行车的舒适性。

4)通车后的维修养护不到位,致使小问题变大。

5)材料性质不同使井周路面受到很大应力的作用,造成井周路面的开裂。

2.检查井周围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

2.1井口的凸起部分需要检查,也就是看路面的情况具体和井口的结合是否妥当,井口的衔接是和路面紧密相连的,只有齐平的情况下才能够拥有安全的模式,能够实现舒适度。但是又很多的井口设计不够合理,井口的高度远远超过了路面,这样就会形成危险。主要是因为很多的井口设计的时候是在建设公路之前,所以没有具体的参考,这样就使得井口和路面不能够衔接的情况出现,导致井口过于突起,渐渐就会形成一定的冲击,导致井口破损。

2.2井口的下沉和凹陷就是长期的路况不好和压力导致的。主要表现为井口的水平高度低于路面,会形成坑坑洼洼的感觉,使得行车过程之中出现颠簸。这样也会使得下雨天衔接部位出现严重的积水,不利于路面的形成,并且要及时检查漏翻泥浆的情况,避免出现不均匀的模式。这样就能够检查出路面具体下沉的位置,大多数原因是因为造井口使用的砖强度较低,没有足够的耐用性,所以慢慢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腐蚀。材料的自身情况决定着井口的情况,这样也会导致井口的下沉,并且造成路面的塌陷。

2.3井口周围出现裂痕情况的检查。主要是在混凝土的路面上出现一些明显的断裂和下沉情况。在发现后可以进行及时的补救,但是基本上修补不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要检查沟槽的设计,井口沟槽的设计一般都会涉及到是否夯实的问题,要检查实际的材料密度和工艺情况,在进行翻修的时候要结合路况来进行,并且检查回填的情况,有的是灰浆不饱满,还有的是来自于管头的结合问题,使得周围的填土渐渐出现了被冲刷的情况。

2.4存在差异的体系结构。很多的公共设施都是来自于整体的砌造,因此综合的条件比较好,但是城市的道路要受到很大的压力,所以需要根据实际的性质来辨别是否来自于车辆的压力和自然天气方面的原因。井盖附近的沥青层在长期压力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开裂的情况,所以需要核实沉降量。

2.5没有完善的设计措施

1)设计道路没有完善的针对性,所以基本上都是按照宏观的模式来设计的。对于具体的路面特点没有做好足够的研究,衔接的问题就难以解决。所以需要处理范围上的内容,加强用料。这样才能够出现均匀的沉降,进一步使得路面加强稳固。

2)市政检查井实际的施工之中,没有考虑到位置的问题,这样就导致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受到车辆的压力,井盖也在不断受损,所以路面出现了塌陷的情况不利于形成。

3.解决途径

随着城市道路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以及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对城市道路的施工质量和整体美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防治检查井周边路面损坏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3.1设计

1)城市的排水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排水系统的完善性能对于井附近的路面来说也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样有助于解决原设计图之中的不足之处,应该合理检查。

2)设计道路的横断管位。一般都是在非车行道路上,这种情况下的车行道就有了更多的空间可以进行延伸。并且检查的时候,车轮痕迹附近也可以避免,减少承担的压力。

3)由于长期下沉的顽固情况不容易解决,所以可以设计钢筋的井盖和混凝土的底座,这样就能够取消下卧砂浆。

3.2施工

1)在施工单位执行任务的时候,可以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规范性操作,并且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要求,能够按照实际的工程秩序维护工程进度,保证合理的质量。

2)周边区域要经常进行检查,这样才能够完善其中的规定,包括压实度等。很多时候某个环节的不注意就会导致裂缝,要在压实方面做好合理的检查,不断采取工程的控制和材料的补充,周边井盖的检查要注意回填的时候分层进行,每层的厚度在20cm~25cm,采取夯实,并确认牢固和路面吻合高度。

3)选择合理的器具,能够实现合理完善的操作,保证质量。

3.3在填筑前,施工人员应对路基周边的植被根系进行彻底挖除,挖除后的根穴部位要进行分层夯实,检查井周边对于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人工进行夯实。

3.4路基回填土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液限大于50且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回填土。不同类型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

3.5严格控制回填土的含水量。含水量是影响压实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当含水量较小时,水膜作用不明显,外部功能难以克服粒间引力,土粒相对移动不容易,因此压实效果较差;当含水量过大时,土孔隙中会出现自由水,外部功能不能使气体排出,且外部功能的一部分被自由水抵消,减小了有效压力,压实效果也较差,甚至会出现“弹簧土”。因此,必须 控制回填土的最佳含水量,以获得最佳的压实效果。

3.6 铸铁井圈、井盖是一种经常采用配件,但在混凝土路面中设置容易导致路面开裂,应将井座进行优化设计,使井座与混凝土路面同厚,保证检查井周边混凝土厚度的一致,避免井周混凝土路面开裂,且方便了施工检查。

4.结束语

防止检查井周边路面的损坏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城市道路的施工方法和改进施工工艺,具有广阔的空间,注重施工质量就能不断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将位于城市道路上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着眼于细部环节,才能增强城市道路的整体美观性,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的使用功能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灿生.给排水工程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洪毓康.土质学与土力学(第2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S].

上一篇: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 下一篇: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