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堂课都精彩

时间:2022-05-25 03:11:03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师应由传授者变为策划者,同时教师应充满人文关怀。学生不仅应自己去探究、体验、发现、感悟,而且应投入生活,深入思考,捕捉“美”点。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和谐高效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进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呢?通过实践摸索,我对此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总结如下。

一、教师应由传授者变为策划者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材料,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理解、质疑创新的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

七年级下册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叫“走进戏曲天地”,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回家向老人学唱一段戏曲,不管什么剧种都可以,星期天我要检查。到了星期天,我让同学们唱给小组长听,小组长列一个表,把同学所唱的曲目、剧种,唱的质量是好、一般还是优秀列出来,反馈的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有95%的学生多多少少学会了一段,并且剧种多样,有的唱黄梅戏《天仙配》,有的唱京剧《红灯记》选段,有的唱《花木兰》等等,问起他们是怎样学来的,有的是从电视里学的,有的是跟爷爷奶奶学的,有的是看影碟学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学到了很多戏曲知识。比如戏曲的几个剧种;京剧的角色;每个剧种有代表性的人物,这都是他们潜移默化中学到的,真可谓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体现了新的理念。

二、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充满人文关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谓褒扬与鼓励,就是指教师在言语中通过肯定、称许、表扬、赞赏、鼓励等方式激发、鼓舞学生不断进取的特征。学生的自信心是在不断激励、不断成功中树立起来的。教师在课堂上应非常重视语言的激励作用,哪怕是批评缺点,都要充满激励性。教师应善于了解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善于发现他们思想上的每一点进步,学业上的每一次成功,善于捕捉他们每一个创造火花,每一次灵感的闪现,并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予以肯定和赞扬,激发鼓励他们不断进取,获得成功。教师及时得体的激励性语言,对学生成长进步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轻松的环境,平等的交谈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另一种享受。有时候我有意识地把教室设想成一间茶室,拟定一个话题,邀请学生和我以聊天的方式来分享学习体会,在这样的氛围中老师和学生都坐着聊,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言论,不用在乎什么对错。例如,上《满井游记》时,我和学生一起拟定了这样一个话题:袁宏道的官职比较小,也很清闲,可他为什么不像柳宗元那样伤感、愤懑?学生顿时乐了,有的静心思考,有的急忙翻阅材料。不久,我们就在轻松的茶话会中达成共识。这样的学习探讨意味着分享,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沟通、相互补充,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了人文关怀。

教师应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上发展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要向他打开他的优点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真正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三、语文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体验、发现、感悟的过程

从教学的角度分析,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地注重学习知识,而高效课堂关注的是认识事物本身。他们之间的区别也就是“思考什么”和“如何思考”的问题。有这样一句格言:“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教育即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体验、发现、感悟的过程,学习是教师无法包办代替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者、组织者;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个协调的人,其作用是为学生的学习尽可能地提供资源,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健康、和谐地发展。

我们在学习第六单元导读中提示“关爱动物”时,《狼》的主题好像有悖单元导读。我于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把一则消息引进课堂。“呼伦贝尔大草原,由于近年野兔泛滥成灾,人民政府新近从西伯利亚引进了一批狼。警示牧民:夜间羊群须加固木栅栏。如有狼出现,只许哄走或鸣枪吓跑,严禁打死。”我要求学生结合《狼》一文,查阅资料,请教学科教师,进行探究,使第六单元“关爱生命”的主题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在提高探究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各类作品的整合能力。

四、课堂教学应指导学生投入生活,深入思考,捕捉“美”点

语文高效课堂追求的境界是活。每一个心灵都应是水中的鱼、空中的鸟,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教师要勇于开放和创新,勇于探索和实践。要激发学生的胆识、勇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的能力,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意、建议和合理要求,应给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赞赏。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就要真正确立科学的教学目的观:教学不是“教”教材,不是“教”教案,而是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学生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构建舞台,学生才能进行激情表演;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彻底地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完全属于自己的时空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尽情畅游,这样才会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尊重,每一个生命精彩绝伦。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铜山区毛庄中学)

上一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教与学 下一篇:新目标下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