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优园林植物在杭州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5-24 11:36:25

新优园林植物在杭州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以杭州新优园林植物应用情况为例,争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新优园林植物;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theXiXi Wetland hydrophyte of Hangzhou for example,discussing the physical question of designing and giving our advise about it.

Key word: hydrophyte; planting design

新优园林植物是指通过引种、变异、选择和对野生植物驯化,出现许多新的优良和独具特色景观的园林植物。新优园林植物应用对提升城市景观和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近年来以彩叶树种、观赏树种为选择的园林植物品种层出不穷,它为杭州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创建森林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有关部门对新优园林植物认识不足,盲目从国外引入新品种,由于不适应当地气候变成劣质品种,再加上有些植物未按规定程序引进,携带了危险性有害生物,损失严重,甚至成为有害物种。本文根据近几年新优园林植物在杭州应用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一、新优园林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

1、对乡土树种认识不足,园林植物应用过于偏重外来种

乡土植物按严格的定义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自然分布的植物,又名土著种、乡土种(native sprcies)。外来物种指原产地在国外的植物。在杭州当前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现象:部分领导者、园林从业人员、乃至许多市民常常过分欣赏和青睐外来物种,特别是国外观赏品种,如加拿利海枣、花叶槭、北美枫香、彩叶马醉木等,这种观念对苗木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植物园种植的植物(以指示牌为准)进行了初步统计,种植湿地植物363种,其中本地乡土植物(浙江有自然分布)129种,外来植物有87种,自然分布在浙江以外杭州引种的有147种,其中外来入侵种有5种。浙江湿地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据省林勘院陈征海等1统计浙江省具有湿地高等植物1182种(含种下等级),隶属513属158科。作为具有西溪特色的湿地植物园,其设计理念是以西溪富有特色的基塘系统、河流、滩地等生态多样性中的湿地植物展示为主,并利用宅基地的生态修复,收集、保存和展览乡土的水生、湿生、沼生植物,适当引进珍稀观赏物种,通过科学合理的生境创造、适宜的生态群落营造并结合浏览功能,形成以休闲浏览、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兼顾科学研究的湿地植物园,成为西溪湿地的一大亮点。在设计中主要运用西溪特色的乡土植物,但由于从规划到设计、施工时间短,任务重,部分领导和园林施工人员对新优园林植物的喜好,在实际施工时,使许多乡土植物未能得到应用,相反增加了许多新优园林植物如斑叶芒、银边蒲苇、文殊兰、银边芒、钓钟柳、波斯菊、亚菊、地中海荚迷、地涌金莲等。

乡土植物不但在生态学上可以满足构建植物群落的需要,也具有良好的园林景观。如果过分追求“洋、新、奇、特、快”,淡薄乡土植物的引种驯化,甚至将乡土植物视为“土、旧、俗、野、慢”,有意或无意地疏远甚至放弃乡土物种,这本身就是违背自然规律。外来种的无序引进,会导致一些不利的后果,造成本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不利于形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格局和构建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甚至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加拿大一枝黄花、大狼巴草、牵牛花等是以观赏植物从国外引入的,现已严重危害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的发展;从栽培角度看,有些外来种对水、肥、土、温度要求高,如上述的加拿利海枣、地涌金莲、银边蒲苇等都是温热带植物在杭州自然条件下容易冻害,这需增加大量的管理成本。

2 、园林植物引种缺乏科学性、规范性与安全性

植物引种应以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和引种风险,不恰当的引种不仅可能导致引种失败,造成经济损失严重,甚至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对植物引种缺乏限制和管理、检疫制度不够健全、许多引种单位或人员缺乏必要的引种知识、对所引植物在新栖息地的表现认识不够、对生态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不符合引种推广程序而造成部分种类由于引种不当在野外逸生后蔓延扩散,成为有害种。

在杭州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50%的种类是人为引种不当的结果2。其危害性表现为:①、破坏本地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如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杭州市七区、县(市)都有分布,尤以西湖区、余杭区、萧山区、建德市危害最为严重。主要危害地区为摞荒地、城乡结合部已征未开发土地、废弃矿山和铁路两侧等,排挤其它种类,常呈单一种群,严重影响物种多样性;②、影响杭州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如凤眼莲最早是作为观赏植物、猪饲料及净化水质植物引种推广的,而目前凤眼莲在杭州市郊蒋村港、五常港等地布满水面,疯长成灾,不仅堵塞河道,还因植物种内间竞争激烈,长势弱的个体死亡腐烂造成水体二次污染; ③、影响遗传多样性。引进的植物还可以造成一些物种的近亲繁殖和遗传漂变。有些入侵种可以与同属近缘种或不同属的种杂交。如发生入侵种与本地种的基因交流就可能导致本地种的遗传侵蚀。植物引种又是最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的途径之一,如2006年国内许多地区爆发的美国白蛾和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我国禁止进境的435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的红棕橡甲等就是因为缺乏应有的引种安全意识、缺乏科学有效的生物入侵防范对策所造成的3。

3、检疫管理存在漏洞

近年来,我国林业部门虽然加大了林木引种的检疫管理,出台了《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检疫审批和监管规定》等一些林木引种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林木引种工作,但目前林木引种特别是新优园林植物的引种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漏洞。如在引种申请环节中没有明确引种单位必须提交引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材料,对引种植物的论证,风险分析指标没有统一规范,有时流于形式;园林植物引用种植、养护的园林施工单位其业务为建设管理部门指导,林业检疫部门很难跟踪管理。此外,在园林植物引种检疫管理上还存在着农业和林业多头审批现象。

4、育种、选育等基础性工作比较薄弱

随着我市园林事业的飞速发展,森林城市的创建,园林植物的储备明显不足,新优园林植物育种、选育特别是乡土树种的遗传改良和培育优良品种等基础性工作比较薄弱;引种隔离试种基础设施也相对薄弱、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设施技术落后,达不到检疫隔离试种工作的要求。如从美国引入的美国红栌、金叶景天,香花槐等现已销声匿迹;高价引进的加拿大紫荆只能做砧木用。另外,由于行业不规范,业内恶性竞争,使许多园林企业以利益为目的,而违规操作,“以园林绿化为名,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掠夺式的采挖,而对野生植物资源应用如育种、选育等基础工作无人问津。

二、新优园林植物应用的建议

1、大力培育乡土树种,慎重引用外来种。

要加大乡土树种的培育与利用,促进城市森林健康水平。在园林绿化中要正确处理好引种与乡土树种的关系,重点发展乡土树种,加快乡土树种的遗传改良和培育优良品种的速度,尽可能利用本土树种开展绿化造林,改变园林绿化过程中大量使用外来树种的现象,降低引种导致的有害生物入侵危害风险。我市的乡土树种除了杨、柳、榆、槐、椿、银杏、楸树、皂荚、海棠等自然分布种,还有引进多年一直表现良好的法国梧桐、绒毛白蜡、白皮松等,。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应用乡土树种,无需考虑适应性问题,特别是其中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在营造高效、稳定的生态绿地中具有不可替代位置。 另外要严格杜绝直接采挖天然树木,避免对生态环境及野生植物资源的严重破坏,要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二)、建立引种规范性,形成准入机制

长期的行业性不规范,势必会造成园林行业在社会中留下“缺乏技术含量,是人就能干”的印象,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要形成规范的行业管理体制,出台相应的法律、规范,从而科学、规范的引导园林事业的发展,保证植物引种部门的规范性与绝对权威。 杜绝盲目引种和推广行为,引种必须科学论证,进行风险评估,并经过检疫部门的严格检疫审批,通过规定地点、时间的控制性试验后,才能确定能否推广应用。因此,应提倡科学和合理的园林植物引种工作,协调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关系,大力发展绿化植物育种工作,积极倡导园林绿化植物多样性。

(三)、建立有效监管机制

外来园林植物的引进应加强前期风险分析、行政审批和后续监管。引进外来园林植物 是对本土园林植物观赏植物的有利补充,但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引进外来植物会对本土植物多样性、社会经济文化产生影响,某些外来植物会表现出入侵性,甚至可能造成生物入侵的途径之一。因此,防止引进外来植物由益变害主要要做好①建立引进前期风险分析体系;②实施严格的行政审批制度;③建立完善的后续管理监管机制。

(四)、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种质资源

要通过育种、选种、改良和培育新品种,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种质资源,缩短与园林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绿化植物品种选育上的差距。 由于绿化植物新品种选育改良是一项长期而经常性的工作,需要宽松的研发环境,各级政府应持续稳定地投入资金和人力,成立真正意义的园林科研机构,广纳贤才,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四、总结

新优园林植物在杭州的应用,在一定基础上丰富了本地植物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观赏效益及环保效益等,它是本地园林观赏植物的补充,对解决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和水域污染等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不能闭关自守,在充分挖掘利用乡土植物的同时,应通过科学客观的分析,完善引种程序和有效的后续监管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新优园林植物在杭州生态环境建设、杭州森林城市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征海等,《浙江林业自然资源》湿地卷

[2] 2002年6月出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3] 2007年11月18日,青年时报第二版(浙江丽水红棕象甲)

作者简介:

刘扣生:男,1976年5月出生,园林工程师,西湖区城建建设中心,从事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研究工作

王嫩仙:女,1967年10月出生,工程师,杭州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总站,从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

上一篇:高大梁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设计方案 下一篇:移动模架制梁施工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