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脐胎毒清对新生儿脐带脱落的影响

时间:2022-05-24 11:29:46

【摘 要】 目的:探讨愈脐胎毒清消毒对新生儿脐带脱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136例符合条件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新生儿脐带结扎消毒后用愈脐胎毒清包裹固定,对照组新生儿脐带结扎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固定,对比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情况。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有43例脐带脱落,脱落率为63.23%;对照组有33例脱落,脱落率为48.53%,观察组脐带脱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愈脐胎毒清;新生儿;脐带脱落

脐部感染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由于新生儿的脐部连接着体内的血管,如果护理不当,病原体极易通过脐部进入血液,引发脐部出血、腹膜炎、黄疸等严重的并发症,新生儿对疾病的耐受极低,一旦发生就会危及生命。通常新生儿的脐带会在7d左右逐渐干枯脱落。有研究表明,愈脐胎毒清能缩短脐带脱落的时间,对防止新生儿脐部感染有很好的效果[1]。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愈脐胎毒清消毒对新生儿脐带脱落的影响。现将研究过程与结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136例符合条件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所有新生儿均为正常分娩,体重均大于2500g,出生后Apgar评分均为8~10分。入院时两组新生儿的出生时间、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将新生儿脐带按照常规方法结扎断脐,用10%碘酊和75%酒精消毒处理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并固定。新生儿沐浴后用2%碘伏擦拭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消毒,每天更换无菌纱布,保持脐部干燥与清洁,避免尿液污染潮湿,连用2d。

1.2.2 观察组 将新生儿脐带常规结扎后,将愈脐胎毒清袋芯对准脐眼敷好,顺势固定,并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次沐浴后用2%碘伏擦拭消毒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愈脐胎毒清每天更换,避免尿液、粪便污染潮湿,连用2d[2]。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当p

2 结 果

2.1 两组新生儿出院时脐带脱落比较 观察组有43例脐带脱落,脱落率为63.23%;对照组有33例脐带脱落,脱落率为48.53%,观察组脐带脱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新生儿出院时脐带脱落情况比较[n(%)]

2.2 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结痂脱落时间比较 观察组3~4d结痂率70.59%高于对照组的52.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结痂脱落时间比较[n(%)]

3 讨 论

脐带主要是由脐静脉、两条脐动脉和周围的胚胎结缔组织构成,是胎儿与母亲进行营养和代谢物质交换的通道[3]。新生儿出生后,脐带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会逐渐从根部脱落,从剪断脐带到脱落一般需要7d左右。一些产妇不适应医院的环境,希望尽快回家休养,使得新生儿在出院时脐带并未干燥脱落。新生儿的脐部连接着体内的血管,如果护理不当,病原体极易通过脐部进入血液引发脐部出血、腹膜炎、黄疸等严重的并发症,延迟脱落的脐带不仅增加了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风险,也给家属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

经过临床研究发现,愈脐胎毒清对加速脐带的脱落,促进新生儿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愈脐胎毒清脐带包中含有大蒜粉、麦麸、蜂胶粉、甲壳素和高分子吸水树脂等成分。其中麦麸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作用;大蒜粉中所含有的大蒜素,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对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霉菌等均有良好的灭杀作用;蜂胶和甲壳素具有消炎抗菌及止血收敛的作用[4]。愈脐胎毒清脐带包对新生儿脐带创面具有高效收敛止血、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功能,加速了脐带的干燥脱落,促进了断端的愈合,对预防脐部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新生儿出院时脐带脱落比较,观察组有43例脱落,脱落率为63.23%;对照组有33例脱落,脱落率为48.53%,观察组脐带脱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雷志萍.愈脐胎毒清对新生儿脐带脱落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1,1(21):187-188.

[2] 田硕,刘珊珊.愈脐胎毒清应用于剖宫产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9):25-26.

[3] 林丽群,陈伙新.愈脐胎毒清护脐包的临床应用与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3.

[4] 陈舒飞,黄小英,郑李明.愈脐胎毒清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1(12):75.

上一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下一篇:五味调和饮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