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及控制方法的研究

时间:2022-05-24 08:13:50

对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及控制方法的研究

摘 要: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不可缺少的一种建筑材料,其主要的构成材料有水、水泥、砂石等。如果混凝土中任何一种原材料出现了性能、质量问题,都会影响混凝土质量,也就导致建筑工程质量无法合格。混凝土具有非常多的特性,其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耐久性强,但是原材料出现了问题,其耐久性将会大受影响,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正是因为此,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原材料需要进行检测,同时还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控制方法

混凝土原材料检测,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技术性规范,但是由于现实需求,可能技术性规范会随时进行修订,因此检测人员需要随时关注。另外,尽管同是混凝土原材料,但是其应用在不同的建筑工程中,可能其检测方法会有不同,检测人员务必要做好区分工作。在对混凝土原材料的优劣进行检测时,不必一定要应用国家标准,只要方法可行,同时保证检测结果正确都可以应用。本文首先对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其次对控制方法进行了简单的阐释,希望有所帮助。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与控制方法

首先,混凝土中的水,必须应用干净的地下水,也可以是自来水,总之保证其纯净,尤其要注意有害离子不能超过标准要求。因此检测人员需要对水中的有害离子进行检测。

其次,混凝土和易性如何与石子的粒形以及级配如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是第一次应用某个厂家的石子,技术人员需要对其压碎值进行测定,如果压碎值比较大,则此种石子不能用来作为高标号混凝土的原材料。如果大量石子都呈现出针片状,而且其级配也不是很高,则石子的空隙率会相对比较大,这样会影响混凝土的可泵性。如果应用此种石子就需要施工人员再使用黄砂或者是水泥,这会影响经济成本。因此施工单位如果第一次应用某一厂家的石子,级配以及形状都是其检测的要点。

再次,黄砂作为混凝土中的原材料应该选择应用中砂,检测人员通过肉眼观察是否存在着大量的泥块,通常情况下,泥块多,则黄砂的含泥量也非常大,使用此种黄砂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也会影响其耐久性。检测黄砂含泥量是否过多,可以将黄砂用水浸湿,放入手中搓,手中的泥粉非常多,则说明其含泥量过大,不适合应用。如果应用的是粗砂以及细砂,则检测人员需要对其砂率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添加一定量的粉煤灰,日常检测过程中,着重对黄砂级配进行有效的检测。

第四,粉煤灰要可以算作是混凝土中的一种原材料,因为只有加入粉煤灰混凝土性能才能更加,尤其是混凝土的流动性。但是由于厂家不同,生产的粉煤灰的类型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就使得粉煤灰对水的需求量不同。因此粉煤灰的检测重点就是对学需水量。同一厂家的粉煤灰一般细度越大,需水量比越大,可以以细度指标为标准。细度小、活性大、需水量小的粉煤灰掺入混凝土中可节约水泥,节约外加剂用量,而需水量大的粉煤灰会向混凝土中引入大量水,造成水灰比过大,强度下降,若使用则要增加外加剂用量,往往得不偿失。有条件的搅拌站应做到每车取样检测细度,掌握粉煤灰质量波动情况,对因粉煤灰细度变化引起混凝度坍落度、强度变化应足够重视。粉煤灰需水量比检测方法建议采用GB/T18376-2002标准采用的方法,采用GB/T1767-1999规定的胶砂测定对比胶砂的流动度,测定试验胶砂在达到对比胶砂流动度时用水量。也可测定试验胶砂在用水225ml时流动度{HotTag},流动度大的粉煤灰需水量小,反之粉煤灰需水量大。GB/T1596-2005的方法测定粉煤灰需水量比有3个不便,一是标准砂采用GB/T17671-1999规定的0.5mm~1.0mm的中级砂,需要对GB/T17671-1999标准砂进行筛分,较为烦琐,且因称量误差、筛子误差导致检测不准;二是对比胶砂在用水l25ml时,其流动度未必在130mm~140mm范围之间,对比胶砂用水可能要多次调整;三是试验胶砂流动度达到130mm~140mm之间用水也要多次调整,可见GB/T1596-2005的方法达不到准确快速检验的目的。

第五,混凝土的许多性能由外加剂来调节,水泥的需水量与初凝时间相比,外加剂减水率与缓凝时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小得多。减水率差的外加剂用于混凝土,为使坍落度不变,需增加用水量或调整外加剂掺量。测量外加剂净浆流动度一般能反映外加剂减水率高低,但有时会引起误判,陈化时间较长的水泥,其正电性较小,适应性较好,初始净浆流动度较大,1小时净浆流动损失很小。笔者多次做过试验,用同样批次的外加剂测量新鲜水泥的净浆流动度为l63mm,1小时后流动度为68mm,该水泥陈化21天再测净浆流动度达240mm,差距很大。所以检测外加剂用水泥应为新鲜并冷却至室温的水泥,总之检测外加剂注意水泥的时效性,比较准确的是拌制混凝土,但较费时,我们一般检测外加剂砂浆减水率。测定一定掺量外加剂胶砂达到基准胶砂流动度时用水量。

第六,混凝土的强度是由水泥和水反应形成的水化产物,及活性掺合料的二次水化产物而逐步发展而成。水泥强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高低。按水灰比公式C/W=fco/(fce×0.46)+0.07,可知水灰比一定时混凝土强度fco与水泥强度fce成正比。如原设计混凝土强度34.5MPa(C30等级),采用PoO42.5级水泥拌制,水泥强度48MPa,可知水灰比C/W=1.63,若因管理不善,误用PoO32.5级水泥,水泥强度38Mpa,水灰比不变,混凝土强度为27.3MPa,混凝土强度不合格。一般PoO42.5级水泥强度在45Mpa~52MPa之间波动,混凝土强度波动在设计强度等级范围内。可见预知水泥强度等级可有效控制混凝土质量。由于水泥强度要到28天才知道,这就要求试验室按批复试水泥强度,还要通过大量试验数据积累,建立早期(1天,3天)强度与28天强度的关系式,就能避免使用不合格水泥。

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方法

1、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应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的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同时,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混凝土生产时,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与配合比设计存在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的配合比。

2、混凝土的搅拌质量控制

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并结合施工单位自身设备条件选取相应拌和设备和运输设备,提前预测拌和设备和运输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及时安排机修人员做好设备的检查和修理工作。不能因为设备故障而停止混凝土的浇筑,确保施工过程中及时提供工程所需混凝土,满足工程的要求,保证施工进度。

三、结语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与控制工作中,事关建筑工程质量,因此检测与控制人员务必要格外注意。在对 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检测与控制时,可能会涉及到多种计算,有关人员要掌握相应的计算标准与公式,必须将各个参数数据都记清楚,也可以直接查阅资料。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与控制是为了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当技术人员检测结束之后,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原材料坚决不能进入施工场地,否则检测与控制将毫无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培伟,吴胜兴,林萍华,吴中如,唐明述. 水泥基材料体积稳定性对大坝混凝土开裂的影响[J]. 水力发电. 2005(03)

[2] 李金玉,彭小平,隋同波,李文伟. HBC低热高抗裂大坝混凝土的开发研究[J]. 水力发电. 2003(03)

[3] 廉慧珍,梁文泉. 水泥的品质和混凝土质量的关系(下)[J]. 中国水泥. 2002(07)

[4] 廉慧珍,梁文泉. 水泥的品质和混凝土质量的关系(上)[J]. 中国水泥. 2002(06)

[5] 孙振平,蒋正武,王玉吉,张冠伦,王建国,鲍铨明,杨富全,张军,苟德胜.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J]. 建筑材料学报. 2002(01)

上一篇:浅谈土建工程预算造价审计的必要性与方法 下一篇:翻车机解冻室的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