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原发性良性二尖瓣脱垂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24 04:42:10

56例原发性良性二尖瓣脱垂临床分析

摘要:二尖辫脱垂 (MVP)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按症状有无又可分为症状型和无症状型,近又提出解剖型和综合征型MVP。本文研究56例原发性良性MVP,即综合型MVP,探讨其临床特征。

关键词:二尖瓣脱垂;心律失常

二尖瓣脱垂(MVP)是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由于二尖瓣叶组织过多,或者腱索过长,当心脏收缩时二尖瓣前叶或后叶部分或全部脱入左房。较早的传统分类是根据MVP有无原发病来分的,由原发性疾病引起的称为继发性MVP,而无原因可查则称为原发性MVP。后者有根据有无症状分为症状型MVP和无症状型MVP[1-3]。最近也有学者提出将MVP分为解剖型MVP(MVP一Anatomic)和综合征型MVP(MVP一Syndrome),解剖型MVP并发症直接由心脏瓣膜进行性损伤所引起,而综合征型其症状的产生是由神经内分泌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所引起,瓣膜无明显病变存在,顶后也好。而本文选取的56例患者为原发性良性MVP,按后一种分型符合综合型MVP,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13年12月连续超声心动图检查5614例患者,超声心动图确诊二尖瓣脱垂118例,选取其中56例原发性轻度二尖瓣脱垂患者为分析对象。①56例患者均详细记录性别、年龄,计算出体重指数(BMI)。②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不适主诉(如胸闷、心悸、头晕、胸痛等)。③仔细心脏查体,了解心率、心律及心脏杂音情况。④常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1.2方法 行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测,常规作胸骨旁左室长轴、短轴,大动脉短轴和心尖四腔等二维切面,以M型测量左房、左室内径,记录M型二尖瓣运动曲线,以脉冲式多普勒检查各部位血流速度及瓣膜返流,收缩期从二尖瓣游离缘射流到左房内呈蓝色或多色镶嵌的血流信号,定义为二尖瓣返流。返流的严重程度按 Abbasi分为III度,MVP诊断标准按Cohen标准分为轻、中、重度,轻度脱垂:二尖瓣叶移位至瓣环之上

2结果

56例被筛选出的原发性良性MVP,对这些患者从性别、年龄、BMI、有无合并心脏杂音、有无合并不适主诉、有无合并良性心律失常来分析,见表1。

以上56例患者中,其中男性为22例(39.3%),女性为34例(60.7%),年龄40岁的有20例(35.7%),BMI

3讨论

二尖瓣脱垂(MVP)是最常见的瓣膜病之一,其中原发性MVP多为良性,在解剖学上多表现为轻度脱垂,常合并轻度二尖瓣返流,故一般心脏杂音听诊不明显,偶可闻及收缩中期喀喇音或收缩晚期杂音,但性质及强度一般都很轻微。此类患者发病年龄多较轻,通常为

轻度MVP患者通常有轻微不适症状,常表现为阵发性心悸、胸闷、胸痛、头晕及头痛,本研究约76.8%的患者有类似症状。此类患者发作胸闷心悸时,常规心脏查体及心电图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偶有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但笔者认为无法解释上述不适症状。此外此类患者通常伴有头晕头痛,多次测血压未见异常,行头颅CT也未发现器质性病变,部分患者又常常伴有紧张易激动、多汗、失眠等植物紊乱症状,可能为儿茶酚胺调节异常,迷走神经张力、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或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等异常变化起一定作用有关[4]。MVP患者胸痛的部位局限于心前区某一部位,通常是心尖部针刺样疼痛,可因胸部活动而加重,且与劳动无明显关系,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也无ST-T异常,与典型心绞痛的鉴别一般不困难。胸痛原因可能与肌紧张有。

MVP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最常见是室性期前收缩,其次室上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较少见,缓慢心率失常甚为罕见。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大致一致,我们的结果未发现一例恶性心律失常。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二尖瓣叶本身起到异位电激动中心的作用,而成为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原因。由于过长的二尖瓣叶和腱索运动增强刺激了心室肌,以及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和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绝大多数良性MVP合并心律失常可不必治疗。在有症状时,首选小剂量β-阻滞剂。β-阻滞剂不仅可减轻患者焦虑和因过多儿茶酚胺表现的作用,而且可以控制大多数室上性、室性心律紊乱。

总之,原发性良性MVP一般临床症状较轻,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绝大多数不需要临床处理,但可密切观察其临床预后,其远期变化我们将做进一步随访。

参考文献:

[1]Barlow, J.B,W.A. Pocock, The problem of nonejection systolic clicks and associated mitral systolic murmurs: emphasis on the billowing mitral leaflet syndrome[J].Am Heart J,1975,90(5):636-655.

[2]Barlow, J.B,W.A. Pocock, Mitral valve prolapse, the specific billowing mitral leaflet syndrome, or an insignificant non-ejection systolic click[J].Am Heart J,1979,97(3):277-285.

[3]Savage, D.D., et al., Mitral valve prolaps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3. Dysrhythmias: the Framingham Study[J].Am Heart J, 1983,106(3):582-586.

[4]张金枝.二尖瓣脱垂综合征[J].医师进修杂志,1991,(04):7-8.

上一篇:女子班语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下一篇:门径 情境 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