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作用的对策与建议

时间:2022-05-24 02:20:30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作用的对策与建议

摘要:产业集群特定产业的企业或以某一方式相互联系的企业共同集中在某一区域形成空间集群或产业集聚现象。产业集群构成了上下游产业链的众多企业在一定区域内的集聚,围绕核心产业形成了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供应链上的企业联系密切,各个生产单元高度集聚,可以产生较高的集聚效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形式之一。

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东北振兴的经济发展主轴线和新的经济增长带,未来最终形成一个面向东北亚,辐射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四盟的新的开放战略高地,必将会对周边地区及腹地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辽宁;沿海;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突出重点产业和产业园区建设,增强产业集聚程度

加强重点产业建设。加强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与布局,按照国家批准的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确定产业重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兴产业、海洋产业发展,做大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具有基础优势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产品质量,逐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要通过政策导向,加大支持力度,引导东北腹地以及内蒙的大企业在辽宁沿海地带进行投资,为腹地的企业减少成本。

二、延长产业链,促进区域合作

发挥各城市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增强区域合作,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加强上下游产业的经济联系,围绕重点行业,做长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衔接,实现区域产业互动,从而实现沿海与腹地的互动。

完善产业链配套延伸。特别注重产业链招商,把集群的招商重点放在与优势产业相关配套产品的培育发展上,放在龙头企业的配套延伸上。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引进与沿海经济带几大集群特色产业关联度较强的产业配套项目。在延长产业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资金注入各个链条的中断环节,使相对独立、分散的链条连贯起来,另一方面发挥现有企业的资本、人才、技术等优势,或通过购并,或通过合资、合作,联合开发用形成具有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链。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进行互动合作时,必须破除地区所有制等理念障碍,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的产业互动中深入挖掘东北经济合作的能量。要以企业合作带动区域合作,逐渐建立跨所有制企业,塑造合理的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好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三大经济区的关系,以便能够充分并全面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

三、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活力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要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要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带来的瓶颈。加强交通、通信、能源、水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加强交通建设。第一是沿海经济带内部的交通,这主要是指沿海六市自身的公路交通及相关的建设要跟上、打实。加强港口建设、港口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沿海港口资源,加大深水港建设的力度,全面提高航运、物流等服务能力和水平。第二是加强沿海经济带和腹地之间的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公路干线、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路网建设,改善布局,增加里程,形成网络,提高运力,努力形成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腹地到沿海出海口打造通畅快捷的道路干线。

要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方面越来越重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增强政府对市场失衡的补充作用和对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的指导监督作用。要抓住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机遇,更多地争取国家水利、交通、城建等专项资金的支持,还要做好地方政府水利基金、养路费、高速公路通行费、城市建设资金、土地出让金等资金统筹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逐年增加政府财力投资,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放大作用。

四、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活跃、最具有能动作用的资源,在资源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沿海经济带要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战略规划,通过政策和资金倾斜,加快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集聚。引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高层次、紧缺型领军人才;要充分发挥辽宁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创业服务;加大与职业学校的合作力度,职业教育更加倾向于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各个行业的技术工人的培养。

五、鼓励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必须顺势而为、与时俱进,舍弃传统发展模式,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拥有高精尖创新产品。要建设“先进性”的重化产业基地,必须走科技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由初级型、资源依赖型、加工型向高深型、创新驱动型、制造型产业结构转变。依靠科技创新来实现装备制造业的“先进性”、原材料工业的“高加工度”,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业规模和质量,降低消耗、增加附加值;加速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增强企业集成创新、联合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扶持有条件的企业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鼓励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抓住国家大力推进装备自主化的机遇,集中资金和研发力量对重大成套设备、关键核心产品组织进口替代的研发,组织产业链企业围绕核心主机和重要部件的单个零部件、单项产品以及整套产品系列开展集群式技术创新;建立市场化的科技研发体系,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通过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的开发,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中介机构,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最大限度地释放现有产业的潜能。

上一篇:目标人群品牌化模式 下一篇: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