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时间:2022-05-24 01:29:21

让小学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渗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很多都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我们在教学时就要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在自己生活中寻找和所学知识的联系,在数学知识中找到生活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起他对生活的观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的理念,可以有效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知识,将解决数学问题转化为解决生活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的理念,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知识

既然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在生活中寻找这样的实例,使学生们不至于感到无从下手,感到很为难。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和思考关于数学的问题,从而将数学的问题转化为生活的问题,从而真正地获取知识,并具有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比如:教授"日、月、年"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从家里拿来日历,看看每个月都有多少天?想一想自己是哪一年出生的,算一算自己现在几岁了?问问你的同桌是哪一年出生的,和你相差多少天呢?和你相差几个月?在这样几次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们对"年、月、日"有了明确的概念,同时激发了学生们对自己爸妈年龄及出生年月的思考。同时在教授"圆、角、分"换算的时候,我让学生利用周六日的时间,安排一次跟着家人去菜市场买菜,或者跟着爸妈去银行取钱或存钱的活动。通过这样的一次经历,许多学生对钱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可以在换算上更为细心认真。

2.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情景的创设能有效地让学生理解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而生活化的情景就是我们所创设的情景与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的学习环境息息相关,能让他们在熟悉甚至是已知的情景下去学习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记忆和掌握,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以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比如,在教授学生分数的时候,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一个西瓜怎么切才能分得一样多?每个人吃的占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你们家有几口人?每个人是这个家里的几分之几?",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化的情景,有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创新的眼光、睿智的头脑,仔细分析问题,把这些知识与生活化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我们创设的这些情景中快乐地学习、高兴地学习。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分析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学生学习了这些数学知识后,就会尝试着在生活中运用,可以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在生活化的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3.在生活中检验数学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将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因此,将学到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去检验,既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所在,又是促进继续学习的有效方式。例如,学了"比和比例"后,我引导着学生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学校里的树的高度。学生就纳闷了,树这么高怎么量呢?是不是要把树锯倒了,或者有一个足够高的梯子才能量呢?我拿来了一个一米长的直尺,立刻地面上就有了个影子,有的学生恍然大悟,很快想起了,要用比例来算。直尺的长度比影子的长度就等于树的高度比树的影子的长度。这样一来,树的高度很快就被算了出来,学生立刻有了很大的兴致,开始思考用这样的方法还能计算什么的高度呢?他们利用课余的时间计算了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还计算出了电线杆的高度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数学问题,还让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的问题,所以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多的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因此,数学的学习也必然要回归生活,服务生活。在学习了"圆、角、分"后,学生可以根据来计算在日常没东西过程中所需要的钱数,也可以认清钱的多少?在学习了"比和比例"后,就可以计算很多不能实际操作的问题,在学习了"圆"后,就知道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操场的弧度等等。

综上所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还要到生活中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渗透数学生活化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用生活实践来检验数学。使我们的数学学习时刻都不是死板呆滞的知识点,而是活生生的生活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保持睿智的头脑、创新的激情,时刻注意生活、思考生活,使我们的数学教学焕发生活的激情,使我们的数学课堂获得前所未有的改变,让学生获得生活的体验,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下一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