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开发潜力的山区木本油料植物

时间:2022-05-24 01:28:05

极具开发潜力的山区木本油料植物

说起木本油料植物,很多人会想到油茶、油桐、核桃、乌桕、油橄榄、麻疯树、光皮树和黄连木等。其实,还有一种不大被人知晓,但却极具开发价值的山区木本油料植物——山桐子。

山桐子因为名中带有“桐子”二字,不少人误以为“山桐子”就是常见的“桐子树”(油桐),其实不然。桐子树树形低矮,树高一般3~8米,曾用于大面积人工造林,因此较为常见。山桐子树形高大,树高可达20米,果实像葡萄一样成串地着生于果穗上,因此有“油葡萄”之称,主要分布于我国云、贵、川、陕、鄂等省的山区,而且大部分为野生,人工栽培面积很小。

与油菜、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相比,木本油料植物具有不占用耕地、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期长、油品质好和产投比高等优势。因此,专家认为,发展木本油料植物是解决我国油料供应数量不足、结构不优、能源紧缺的重要措施。

与其他木本油料植物相比,山桐子具有四大独特优势:

1. 产量高,盛果期长

山桐子一般栽后5年挂果,初挂果时亩产近200千克,随后产量逐步提高,10~15年逐步进入盛果期,每株浆果产量一般在20~30千克,管理好的单株产量可达50千克以上,最高的能达到200千克。人工栽培的山桐子,盛果期一般每亩可产浆果1000~2000千克,如此高的产量,是其他木本油料植物难以企及的。而且,山桐子病虫害少、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生长寿命长,产果时间长达70~100年,其中盛果期有50~60年之久,这也是其他木本油料植物难以与之相提并论的。

2. 含油量高,油品质好

山桐子的果实和种子均可榨油。据测定,山桐子含油量一般在22%~26%,其中鲜果出油率为15%~23%,干果出油率为26%~47%。由于产量高,含油量高,山桐子被很多人赞誉为“树上的油库”,有“中国的橄榄油”之称。经检测,山桐子油的理化性质与菜籽油、芝麻油基本相似,不仅可以替代桐油作为工业用油,还可以食用,在四川部分山区,民众食用山桐子油已有上百年历史。更值得称道的是,山桐子油中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总含量高达82%,特别是亚油酸含量,更是高达66%,明显高于芝麻油和花生油中亚油酸的含量,而且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必须从日常膳食中补充。经常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有效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同时还有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抗心律失常、保证胎儿大脑正常发育等作用。另外,山桐子油中维生素E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食用油。因此,食用山桐子油,对人体还具有一定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尤其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3. 材质好,观赏价值高

山桐子不仅是优质、高产的木本油料植物,同时还兼有较高的用材和观赏价值。其树干圆满通直,纹理均匀细致,材质轻软,干缩性小,可加工成上等板材供室内装修和制作家具,或用于生产高档纸浆。同时山桐子树形高大、优美,叶茂,花繁,果红。尤其是入秋后,一串串红色的浆果挂满树冠,颜色鲜艳夺目,且挂果时间较长,极具观赏价值,特别适合做庭荫树和城市园林观赏树栽植。另有研究发现,山桐子树木燃烧性很差,叶片具有吸收二氧化硫和净化空气功能,因此山桐子还是一种优良的行道绿化和防火林带造林树种。

4. 适应性广,水土保持能力强

山桐子既耐低温,也耐高温,而且耐旱、耐瘠薄,对土质要求不严,在海拔400~2000米的大部分山地均可生长,适合在山区大面积造林。人工种植的山桐子,一般栽植后头两年生长较慢,需要精细管理,但第三年后生长开始加快,属速生树种,成林后管护费用较低。山桐子主根不明显,但侧根与须根非常发达,密集成网状,集中分布在土层深20~60厘米处,对地表水土具有极强的保持能力,因此还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树种,尤其适合在荒山造林或在退耕还林地种植。

山桐子人工栽培技术比较简单,但要快速成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必须注意以下4点:

1. 选择适宜地块

最好选择在交通便利、人力充足、管护容易的新退耕地造林,土壤以红壤、黄棕壤为佳。如果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的边远山地造林,虽然栽植时土地承包费用较低,但栽后管护难度大、易荒芜,而且挂果后采收、运输均比较困难,造成后期成本费用较高。

2. 大苗移栽,合理密植

种植前要先对造林地进行清理,砍掉灌藤,清除杂草,然后打直径0.5米、深30厘米的大窝,底施少许长效肥料,回填表土,当土壤墒情适宜时,选择人工培育的两年生优良健壮大苗,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栽植,亩栽苗50~60株,栽后树盘覆盖地膜或杂草、树叶保温保墒。

3. 加强栽后管理

山桐子栽后前期生长较慢,要特别注意抓好除草松土、抗旱排渍、整形修剪、施肥治虫等抚育管理工作。尤其是除草,头两年每年要进行2~3次,栽植两年后每年除草1~2次即可,防止树苗被杂草湮灭,可结合松土采取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除草时间以春、夏季雨后天晴或烈日下效果较好。若是在秋季除草,应在杂草结籽前进行,以减少来年杂草滋生。树苗栽后如遇持续干旱,应设法浇水保苗。易渍水的林地应深挖排水沟,以便多雨季节及时排除渍水。苗木栽植2~3年后开始整形修剪,剪枝时间宜在晚秋和早春,幼林郁闭前后的修剪强度为全树高度的1/3~1/2,随着树龄的增长,修剪强度可达全树高度的2/3,这样可使其树形矮化,以便日后管理与采收。山桐子在幼林期易遭云斑天牛为害,导致幼树局部甚至整株枯死,发现其为害后,可在树干下部用40%氧化乐果乳油原液打孔注药进行防治。

4. 防止“大小年”

人工栽培的山桐子,4~5年后进入挂果期,如果缺乏管理,容易出现“大小年”。因此挂果后仍要抓好修剪、施肥、除草和防治病虫等工作,以提高产量和效益。

(作者联系地址: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 邮编:442200)

上一篇: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 下一篇:苹果炭疽病的发生及其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