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期参考答案

时间:2022-05-24 11:43:44

一版

《雪中六盘》

1.①道路崎岖;②山势雄伟;③植被茂盛;④质朴、刚强。

2.选取“白雪”“窑洞”等山中代表性景物,按由下到上的顺序,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角度,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描写,使人如临其境,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

3.运用细节描写,说明背炭农民给“我”的印象之深;插叙相遇之事,丰富了文章内容,拓展了行文思路;承上启下,既与上文“回忆起一个遥远的印象”等议论、抒情相呼应,又为下文作者“感谢六盘山”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4.①六盘山唤醒了作者心中已经淡忘了的美好印象;②六盘山让作者思考过往的人生历程;③六盘山让作者汲取了前行的力量;④六盘山启示作者关注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⑤六盘山激发了作者的寻根意识。

《你的微笑》

1.(1)老人不是乞求他

人施舍,而是一位仁慈、宽

容、智慧的哲人屈尊开导世人。(2)大多数穷人在穷困的折磨下显得软弱、悲观,丧失了作为人的高贵而刚强的精神。

2.①揭示了文章的线索;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概括文章内容,集中体现了老人的仁慈、乐观;④揭示主题,突出老人对“我”的影响巨大及作者对老人的赞美。

3.示例一:细节描写,具体描写了血流下来,老人忍耐伤口之痛,不愿被人发现和声张(或老人微笑、抚摸孩子)的细节,刻画了老人坚忍的性格,从而表现了“我”对老人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示例二:衬托手法,以孩子的舒坦衬托出老人忍耐疼痛的不动声色,刻画了老人坚忍的性格,从而表现了“我”对老人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示例三:白描手法,不

事渲染地写出老人血流下来却不动声色地掩饰的情态,刻画了老人坚忍的性格,从而表现了“我”对老人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4.示例一:我赞同作者的观点。文中的“乞丐”是一位精神的富裕者,他的示范和教导对“我”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可是有的人已经成为可怕的精神乞丐了,他们失去了做人的原则。寻求一种乞丐的境界,正是不放弃对人类高贵精神和品质的追求。

示例二:我不赞同作者的观点。文中的“乞丐”精神高贵,有着宽宏、仁慈的情怀,但却甘于求乞,生活态度不够积极。作为现代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学着积极为人,参与竞争,精神的高贵应该与自主、独立共存。

上一篇:用支点,撑人生 下一篇:第22期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