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韵雅展风流

时间:2022-05-24 08:36:39

【前言】情深韵雅展风流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其一,故事生动,内涵深刻。 “戏曲者,以歌舞演故事也。”(王国维语)《拜月记》演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一个动人心魄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宋朝末年,番兵侵犯中都,狼烟四起,人喊马嘶。在逃难中,穷秀才蒋世隆寻呼失散的亲妹子瑞莲,巧遇兵部尚书王镇之女王瑞兰...

春宵细雨,和风扑面。红色剧院喜气洋洋。一出湘剧高腔《拜月记》,唱响周末晚会,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这掌声激起我心中许多美好的记忆、回味和殷切期待。

大学期间,岳麓山下,怡同学少年,意气风发,一心苦读,不问私情。即将毕业之时,一个星期天,三五挚友,路过一家电影院,其时正放映戏曲片《拜月记》,几个人花了几毛钱,进去一看,湘剧高腔戏,才子佳人,神采奕奕,让人眼前一亮。没想到,观赏之余,几个大男人,居然相与戏谑:“小鬼头,你的春心动也!”“大鬼头,你的春心动也!”奇怪,时隔不久,我真的“春心动也”!

毕业后,我长期在省直文化系统工作,“”之前和“”之后,分别多次观看徐绍清、彭俐侬、廖建华和左大玢、王永光、贺小汉、李开国等主演的《拜月记》。他们是湘剧名角,面对面地观赏他们的舞台艺术,比之看电影,自有别样的深刻感受。其形神犹在眼前,其音韵不绝于耳。

湘剧高腔《拜月记》是中国古典戏曲继承和发展的瑰宝。其剧情源于元代戏剧泰斗关汉卿创作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拜月亭》四折关目:“走雨奇逢”“遇父拆鸾”、“拜月相认”、“文武团圆”,都是经过经心剪裁和安排的传奇性情节。元末施惠将其改写成南戏《拜月亭记》(又名《幽闺记》),内容大为扩充,关目达四十出。这是有剧本流传下来的元末明初几部南戏名剧之一(其他如《白兔记》《荆钗记》《琶琶记》等),并为后来发展起来的昆曲及湘剧等许多地方剧种所继承,成为传统剧目。建国前,湘剧传统整本戏《拜月记》早已失传,仅保留《抢伞》《请医》《拜月》三折,《抢伞》《拜月》常演不衰。1956年,湖南省文史馆员、教育家朱少希,以《抢伞》《拜月》为基础,参照杂剧《拜月亭》,南戏《幽闺记》,改编为湘剧高腔整本戏《拜月记》,由湘南省湘剧团排练,先后在长沙、武汉、郑州、石家庄、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南昌等地演出,轰动一时,受到热捧,并为其他剧种植所移植。1957年,湖南高腔《拜月记》由上海江南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片,为广大观众所喜爱。除“”时期,湘剧高腔《拜月记》历来盛演不衰。1986年9月参加在香港举办的首届“中国地方戏曲展”,受到港澳同胞的高度赞扬。

湘剧高腔《拜月记》是中国传统戏曲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精品,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人见人爱,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其一,故事生动,内涵深刻。

“戏曲者,以歌舞演故事也。”(王国维语)《拜月记》演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一个动人心魄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宋朝末年,番兵侵犯中都,狼烟四起,人喊马嘶。在逃难中,穷秀才蒋世隆寻呼失散的亲妹子瑞莲,巧遇兵部尚书王镇之女王瑞兰,互相扶持,患难与共,结为夫妻。尚书夫人王氏亦因寻呼瑞兰,巧遇瑞莲,收为义女,结伴同行。战乱平息,归途中,蒋世隆卧病招商店,瑞兰悉心照看。不料王镇路过驻马于此,遇瑞兰知其自行婚配,十分恼怒,嫌弃穷秀才,强行将瑞兰带走;后与王夫人、瑞莲相逢驿馆,一同回到家中。月夜,瑞兰思念世隆,到花园拜月祷告,被瑞莲窥见,两人在调笑斗嘴中知其原委,互诉衷肠,姐妹又成姑嫂。三年后,世隆高中状元,因朝试两卷同名,改名蒋兴;王镇亦升为相国,奉圣上恩旨,欲招新科状元蒋兴为婿,瑞兰、世隆互隔音讯,只念旧情,坚守盟誓,均抗命不从。后因相国宴请,兄妹重逢,终得夫妻团圆。

这个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情感交织,有如长河滚滚,波浪起伏,流光溢彩。这不是一般的男欢女爱、一见钟情的凤情韵事,而是藐视世俗,患难相交,重情重义,坚贞纯朴的爱情诗篇。瑞兰与父亲王镇之间思想性格的矛盾冲突是全剧的主轴,悲欢离合的中心情节是围绕这个主轴展开的,而瑞兰与世隆之间的恩爱则是贯穿全剧的情感线。在剧中,兵荒马乱的岁月,生离死别的境遇,封建制度的枷锁,与人物的性格命运紧密相连,既牵动着社会生活的神经,又浸入到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处,具有超越时空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它不仅真切地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从历史的角度,评击了谦贫爱富的思想,批判了封建道德观念,放射出强烈的思想光芒,而且对今日之世风也有清神醒恼的作用。放眼现实,爱情婚姻常为金钱私欲所玷污,嫌贫爱富,追求虚荣,喜新弃旧何其多矣!包“二奶”,养“小三”,不雅风波何其多矣!朝秦暮楚,逢场作戏,“临时夫妻”何其多矣!这是一种社会的病垢,精神的堕落。相比之下,王瑞兰和蒋世隆坚贞纯朴的爱情婚姻是何等珍贵!

其二:人物清新,性格鲜明。

《拜月记》剧中人物不多,无论主次,形象清新,各具神采。特别是王瑞兰,大胆坚贞,深情执着,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是湘剧舞台上一个不可多得、光彩照人的艺术典型。

王瑞兰的性格是在与环境的冲突中形成的,是在人与人的冲突中和自身的内心冲突中表现出来的。王瑞兰出身于高贵门第,是兵部尚书的千金小姐,蒋世隆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穷秀才,在当时的社会,他们是很难结合的,但战火使他们偶然相遇,在兵荒马乱社会环境的冲突中,他们成了患难之交。王瑞兰说:“幸喜今朝遇着你,幸喜今朝遇着你,危难作伴仗提携。”蒋世隆回应:“危难中休容气,颠危相遇应扶持,颠危相遇应扶持。”这就为王瑞兰冲破封建桎梏,倾心相爱,大胆坚贞,深情执着的性格成长,奠定了真实感情的现实基础。她深感蒋世隆是一个“忠诚君子”,十分仰仗,但“羞人答答口难开”,便借金钗说话,转达情怀,自许终身。二人海誓山盟:“那时节你我永不分离”。患难中,彼此相爱,自主成亲,这个行动的本身就是对封建社会“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观念的大胆否定。王瑞兰与父亲王镇之间的思想冲突,强烈地表现了她大胆追求自由,失志忠于爱情,并与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坚强意志。王瑞兰与蒋瑞莲姐妹之间的冲突和他内心的冲突互相交织,充分展现了她深情执着的怀抱和风情万种的仪态。大胆坚贞而温柔敦厚,深情执着而纯朴自然。对她而言,所谓“大家闺秀”的风范就是纯情少女追求自由、忠诚纯正的本色。她的大胆坚贞和深情执着是水融的。招商店,贫穷之时不舍蒋世隆,回家后,宝贵之中不忘蒋世隆,强招赘,威武面前不弃蒋世隆。不管是穷秀才,还是状元郎,她爱的只是患难之交、有情有义郎君蒋世隆。什么名分,她没有放在眼里,连“父命”“圣旨”也奈她不何!她的不舍、不忘、不弃,都是她那本真纯正性格的自然流露。情深志愈坚,志坚更情深,真可谓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王瑞兰不愧是女中俊杰,一代风流。“这一个”艺术典型必将千古流芳。

其他人物,如蒋世隆的忠诚正直,蒋瑞莲的天真纯朴,王镇的顽固专横,王夫人的善良厚道,无不个性鲜明,给人印象深刻。

其三:喜剧风格,构思奇巧。

《拜月记》是一出喜剧,其喜剧风格,是把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结合起来,用喜剧手法表现悲剧冲突,构思奇特巧妙。全剧七场,一场《抢伞》、二场《认女》是以悲离衬喜合;三场《离鸾》写悲离,四场《驿会》写喜合;五场《拜月》写悲离之苦,却又喜从悲来;六场《拒婚》寓喜于悲,七场《重逢》皆大欢喜。悲剧喜剧因素相间相融,源于生活的真实,出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在于创造艺术的真实美。

王瑞兰挚爱的是蒋世隆,追求婚姻自由,王镇抛弃的是蒋世隆,嫌贫爱富,满脑子封建观念,其思想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如果后来的状元郎不是蒋世隆,其悲剧结局是必然的。然面,这是一个封建家庭的内部矛盾,他们是父女,有骨肉之情,何况还有王夫人、蒋瑞莲的牵挂。他们的思想性格的冲突。必然是悲喜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剧中高超地运用巧合、误会、讽刺、抒情的喜剧手法,寓悲于喜,化悲为喜,既使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多姿多彩,又使情节发展跌宕起伏,妙趣横生。

蒋世隆和妹子瑞莲,王夫人和女儿瑞兰,在兵乱中分散之后,世隆奇逢瑞兰,王夫人巧遇瑞莲,其离散和错合,虽是偶然,但真实可信。这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于是,瑞兰和世隆从相认到相知、相伴、相爱、微波助澜、喜从悲来,渐入佳境,水到渠成。《拜月》一场,瑞兰是饱经了忧患,力图隐蔽自己的“春心”;瑞莲是天真无邪,偏要寻根问底。两人的误会调笑,将两种心情,两种性格表现得维妙维肖,富有抒彩。

蒋世隆是穷秀子,蒋星是状元郎,实为同一人,瑞兰、王镇均不知情;王镇昔是尚书今为相国,没有和尚书见过面的世隆,也不知欲招他为婿的相国就是瑞兰的父亲。这一误会,不仅使瑞兰、世隆双双抗婚真实可信,更加突出了他们纯情坚贞的性格,也使剧情发展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真相大白之后,瑞兰和世隆在悲喜交集之中圆了自主婚姻的幸福梦,王镇也在尴尬狼狈之中了却了自己的心愿,而封建观念则受到了无情的嘲弄和鞭挞,收到了极佳的喜剧效果。

其四:词精曲雅,喝腔优美。

《拜月记》的语言精练,很有特点,无论道白唱词,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却又俗中见雅,极有节奏韵律感,唱念上口,闻听入耳,情真意切,雅致精湛,且与湘剧高腔的腔格韵律十分融合。湘剧高腔,曲牌联缀,一人启齿,众人帮腔,助节以鼓,现有管弦相配。唱腔有南北曲之分,南曲多纡徐绵眇,流丽婉转:北曲多激越劲切,粗旷嘹亮。《拜月记》根据剧情和主要人物思想性格的基调,整体采用南曲,以[红衲袄]类曲牌为主,间用他类曲牌。词情曲韵,水融,优美动听,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且举几例,以见其妙。

[金莲子]

(王瑞兰唱)古今愁,谁似我今朝这般愁。耳听军马骤, 人乱语稠。向树林逃躲,恐怕有人搜,恐怖有人搜。

这是王瑞兰初次亮相的唱词,寥寥几句,就把兵慌马乱的环境、人物仓皇的神态和愁苦的心境表现出来了。

[古轮台、乱骨令]

(蒋世隆,王瑞兰同唱)地乱天昏,人离鸟散。

(蒋唱)那一位娘子,不见了母亲,在一旁啼哭。(兰唱)那一位君子,不见了妹子,在一旁忧愁。(蒋唱)这正是,愁人休对愁人说,(兰唱)说起愁来愁更加。(蒋唱)一般样焦急,(兰唱)一般样烦恼。(蒋唱)焦急,(兰唱)烦恼。

(同唱)说将来,道将去,两情一般。

这段对唱,通俗而雅致,逼真地表现了两人偶然相遇,同病相怜,心心相印的情感神态。

[红衲袄]

(王瑞兰唱)几时得烦恼绝,几时得离恨彻。(蒋瑞莲唱)姐妹们到花园闲游戏。(白)为何欲行却又止?(兰唱)非是我欲行又止。(莲唱)你看那花红柳绿,满园芳香。(兰:唉!唱)真教人对景伤悲长叹嗟。待撇下,难撇下,欲割舍,难割舍。沉吟倚遍栏杆也。万感伤情切,均付与长叹嗟,均付与长叹嗟。

词浅情深,曲止韵长,瑞兰对世隆的深深思念,欲罢不能,其情哀婉,缠绵不绝,感人至深。

接下来,瑞兰、瑞莲花园游戏的大段对唱([青衲袄][香罗带][二郎神][尾声]),斗嘴藏本色,调笑见真情。曲随情移,婉转流畅,唱出了至情至性,唱出了幽默风趣。王瑞兰拜月祷告的核心唱段[香罗带],更将人物满怀的深情宿愿表达得淋漓尽致。

《拜月记》作为舞台表演艺术,其艺术魅力,从根本上说,来自于演员在剧本基础上的艺术创造以及场面、舞美的和谐统一,演员的艺术素质和表演功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徐绍清、彭俐侬、廖建华都是艺术功底深厚、很有创造力的名家,唱得好,演得真,声情并茂,人物扮演,活灵活现,角色完美,形象感人。作为演员,他们的身影已经远去,但他们创造的角色在观众的脑海里是不可磨灭的。左大玢、王永光、贺小汉、李开国都是在刻苦磨炼中成长起来的名角,艺术素质超群。他们演出,珠联璧合,使《拜月记》的艺术魅力不减当年,且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令人难以忘怀。

此次《拜月记》演出,青年演员担任主角,新秀登台,可喜可贺。整个演出不失规范,严肃认真,自然流畅。王瑞兰的扮演,唱做俱佳,形神兼备,引人注目。但整体说来,阵营不够齐整,艺术氛围不够强烈,比之前辈名家演出。尚有差距,但来日方长,深信他们通过艰苦的学习和艺术实践,将不断走向成熟和完美。在薪火相传之中《拜月记》的艺术魅力定将更上一层楼。

此次《拜月记》演出,舞台两旁滚动式地呈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湘剧”的荧光条幅。湘剧能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体现了国家对湘剧的高度重视,这是湘剧保护的重要条件,也是广大观众的心愿。然而,湘剧能不能真正保护下来,关键在于湘剧艺术家们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实践。必须看到,湘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艺术的遗产,精神的遗产,活性的遗产。它的保护存在于人体自身不断传承之中,存在于现实生活不断发展之中,存在于广大观众不断需要之中。湘剧的保护不能是消极的保护,机械性的保护,应当是积极的保护,创造性的保护。活性的遗产,是不可能“原封不动”的,谁想要“原封不动”,其结果是一代不如一代,不断失落,不断衰败,直至消亡。因此,湘剧保护,必须贯彻“古为今用,推除出新”的方针,在传承中既有继承又有创造,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在创造的实践中继承,使湘剧在发展中得到真正的保护。

在剧目方面,要突显精品。

湘剧在流传过程中,先后积累了大量剧目,时过境迁,不少剧目已被淘汰。据1992年出版的《湘剧志》记载,建国初期健在的老艺人能演或见别人演出的剧目达600多个。其后在整理改编结统戏的同时,又移植了一些外来剧目,新编了一些历史剧和现代戏。湘剧剧目相当丰富,优秀剧目很多,如《拜月记》、《白兔记》(《李三娘》)、《琵琶记》、《金印记》、《金丸记》、《百花记》、《白蛇传》、《生死牌》、《天门阵》、《杨排风》、《蝴蝶媒》、《珍珠塔》、《乌龙院》、《六月雪》、《潘葛思妻》、《打雁回窑》、《疯僧扫秦》、《红书宝剑》、《单刀会》、《古城会》、《捉放曹》、《金沙滩》、《会缘桥》、《泼粥》、《偷诗》、《猴变》以及《唐知县审诰命》、《哑女告状》、《山鬼》、《马陵道》、《谭嗣同》、《园丁之歌》、《智取威虎山》、《郭亮》、《布衣毛润之》、《李贞回乡》等等,其中不乏精品。历来受到观众欢迎。这些剧目应当不断地传承下去。湘剧的传统剧目是良莠不齐的。有些剧目不仅艺术粗糙,而且夹杂思想糟粕,应当淘汰或改造。因此,保护湘剧不能全部照搬,而应去粗取精,选择亮点,突显精品,既要传承已有精品,还要不断创造新的精品。一方面对含有积极因素和艺术特点的一般传统剧目进行加工改编,使之成为精品:另一方面从历史和观实生活中吸取有益的题材,创作新的剧目,经过锤炼,使之成为精品。如此,湘剧的生命力将永不枯竭。

精品剧目,对观众而言,既获得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又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他们情不自禁地走近湘剧,爱上湘剧,看了还想看,便成为湘剧的粉丝,一个粉丝就可能带动十个、百个、千个,无数个粉丝。因此,精品剧目必须活在舞台上,经常演出。周末晚会的举办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关键在于剧团精心选择剧目,精心安排角色,精心排练演出,使精品剧目在舞台上呈现精品面貌,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以充分实现湘剧艺术的审美价值。

在人才方面,要突显名角。

湘剧作为舞台艺术,实际上就是剧团在舞台上排兵布阵的艺术,一个剧团阵容强大,在于名角众多;一个剧种长盛不衰,在于名家辈出。突显名角,直接关系到一个剧团、一个剧种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舞台演出,演员就是角色,互为一体。演员表演功力的高下,直接关系到角色创造的成功与否。一个剧目中生动的人物形象,优秀演员扮演,必将熠熠生辉,观众叫好,恋恋不舍;蹩脚演员扮演,就会黯然失色,观众远离,甚至中途退场。

突显名角,首先要充分发挥名角的影响力。

湘剧流传,名家辈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可谓群星灿烂,盛极一时:其后新秀云集,闪亮舞台。名角的艺术创造,影响力是长久的,应当充分发挥。左大玢、王永光,贺小汉等名家,现已年过花甲,但身体尚健,风韵犹存,如能登台再“抢伞”、再“拜月”、再“思妻”、再“打猎”,必起示范作用,引来观众的热捧。中年名角王阳娟、曹汝龙、庞焕丽、邵展凡等,正是精力充沛、艺术创造鼎盛时期,更应经常活跃于舞台,搬演更多的精品剧目,奉献给观众,以创造最佳的剧场效果。此外,徐绍清、彭俐侬、廖建华等先辈,虽已告别尘世,但他们创造的艺术形象留在人间,应通过影视各种媒体,经常传播,以展示湘剧艺术的空前盛况和无穷魅力。

其次要大力培养新秀。名角的诞生不是一夜暴富,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艰苦的艺术实践。而基础的基础则是演员的基本条件。如果要嗓子没嗓子,要身段没身段,既不能弹,又不能唱,何以登台亮相呢?现在湘剧成为了“保护项目”,演员职业衣食无忧,招收演员(学员),千万不能只是满足某些个人的就业要求而背离艺术,必须掌握标准,坚持原则,认真考核,精心挑选,绝不徇私。否则,就会葬送湘剧,何谈“保护”!一个真正的名角,必须思想过硬,生活过硬,技巧过硬。基础训练,重在四功五法,厚实功底;艺术实践贵在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对新秀要严格要求,要多加鼓励,要积极宣传,以扩大影响。假以时日,艺术名角必然纷至沓来。

保护湘剧,突显精品和突显名角是相得益彰的。一般来说,一个精品剧目,主角都是名角扮演,但名角不一定非演主角不可。实际上,任何角色,无论主次大小,只要演得好,演得活,演得绝,都可成为名角,这在湘剧流传中是屡见不鲜的。更何况,红花还须绿叶配,如果让新秀演主角,名角甘当绿叶,演配角,甚至跑龙套,必成为艺坛佳话。如果一个精品不论主角配角,凡有说有唱的人物,都由名角扮演,包括场面,亦由名家担纲,那将是何等阵势!名家荟萃,共同创造完美艺术,精品更精,代代相传,湘剧必然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永放光彩。

上一篇:《云南回忆》 下一篇:殉道者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