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高职院校辐射带动能力的建设研究

时间:2022-05-24 03:14:38

示范性高职院校辐射带动能力的建设研究

【摘 要】本文在阐释示范院校辐射带动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建设期间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经济形势下应从提升内涵建设、做好经验总结、强化多方作用、搭建示范辐射平台强化机制等方面,加强示范院校的辐射带动能力建设,以发挥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示范作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示范性;高职院校;辐射带动能力

一、示范性高职院校辐射带动能力的内涵

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辐射带动能力是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其改革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出成果和雄厚的专业教学资源等,对其他职业院校示范、推广和服务的能力。它一方面体现在示范性高职院校本身具有的雄厚的办学实力、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改革成果,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于其内涵成果的总结、迁移和推广能力。入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基本条件即办学定位准确、产学结合紧密、改革成绩突出、制度环境良好、辐射能力较强。因此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不仅应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和内涵成果,还应认真总结重点建设的成绩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将其成果经验向其他职业院校进行推广,通过示范建设,提高自身的办学实力,强化辐射意识,加强成果的总结、转化,提升辐射能力。

二、示范院校辐射带动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

(1)目标不够清晰。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其目的不仅仅是通过“高强度的重点扶持”,培养出100所左右的示范院校,重点建设是基础,但其最终目的是要让这些院校为全国众多高等职业院校树立示范,让它们发挥好服务引领的职能,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共同来做示范事业。(2)观念不够明确。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实施以来,不少示范院校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仅学院自身的办学条件等硬件设施,而且在示范院校的内涵建设上,都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有的示范院校在观念上产生了示范建设已经结束了的想法,因此,观念不够明确成了有些示范院校验收后的主要问题。(3)行动力不强。行动是达成目标的基础,拥有正确的观念和明确的目标后,示范性高职院校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不应该坐以待毙,被动的发展。认真总结自身的建设经验和成果,与其他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交流对话,并推广于其他职业院校,提高整个示范院校的辐射带动能力,带动整个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示范院校辐射带动能力建设的思考

(1)提升内涵建设,加强示范和带动作用。首先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强调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各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加强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的基础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并形成相应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梯队。加强社会服务功能,要努力形成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2)做好经验总结,提升辐射带动能力。首先对示范性院校自身的成果及经验总结,在创新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要进行深刻反思、研究,形成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对行政管理改革、教学管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改革成果,要进行认真总结、提炼。示范性院校还要建好专题网站,及时展示建设经验和成果。(3)强化政府、示范性院校和非示范性院校多方作用,加大辐射力度。在示范性院校的示范工作中,政府、示范性院校,以及非示范性院校,都是示范工作的主体,都要积极参与以发挥主体性作用。首先,教育部、财政部要发挥上级的组织领导作用,加强示范工作的指挥、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各示范性院校更是要不断提高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探索辐射带动的措施。非示范性院校也是示范工作的主体,应该主动学习、虚心学习和善于学习,不要照搬照套,要在学习他人基础上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同时,政府及行业组织应采取多种形式来组织示范工作。(4)搭建示范辐射平台,强化机制。对于示范院校来讲,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搭建示范院校与其他高职院校的对接平台是关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要把示范建设的成果,主要是专业建设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创建成可供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其开放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示范院校优秀专业点可以对非示范院校同类专业点进行援助建设,最终从整体上提高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各地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加强区域内与区域间、跨行业之间的教育合作,从而建立一个广泛、连续且具有梯度的合作平台。

参 考 文 献

[1]马树超,郭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陈玉华,李学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和辐射能力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上一篇:试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对策 下一篇: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文化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