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牛 岩石和草地上的生命之舞

时间:2022-05-23 07:34:35

羚牛 岩石和草地上的生命之舞

在动物世界中,那些身体庞大的动物往往生活在更加遥远和空旷的地带。这不仅因为食物和习性的原因,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需要和人的生活区域分割开来。它们是森林或草原上的王者,需要自己的领地,但是在平原和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它们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地盘,只能向更远更高的地方迁徙。

羚牛就属于这种大型动物。它们是一种生活在高山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食草动物,共有四个亚种。中国是羚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分布区域在北纬25°15′~34°10′,东经 97°30′~109°30′之间。羚牛属中国一级保护动物,被中国公布的红皮书列为濒危种,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公布的红皮书列为珍贵级。

羚牛是一种古老的动物,《汉书》称羚牛为猫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羚牛角也是珍贵的药材,性寒,可入药,能平肝气,清热镇惊解毒,亦可治内热、头痛、眩晕、狂躁等疾病。

羚牛外形似牛,肌体结构又介于山羊和羚羊之间,故称羚牛。由于它的长相奇特,有些科学家经长期认真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后称它为“六不像”,即庞大隆起的背脊像棕熊,两条倾斜的后腿像非洲的斑鬣狗,四肢短粗像家牛,绷紧的脸部像驼鹿,宽而扁的尾像山羊,两只角长得像角马。

羚牛全身毛色为淡金黄色或棕褐色。颌下和颈下长着胡须状的长垂毛。雄性和雌性都有粗大的角,角尖光滑,从头顶先弯向两侧,然后向后上方扭转,角尖向内。体形粗大,四肢粗壮,肩高大于臀部,体长约1.8米,成年雄性可达到2米以上。成年雄性体重200~300公斤。

羚牛是典型的高寒种类,常栖息于25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草甸地带,冬季又迁移至2500米以下的针叶林中的多岩区。羚牛体型雄健,且性情凶悍。春季采食禾本科、百合科青草、竹笋与竹叶以及灌丛的一些嫩枝幼叶。夏季迁移至高处采集多种维生素及淀粉的草本植物。秋季采食植物的果实,冬季进入高山台地或向阳的山地,主食箭竹,冷杉等树皮及灌木嫩枝。它们一般在白天活动。冬天组成小规模的种群,夏天时种群数量可扩充到100头以上,年长的公羚牛则基本为独居。

羚牛是高山悬崖地带的常客,它们的性格和生活都离不开这些地带,虽然海拔越高天气也愈冷,但羚牛并不在乎。它们上下往来于群山之中,纵横于悬崖峭壁之间,如履平地。它们身上长有一身厚密的被毛,能抵御严寒,不怕寒冷。

羚牛喜欢群居,常十多只一起活动,多至二三十只,甚至多达百只以上的大群,每群都由一只成年雄牛率领,牛群移动时,由强壮个体领头和压阵,其它成员在中间一个挨着一个地随后跟着顺小道行走。牛群平时活动时,一般有一只强壮者屹立高处了望放哨,如遇敌害,头牛会率领牛群冲向前去,势不可挡,直至脱离险境。它们所食植物种类多达百种,因此具有多方面的营养,有些是天然的中草药,有止泻驱虫的功能,能抵御疾病,它们还喜爱舐食岩盐、硝盐或喝盐水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林中含盐较多的地方,常是牛群的集聚点。

凭借强壮的体躯和力气,羚牛可以随时赶走来争食的毛冠鹿、麝、鬣羚和其它有蹄动物。因此,没有什么自然天敌。别看羚牛体驱臃肿,在行进时弓腰驼背,步态蹒跚,可是在需要时却能跃过2.4米高的枝头,或者用前腿、胸膛去对付一根挡在前进道路上的树干,使之弯曲直至折断。

羚牛每年7~8月进入季节,这时雄牛的性情变得格外凶猛,为了争夺雌牛,强壮雄牛间互相展开殊死的角斗。它们很热切地四出寻找配偶,争雌格斗时常发生:以不灵活的步子蹒跚而上,口鼻部几乎低垂在两腿之间,双角直向敌手冲出,并发出嗥叫和哼叫声。经过几个回合之后,如果一方认输败逃,获胜者便不再追击。倘若双方势均力敌,在猛烈角击后彼此往往会隆起背脊,企图以自己巨大而健壮的体驱压倒敌手。假使双方仍然各不相让,接踵而来的角击便更为激烈,常常是一方头角落地,鲜血直流。一场格斗往往可以持续几十分钟,少数自不量力的雄兽如不及时认瑜,轻则重伤,重则死于情敌之手。

获胜的雄兽与雌兽相爱,双双进入深山密林,进行秘密婚配。母兽怀孕8个多月,一般次年4月产下仔兽。仔兽稍大一些后,它们的“妈妈”便把自己的“儿女”放在一个羚牛幼儿园里,由一头羚牛照管,自己外出觅食和进行其它活动。

羚牛,这样一头被称为“六不像”的动物,在深山密林中自由的生活。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羚牛生活的影响,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两个羚牛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的羚牛,生活更加舒适安全,因此数量也不断上升。如果你喜爱羚牛这种动物,就可以到自然保护区的密林中寻找,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在岩石或草地上,羚牛正在以独特的方式舞动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百年“运河梦”的生态之辩 下一篇:网络时代:一个人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