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综合保税区建设中我省外贸人才的培养模式

时间:2022-05-23 04:25:52

浅议综合保税区建设中我省外贸人才的培养模式

【摘 要】综合保税区是以虚拟港口为依托,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随着贵阳综合保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批的企业入将入驻园区,从而对贵州省外贸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培养一批能够服务于外贸企业的优秀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综合保税区;外贸人才;培养

一、综合保税区概述

综合保税区是以虚拟港口为依托,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实行封闭管理,是目前我国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国家开放金融、贸易、投资、服务、运输等领域的试验区和先行区。

二、贵阳综合保税区现状

建设中的贵阳综保区位于贵阳市白云区都拉乡,规划面积为3.01平方公里,围网区域2.69平方公里,一期建设面积1.02平方公里,综合保税区及配套区(总规划范围)面积10.83平方公里。 贵阳综合保税区的建设是围绕贵阳市“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方针,依托山地自然形态,将贵阳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国内首个山地生态型综合保税区,园区产业布局主要是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为重点产业,以产城一体化互动发展为目标,建设具有国内特色的生态保税新城。目前,贵阳综合保税区已签约入驻企业18家,其中拟于园区内开展保税加工业务企业9家,开展保税仓储物流企业6家,开展保税展示业务企业3家,项目计划总投资122905万美元;入区企业占保税区规划面积的66.7%,项目均符合贵阳综合保税区规划。贵阳综合保税区的设立,有利于提升该省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有利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对接。

目前,入驻贵阳综合保税区的企业主要是出口型企业,这类企业自然需要有相应的外贸人才为其服务;同时,在保税区内又需要有相应的配套企业,例如银行、物流类的企业。而这些企业更多的都是与外贸相关的业务,由此,对于外贸人才的需求是必然的。每年大量的进出口,必然需要诸如报关报检、涉外结算、外贸业务等人才。

三、贵阳外贸人才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贵州经济基础薄弱,人均收入低下,长期以来在全国各省区的经济指标排位中大多年份都处于挂末位置。2013年贵州实现GDP6802亿元,比2012年净增1101亿元,虽然比2012年有所增长,但人均GDP还不到2000美元。全省财政收入1650亿元,在全国人均财政收入中仍处于倒数的位置,因此,贵州经济发展水平目前仍处于全国较低水平。而正是由于贵州长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贵州外贸人才也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并且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外贸人员结构分布不均

依照目前我国的外贸企业来看,外贸人员岗位类型较为集中,外贸企业对国际业务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业务员、跟单员及单证员三个岗位,其次是报关员与报检员,最后是商务文秘和翻译。而我省外贸的紧缺型人才集中于业务员、单证员和跟单员,外贸人员的结构不合理,缺少应对市场的人才。

(二)外贸人员学历结构不合理

外贸人员学历要求出现层次化的局面,各类型外贸公司对于外贸从业人员的学历都有很大的要求,其中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和报关员都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而目前我省的外贸人才学历化程度较低,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外贸人员全面的业务能力较弱

对产品、业务流程、信息处理、组织管理、财务核算、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和运用能力源于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这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但长期以来,受我国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限制,对上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隔离和片面的,口径窄、学科跨度小,培养的人才是“应付”、“够用”的,而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重视。

(四)个性品质和基本素质不健全

外经贸行业不同与其它行业,不仅对内,更多的还要对外,这就要求外经贸从业 人员具有更高的品质和素质。从省内目前绝大部分外贸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外贸从业人员缺乏优秀敬业的职业素质、娴熟自然的公关能力、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虚心好学的治学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等。

四、贵州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随着贵阳综合保税区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园区内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强,因此,如何培养一批优秀的、能够服务于外贸企业的外贸人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就这个问题,我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踏实肯干、立足于企业、与企业共进退是任何一名企业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外贸行业的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得上述品质更为企业所看重。外贸流通领域的竞争性强,所具有的核心资产如人才、客户资源都不容易控制。现在的外贸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贸易”,一些外国客户信任业务员本人胜过信任企业。如果一名业务员离职,会带走大批客户资源,甚至会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很多的高校毕业生自身期望值较高,企业提供的报酬和工作环境远低于毕业生的期望,巨大的落差使得毕业生不安心于本职工作,员工频繁跳槽已成为不少外贸企业头疼之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首要任务。

(二)多渠道、多途径培养企业需要的外贸人才

高等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是培养我国外经贸人才的主力战线,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的迅猛发展进入了一个飞速扩张的时期,培养出一大批专业人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人才素质表现单一、实践应用能力较弱等问题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专业高校毕业生的通病。并且各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化。缺乏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层次性,严重缺乏针对新时期主流用人企业和主导进出口产品特点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为此,高校应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走出去了解外贸企业对学生技能点的实际需求,从而按照外贸企业的要求,调整教学计划,培养企业需要的外贸人才。 另一方面,企业现有的外贸从业人员,有着较为熟悉的业务能力,但是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企业也可以考虑与学校合作,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为充实企业现有的外贸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国际现行的法规惯例。

(三)加强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国际贸易活动的各个方面,英语是主要的工作语言,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外贸人才最基本的能力,在技术引进、对外劳务承包、对外贸易、海外投资、跨国经营、国际旅游等方面,没有出色的英语能力是无法胜任工作的。但多数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过多的强调外语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专业外语应用能力训练,尤其是专业基础和外语能力“双优”的教师短缺,配套措施不够健全,很难营造讲外语和用外语的氛围。因此,大多数学生的外语水平仍停留在阅读阶段,听、说、写的能力普遍较弱,难以在复杂的国际经贸环境中与外国客户进行畅通地交流。

(四)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动手能力强、具备实际操作能力是外贸人才必备的专业技能。我省的外贸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不愿意花费时间和资金去培养自己的人才,更倾向于拿来主义。因此,外贸企业在招聘时希望招聘有相关工作经验、熟悉外贸流程、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外贸人员。一方面能更快地适应强度的工作,融入企业团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培训时间,降低企业自的培训成本。此外,国际贸易人才还必须了解外国的历史、政治、地理、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熟悉外国的相关法律,尊重外国的,具有跨国文化沟通的能力,做到在任何文化环境中都能够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杨林,褚绍绵.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3,(2).

[2]林峰.外贸业务创新与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初探[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3,(12).

[3]李庆领等.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6.

[4]孟秀勤等.国际化人才战略与开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张颖.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复合型国际贸易人才[J].考试周刊,2007:35.

[6]朱文伟.国际贸易人才之现状与培养.国际人才交流[J].2007.8.

上一篇:论胎儿的生命权 下一篇:进口修井机传动轴的改造代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