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为什么害怕?

时间:2022-05-23 01:27:35

曾任联想控股总裁和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柳传志,在2012年10月的采访中,出人意料地回忆了自己亲历的“”往事。显然,一些令人不安的局势令他想起那些悲惨而可怕的场景,让他辗转难安。他以罕见的坦率和直白,剖析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中国企业家的性格与心理。尽管这个阶层以自己的智慧、能力和勤奋,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居功至伟,但他们的表现受制于政府的意志。一旦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动摇,他们就会对前景感到困惑、无奈和恐惧——用柳传志的话说:除了害怕,我们没有别的办法。

他大声疾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希望“高层领导能够把政治改革、社会改革、经济改革结合到一起”。

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成就的确令世人瞩目,但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也有很多隐患,比如居民收入分配失衡、地区经济差距不平衡、环境恶化严重等诸多问题。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可谓众说纷纭,这使得中国社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情绪之中。柳传志的担忧和呼吁,反映出这种焦虑情绪已经开始影响到企业家阶层的抉择。

尽管在“宪法”中我们已经列明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但是在现实中,合法的私有财产遭受侵害的现象却并不少见。《宪法》等一系列法律,均要求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但是实际运作过程中,公权力对司法审判权的干涉已经成为矛盾的焦点。回看重庆“打黑”,尽管民间对其有多重希望,但是最后的结果却表明,一旦司法程序不受尊重,一旦司法机构不能根据法律独立办案,“打黑”就会变味,甚至走向反面。

法治不彰,个人权利受到侵害之后无法获得救济,就会严重地影响了人们对未来的合理预期,人和组织的行为会变得极为短视,很少有人会花大精力去考虑那些长久的事项。理性的选择就是尽可能地将未来利益折现:先富起来的阶层移民海外;产业界大佬醉心于金融投资;官员将家属移走他乡……尽管我们说移民和投资都是个人选择,但是一旦富有阶层普遍倾向移民,资本从制造业蜂拥转向金融业,就成了整个社会的行为短期化的表征。这将使社会合作难以为继。

(摘自《新民周刊》 作者:傅蔚冈)

上一篇:现实沉重——从“国民女婿”难当说起 下一篇:不断缩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