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会,能否少一些、精一些

时间:2022-05-23 11:26:23

张立功 工作十多年,走过几个地方,供职过几所学校,要问我共同的“感冒”是什么,第一条当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第二条就数“开会”了。除了全校性的周前会、教学工作会、质量分析会、考前培训会、青蓝结对会等大会,还有年级部、德育处、教研组等各部门组织的小会,规模稍微像样的学校,一般老师每周不参加两次以上的会议,绝对是个奇迹。 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个县的一位通讯员拍了一张“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台下听得呼呼大睡”的照片,从市级媒体一直登到了《人民日报》,引起了不小的波澜。直到今天,这样的现象并未改观多少。就学校的大大小小的会议而言,老师们虽不敢明目张胆地“呼呼大睡”(因为今天的校长掌握着教师的命运),但各种开小差现象却是泛滥成灾,说话的、打盹的、看报纸的、嗑瓜子的、发呆的,种类齐全。 按理说,会开的越多,教师们心里越有谱,越知道干什么、怎么干,越不会出问题、犯错误。可事实上,会开了不少,话讲了不少,却始终是“讲者昭昭,听者昏昏”,老百姓还是该做啥就做啥,该出的问题一样不少,不该犯的错误一样不多。可见,许多会开不开并不重要,反而浪费了时间,消耗了精力。 鉴于学校会议的这种状况,为提高质量和效率计,笔者想表达几点愿望: 其一,希望能取消“会议制度”。不少学校都有一种会议制度,即硬性规定星期几开会,到时间必开,风雨无阻。可并不是每次开会都有重要的内容的,有时候顶风冒雨赶过来,往往只开了二、三十分钟。能否取消按时间开会的制度,代之以按内容开会?最好在开会之前作点论证,需开则开,不需开则不开,能合并则合并,灵活掌握。另外,许多内容完全可以通过校园网、布告、通知等形式晓之于众,何必动辄就把全体老师召集起来。 /!/ 其二,开会前统筹好讲话的内容。开会一般都不只一位领导讲话,按理应该各讲各的,互不关联。可事实上领导们讲话常常有重复雷同之嫌,部门领导讲完了,主管校长还要“补充深化”,然后一把手再“强调总结”。能否在会前统筹一下各位领导讲话的内容,少给老师们重复“刺激”,缩短会议时间? 其三,多让“行家”讲话。现在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似乎一当上领导,马上就什么都在行了。学校里也是这样,比如教数学的年级主任能对语文教学大加议论,管后勤的也能对教学工作指手画脚,至于一把手更是经常对各项工作做指导。说实话,许多领导讲的话真有点肤浅甚至不着边际。能否让行家讲话,增加点“技术含量”?比如,语文工作就让语文教研组长去讲,教学工作就让教务主任发言,教研工作就让教研室主任去说。即使是分管领导也未必懂行啊,何必要揽话说呢?就不怕老师们厌烦,甚至贻笑大方? 其四,希望能照着稿子念。凡是照着稿子念的领导,讲话时间就短,而只写了提纲,甚至连提纲也没有的领导,即兴发挥起来一般没有半个小时完不了。有些领导的即兴发言拖拖拉拉不说,有些内容甚至八竿子也靠不着主题,实在是“谋财害命”。能否会前写个稿子,照着稿子念?写稿子毕竟要讲究点切题,讲究点逻辑,讲究点词汇,使人听起来不至于太累。 以上只是一些具体做法上的改进,最重要的恐怕还是要领导们改变“会议观念”。比如,经常召集会议能体现领导集体的核心作用;开会就表示对某些问题的重视;会开了,就表示工作做得到位了;经常在台上坐一坐,讲一讲,表示自己有威信;即兴发言就是有水平,照稿子念就是没水平,等等。 实际工作中,没有哪一个领导,哪一位校长是靠多开会、多坐主席台、多讲话把威信树立起来的,起决定作用的是领导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多少年的“文山会海”早该纠正了,希望有一天,我们的会能少一些、精一些。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上一篇:石墨烯的首款软性显示器原型面世 下一篇:从概念要素入手,深化面积意义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