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营训练中官兵心理危机的产生及调控

时间:2022-05-23 08:34:58

野营训练中官兵心理危机的产生及调控

在自然环境严酷、近似实战的条件下锻炼摔打部队官兵的战斗意志、技能,野营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但由于条件艰苦,官兵在面对由外界因素导致的困境而惯常策略及支持系统又无法解决困难时,往往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境遇性心理危机。因此,了解野营训练中境遇性心理危机源,并对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常见诱因及特点

生活环境恶劣野营训练多在荒郊野外、丛林山谷或高原戈壁进行,在远离人类聚居区的条件下,官兵们可能面对缺水、缺粮、缺氧、高湿、高热、高寒、多蚊虫等艰苦条件,当一种尤其多种基本需要的资源丧失、困境对官兵原有生活状态构成破坏而得不到扭转时,可能引发心理危机。典型的情绪反应是自暴自弃、失落、焦躁、迫切要求退出。

文娱条件缺乏野营训练中文娱条件有限,娱乐休闲活动困难,况且在荒郊野外、高原海岛上,信息沟通不便,官兵们与亲友的沟通受限,来自训练和生活的压力无法通过娱乐、沟通得到排解,随着压力累积超过心理承受阈限,将会引发心理危机,表现为烦躁、悲观、迫切思念等情绪心理。

医疗保障滞后在野营训练中,官兵的训练伤病很可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医疗条件的简陋更会加剧病人的焦虑心理,使病人产生“病情会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无法顺利完成训练任务”等心理包袱,病人在得不到及时疏导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心理危机,表现为对康复的迫切渴望、焦虑、失落等情绪心理。

人格需求受损在野营训练效能的评估中,当个人的训练成绩不理想,横向落后于其他个体、纵向落后于以往成绩时,尤其当个人以往惯有的荣誉或特殊身份因此被别人取而代之时,部分官兵会感到自尊心、自信心受挫和丢脸面、不光彩,易于产生心理危机。

任务要求过高当官兵在工作量大、难度高、复杂多变,或者由于兵龄短、阅历浅、初次参加或对操作不够娴熟等对个体原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挑战、训练任务使官兵感到无能为力或心有余力不足时,便容易引发心理危机,典型的情绪反应是焦虑、失控感和挫折感。

恐惧心理过度当官兵得知自己或他人因伤病不能完成任务,甚至有生命危险,或者某人因过受到严重处分,尤其伤亡事件会对官兵造成蔓延性恐惧,引发信息过敏,形成不良暗示,如不能及时摆脱,易引发心理危机,表现为恐慌、信息过敏、自我暗示、烦躁不安等情绪心理。

防范调控及对策

未雨绸缪普及心理知识,促进自主免疫。可以在日常训练、教育中引入心理危机防范应对的内容,通过网站、广播、报刊、展板、手册、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官兵都能识别潜在的危险,提高预防和干预危机的意识和能力。还要引导官兵自主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和排险解难技能,强化自主防范心理危机的意识,从而形成自主免疫力。

制定应对预案,配备专业人才。在制定训练计划时纳入心理危机应对预案,针对环境、任务、人员等具体情况,制定群体或个人心理危机应对预案。在随队保障人员中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疗人员,在发生心理危机时能够及时干预。

掌握心理动态,完善预警制度。建立心理普查、心理咨询、问题报告、危机上报、危机预警事件录入等制度,利用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军网论坛、热线电话等形式,形成广阔畅通的预警渠道,掌握官兵心理波动情况。根据危机形成机制,对训练伤病、阶段考核、人际关系等生活事件进行权重评级,确定预警级别和警戒线。根据预警级别,采取应对措施,做到尽早发现处理,避免扩大蔓延。

多方规避科学安排,降低消耗。以“用有限的消耗实现最高效能”的集约型训练思想指导野营训练计划安排,要有的放矢地科学安排训练科目、时间、难度,在地理环境、水文气象、时间背景、训练内容的选择上,要周密考虑,避免引起官兵不必要的心理消耗和损失。

多方排查,及早处理。结合会议、座谈、自述、档案参考等方式,了解部队集体和个人心理状态,尤其在突发事件、异常艰险、攻坚克难等接近心理阈值的情况下,要有所准备,当发现隐患或端倪,要及时介入,排解个人危机,降解集体危机,难以解决的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医疗,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保障有力,心压分流。在后勤保障方面,对于粮秣、水、药品、被装等必需补给应保障充足,各单位要制定业余活动计划,配发便携的文体器材,根据驻地条件开展一些军营游戏、、小比武等活动,提升官兵生活幸福感,以此排解心理压力,降解压力堆积。

有效干预专业介入。危机产生后,要动用专门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即时干预和后干预。首先要评估当事人的危机程度,帮助其确定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后干预中,根据当事人的精神状况,选择性接受精神病学治疗。危机后的跟进治疗和咨询以精神科医生和心理辅导员为主,帮助当事人恢复创伤前的认知、感情和行为的功能水平,减少以后长期的心理风险。

分层介入。处于危机初期的官兵,一般不会产生求助动机,甚至反感他人指手画脚。因此应以暗示、激励、感染等非直接形式为宜。在中高程度危急阶段,由于困境带来的心理焦虑不断积累,当事官兵具有求助动机,甚至盲目、迫切地发出求救信号,这一阶段应该首先提供宣泄心理压力的机会,比如有选择的倾听、运动等,引导其认知的乐观性,帮助其找到有效认知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防止酗酒、游荡、无规律作息等无效行为带来的挫折感和自我评价降低。在严重危急阶段,个体必需在他人帮助下解决问题,应由专业心理医疗人员予以干预,对存在危险的个人,要明确限制其消极行为倾向,防止发生自杀等意外伤亡。

全面介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对与当事人有关人员的干预,他们参与或目睹了危机事件,因而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危机后的跟进工作中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是必要的,应该了解掌握这部分官兵的心理波动,及时抚慰其心理创伤,使之屏蔽心理阴影造成的心理压力,避免以此为诱因,发生连锁性心理危机。

上一篇:奉献的人生最美丽 下一篇:硫酸甲酯中毒的急救与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