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高中教学中如何实施集体备课的思考

时间:2022-05-23 07:27:14

关于在高中教学中如何实施集体备课的思考

摘 要: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传统的“单打独斗”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要求,集体备课活动是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必要手段。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集体备课经验,对实施集体备课的有如下一些思考。

关键词:集体备课;备课阶段;团队精神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般认为集体备课就是大家坐在一起对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研讨,通过交流,大家可以取长补短,在教材教法上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但教无定法,真正的集体备课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形成更完善的“个案”。对于像笔者所处的西部偏远落后地区的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它至少有以下好处:

一、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效率

每个教师把在集体备课时搜集到相关的教学资源可以与备课组成员共同分享。通过对《课标》、教材、学情的分析和广泛的交流讨论形成一个较为科学完备的教案。这样就避单兵作战偏移和失误,形成兵团作战,充实了每一位教师的备课资源。通过集体备课载体形成的导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使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培育团队精神

每一个备课组都是目标相同的利益体。集体备课讲究的是相互尊重,团结协作。集体备课可以培养老师的群体意识,来沟通大家的思想,引导全体组员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意无意之间使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集体备课中孕育形成和发展。

下面我想谈一下我校实施集体备课以来的几点尝试:

我校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一)组织管理:一个好的团队,必须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备课组长是备课组的核心备课组长明确职责,带领所有成员研究教育教学的最新发展方向、方法。集体备课由教研组长实施管理。一般由年级备课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二)活动过程

1.备前阶段

①活动准备:开学初,备课组长要按照教材内容将备课任务合理地进行分工,安排给组内的成员。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做准备,收集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这么做可以让老师提起前着手研究,避免由于时间不足应付的现象。

②自研教材:在每次集体备课时每一位备课组成员应该是有“备”而来,要提前做好准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等。找出重点和难点。初备时,每位教师应简要写出备课提纲,同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想法。通过个人初备教师能够对备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备中阶段

①集体研讨:由备课组长在规定的时间里召集本备课组教师进行集中研讨。初次备课给足空间。由主备人先说,主备课人在首先根据事先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并且写出一周的比较详尽的备课提纲的前提下备安排进行说课。主备课人的说课内容应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等。主备课人要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应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等逐一说明。然后每一位参与集体备课的成员也都要有“备”而来,认真听取主备课人的发言并对主备课人的说课内容加以评价、质疑与补充。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充分展开讨论,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改进方案。经过“百家争鸣”,形成意见比较统一的实施方案。

②二次备课完善教案: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必须要强调二次备课的重要性。在集体研讨阶段所形成的“共案”并不是让大家照搬照抄的,而是要让个人再次完善。由于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结合众人智慧之精华,探索一条有特色的教学之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时个人在完善教案时可以大胆的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发挥个人的特点,最终形成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个案”。概括地说,备课要统一,上课在不离开备课提纲的情况下,可以百花齐放。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这种做法即充分发挥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有能更好的适合自己授课的学生。

三、备后阶段

(一)个人课堂实践:在以往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备后阶段往往是被大家所忽视的。部分老师错误的认为集体备课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其实不然。基于“共案”的“个案”能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因此,个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是集体备课活动的延续。

(二)课后反思与总结:集体备课所研讨出来的成果是否有效果这是每一位备课组成员必须要了解和反思的。通常在每天的教学活动结束后老师要通过必要的方法去了解学情,在一周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更要这么做以此来检验集体备课的产物,即具有共性的“个案”是否成功。教师要做到细致观察与体会,对教学效果和教学工作的执行情况做好回顾与小结。对执行时遇到的问题做好记录工作。在下周的集体备课期间反馈教育效果,总结得与失,以供下次借鉴与参考。教师的成长过程就是积累教学经验和不断反思的过程.反思集体备课的教案就是对案的整改,就是对教案的进一步完善。

总之,集体备课是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研究新要求的必然趋势。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上一篇: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 下一篇:地理教学的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