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性和方法

时间:2022-05-23 05:52:49

试论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性和方法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种提高就业率,职业生涯规划最开始是在美国起源的,通过几十年的发展,西方国家已经发展的很完善了,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认可,近年来,传入了中国,在我国就业指导中,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存在很多的缺失。笔者通过多年的从教经验,总结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现状分析,目前我国职业规划发展进入了黄金期,但是却存在很多的问题。以下笔者将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入手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的原因,并讨论如何提高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性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必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稀少到众多的转变,很多高职毕业生的供给开始大幅度进行提高,这里面高职院校毕业生增幅最大,然而就业单位的数量有限,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国内的毕业生严重是供大于求的,这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出现了比以往更多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高职院校的师生心理压力和冲突都开始凸显。因此,对高职学生就业时产生的心理问题认真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解决,这可以帮助他们走出就业心理误区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

一、试论提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性

无论是各高职院校的积极努力,还是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都是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外阴,这都很难从本质上解决高职学生毕业的工作难情况。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方式,这不仅能促使高职毕业生使学生与社会能够更好融合,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他们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进行自身实力的真正客观评估,这对学生本身有很多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将个人与社会相结合,在对本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这种教育下的内力生成不仅能帮助毕业生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一)从学生入学就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中,从学生1年级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教育内容侧重点不同。高职1年级侧重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高职2年级侧重职业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高职三年级侧重学生的专项指导,包括面试技巧、求职信的书写,组织学生参加招聘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讲座、辅导活动等形式为高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课程教学形式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从就业指导方面来看,教师应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研究理论;学校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灌输职业规划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方向性;鼓励学生主动接触企业,寻找实践机会,了解职业的工作和能力需求内容。

(二)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作为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形式,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对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同时也会让他们观察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

确定自己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各高职院校应积极利用这一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全面动员,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定期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来。在大赛的过程中应组织专业、公开、公正的评审,并将优秀的作品及时公布,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不断的学习,不断完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试论提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性和方法

(一)加强研究,提高水平

高职院校要把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入科研课题予以立项,引导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线的教师和工作人员,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积极开展相应的研究。要鼓励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线的教师和工作人员不断加强教育方法的改革,灵活采用专业指导、个别指导、网上指导和实践体验指导等方法,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坚持学习借鉴与本土化研究相结合。

由于我国大陆地区学习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较晚,所以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应吸收借鉴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做法。同时,也应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积极探索和总结适合于当地和本校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经验,推进本土化研究。切忌盲目照抄照搬,不宜昌进,也不可搞一刀切。

(三)规范管理制度,促使学生遵纪守法习惯的养成学校教育必须和管理相结合。

没有教育的管理是盲目的管理,没有管理的教育是软弱无力的教育。管理的目的在于育人,它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的实施和监督来保障人的健康成长,使之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对于学生而言,有些事不能做就是不能做,做了就要受处罚。数年前,华东师范高职等10所高职院校联合发出建立"十无"校园的倡议,包括无乱扔乱画、无脚印上墙等等。这些内容都与高职生的日常行为举止相关,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正是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有力的监督。许多高职校园相继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校园面貌随之大为改观,高职生的基础文明状况大有提高。应该说,科学规范的管理不仅有利于促成高职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而且也培养了高职生遵守规范、自觉接受纪律约束的良好行为习惯。

结论:总之,培养良好习惯是现代教育的归宿,高职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把学生的素质演化为习惯,才能成为他们终生受用的财富.。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是高职生提高自身就业力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胡小爱,高职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状况及就业指导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

[2]肖贻杰,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高职教育对就业能力影响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4.

[3]闫继臣,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必须适应学生的就业需求[J],教育与职业,2006,2.

上一篇:如何提高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下一篇:加强毕业同学就业指导 树立高职同学就业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