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体育中如何体现乡土因素

时间:2022-05-23 03:47:02

浅议初中体育中如何体现乡土因素

当前,体育教学工作正向着素质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资源有效地补充了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不足。作为初中体育教师,要以创新的理念、开放的眼光设计与组织教学工作,尤其要充分整合体现本地区体育发展的传统文化因素,让乡土资源与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乡土资源的意义

体育乡土资源是各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积淀下来的体育精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喜爱,将其与初中体育教学融合起来,能够达到发扬传统、保护地方特色和提高教学有效性等多重功能。

乡土资源是体育发展不可或缺的精华。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地区的民俗文化经过大浪淘沙积淀下许多精华,体育也是如此。许多地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体育运动、体育项目,正是乡土资源的经典代表,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成果,这一点应当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乡土资源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乡土资源起源于广袤的农村,与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较为接近。许多项目正是从生产劳动和娱乐活动之中演变而来的,学生的家庭及其生活环境或多或少的与这些乡土资源具有一定的联系,在教学中渗透乡土资源能够密切体育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形象直观性。

乡土资源开发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各地区积淀下来的体育乡土资源普遍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成为了群众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将其精华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发挥其强身健体的作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乡土资源可以活跃初中体育教学课堂。在枯燥沉闷的教学课堂之中融入体育乡土资源,如同一股涓涓细流滋润心田,能够为体育教学带来清新与活力。将乡土资源融入到成长体育教学工作中,打造更为生动形象的体育课堂,使学生充满兴趣,让体育课堂走出枯燥乏味的状态,形成素质化的活力课堂。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掘与利用乡土资源的尝试

笔者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掘乡土资源,较好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之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师生互动共同发掘体育乡土资源。在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笔者没有唱独角戏,而是要求学生一起动手参与发掘工作。笔者让学生带着目标搜集本地区较为活跃的体育运动方式、项目,获取其基本资料和动作要领。学生经过课后的发掘搜集到了秧歌舞、门球、花样球类、花样跳绳、武术等五大类乡土体育资源。笔者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为五个课题组,每一个组主攻一项体育运动,对其发展渊源、流行过程、动作要点进行深入研究,并提交相应的资料。笔者同步进行相关内容的搜集整理,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充分发掘出可与教学相结合的体育乡土资源。

乡土资源融入到教学与训练之中。在前期合作发掘的基础上,笔者有选择性地将一些项目融入到体育教学训练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激趣作用。例如在室外课的课前热身运动中,笔者不再坚持动作、队列训练这样的简单模式,而是以秧歌舞这一流传已久的体育运动代替热身运动。伴随着音乐的节奏,男女生一起翩翩起舞,形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这样的舞蹈中,学生既可以舒展身心,达到热身效果,同时也逐步掌握了秧歌舞这一表演形式,学生的兴趣较高。再比如体育教学是一项体力消耗较大的项目,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身心疲劳。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性活动,可以缓解学生的疲劳感,调动学习兴趣。笔者在一些项目的训练之后,经常会安排几位学生表演花样篮球,班级有好几位学生在花样篮球方面动作新颖,掌握技巧也好,此时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既能够活跃训练氛围,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较好地调节了训练节奏。

课外活动环节体现乡土资源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外活动的作用,发挥其强身健体、培养特长等方面的功能。笔者在体育课外活动的组织中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发挥保护性训练作用。例如花样跳绳是本地区有特色的传统项目,笔者指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训练,成为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校园的一大亮丽风景,这样的课外活动既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一门可展示的艺术。同样,花样球类的课外兴趣活动中,笔者指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动作的改进提升,增强难度系数,使其更具表演性,也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当前,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正逐步成为各地区的品牌模式。笔者在体育教学中积极与学校品牌教育的打造相结合,借助于乡土资源的发掘利用,先后在学校组建了武术表演队、花样跳绳表演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在重大庆祝活动中作为压轴戏节目展示在全校师生面前,获得了充分肯定,还先后代表本校参加市县两级运动会开幕式,成为了运动场上亮丽的风景,这也充分展示了全校师生的风采,这样的成果离不开体育乡土资源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掘并有效利用乡土资源,使其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折柳初级中学)

上一篇:初三体育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