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母亲的失败教育

时间:2022-05-23 03:09:40

强势母亲的失败教育

金秋十月的一个星期日,我们会同教育部门进入社区接受家长现场咨询。不一会儿工夫,咨询台周围就围满了前来咨询的人们。

嘈杂的现场中,有一个气质优雅的中年女性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在咨询台前走来走去。显得焦急、犹豫。

看到我面前的那个人结束咨询,她一瞬间下定决心,迅速挤过来,小声说:“老师,我想向你咨询我女儿的事情。”我请她坐下慢慢谈。看得出,她有点放不开,声音小得我只能把耳朵凑近一些才能听得见。但是渐渐地,她的声音大了起来,甚至无法掩饰地哭了起来,全然不顾周围人惊异的目光。

她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财务总监,女儿明年就要上高中了。为了不把孩子塑造成像她爸爸那样不求上进的人,她对女儿从小就很严格。制定了很多的规则和要求。比如,为了把女儿培养成有教养的人。她要求女儿要以怎样的仪态吃饭。怎样的方式说话,要向什么人学习等等。一开始,女儿还听话,但随着一天天长大,她越来越不听话了,女儿会偷家里的钱。还学会了撒谎。而且撒谎时脸不变色心不跳。

孩子的品德不好,这是她最不能容忍的。于是。她发现一回打一回,甚至说出了不认女儿的话。可女儿不但没改,反而变本加厉。毛病越来越多。女儿本来长得就标致,一般的衣服穿在身上,就比别人看着好看。如果穿上好点的衣服,就显得格外出众。老师也注意到了孩子爱打扮,还和她交流过。让她多引导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但是该怎么引导孩子呢?她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强制女儿每天穿上普通衣服去上学。但是女儿出了家门就会找地方脱下来。换上自己喜欢的衣服。

在班级里。女儿是个很有组织能力的人,爱好文艺,在同学中很活泼、有影响力。每次班级搞活动。都少不了她。但女儿越来越不喜欢这个家了。她与一个住校生的关系非常要好,经常陪着住校生住在学校。放假也不回家。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是个最看重孩子道德品质的人,却偏偏养了这么一个道德低下的孩子,我觉得没脸见人。”

“那你先生对孩子是什么态度呢?”我插嘴问她。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从来没有共同语言。结婚后,我发现丈夫是个不求上进的人。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敷衍了事,不追求高目标,也总是与那些同样没有什么出息的人在一起。所以。我们有了女儿后。我就提出女儿由我教育,免得受他的不良影响。所以。他一直与我唱对台戏。我骂女儿,他就偷偷哄女儿;我把女儿的钱没收,他就偷偷给女儿钱,所以孩子才会越变越坏。到现在,眼看女儿家都不回了。他就知道怪我,我们只要一说到孩子的问题,就是吵。”讲完了。她用手指着远处一个穿黑色休闲装的男子,“现在他也很着急,与我一起来咨询了。”

原来,孩子的父亲也来了,我建议她请丈夫也过来坐坐。她走过去,把丈夫拉了过来。

她的丈夫带着一副大大的墨镜,几乎遮住了半张脸。坐在我面前,他并没有摘下来的意思。

当他听清我想了解他对家庭和教育孩子的看法时,竟然有些抱怨地说:“你不是听她说过了吗?”口气很不友好。

我微笑地把自己的意思讲给他听:“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孩子是父母双方的事。不能只听一方意见。如果您也想对孩子有所帮助,我想您会配合我,把您教育孩子的一些想法与我分享。”

他的面色缓和下来,但说起话来仍是怨气十足。他认为教育孩子也要顺应孩子,不能采取强制手段,而孩子之所以如今不愿意回家。全是她母亲不当的教育造成的。听了他的谈话后,我觉得并不像刚才他妻子描述得那么无能、无知,他说的很多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在他和我交谈时,他的妻子离得远远的,我很少见到这样一对难以坐到一起的夫妻。我很清楚:孩子存在的问题,其实是这个家庭问题的体现,而其实质则是夫妻关系的问题、家庭关系和角色的问题。

我请他们夫妻一起坐在我面前,两人没有一次对望,都急急地向我控诉对方,似乎把我当成了“包公”。我笑着摆摆手,止住了他们要说的话。我要求他们用几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个问题:我爱孩子吗?我对孩子的最终期望是什么?我给了孩子什么?

他们听后,默不作声。几分钟后,他们表示思考出了结果,我给了他们纸笔,让他们把思考的结果各自写在纸上,然后彼此交换。我不知道他们都在纸上写了什么,但我注意到他们在阅读对方的字条时,脸上的表情由最初的不屑变得有些震惊,尤其是女士的脸上,有一丝感动闪过。我又要求他们,把读过的感受写在手里的字条上,怎么写都行,但必须是刚才的真实感受。

他们有些犹豫地写完了,我又要求他们交换字条。这时,读完了字条的两个人有了一些细小的肢体变化,那位女士的头不自觉地偏向丈夫。原本坐得笔直的、略显僵硬的背和肩,现在缓和了很多。

我请他们继续思考:孩子现在的表现,是否给他们的生活方式,给这个家带来了积极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不是孩子出现了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们能一起来这里吗?如果不是因为孩子,你们能坐在一起聆听一个陌生人的谈话吗?孩子是不是在用她无奈的方式反抗你们二人的教养方式?或者说孩子在用她独特的方式提醒你们家庭存在的危机?

我知道这是一对沟通不畅的夫妻。他们眼里看到的全是对方的不足与缺点,在对对方的不屑中,两人都忽略了他们共同的目标:给孩子一个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家,给孩子以安全感,给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在长久的争斗和相互贬损中忘记了欣赏和赞美,忘记了支持和扶助。我想:也许今天的咨询是个好机会,能让他们重新认清自己,正确评价对方,进而意识到正是他们的“问题婚姻”才导致了“问题女儿”。

同时,我也知道仅仅一次咨询不能帮助他们解决根本问题。但今天我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些,我请他们将刚才写下的字条带回家去。再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共同讨论一次。要心平气和,不要相互指责,要等对方完全讲完之后,再陈述自己的观点。,为了共同解决孩子的问题,也许这个家庭真的有再次复苏的机会。

分析:

在这个个案中,这位女士完全没有意识到女儿的问题,其实是他们家庭问题结出的一个苦果。她对丈夫的否定变成剥夺其对孩子的教养权利,以要培养出完全不同于父亲的孩子为己任。所以,在孩子出生之初,这个家庭的教养功能已经弱化为只有母亲一人的力量了。

孩子偷钱很可能是因心理问题引起的行为问题,也就是说,孩子偷钱的动机可能并不是要买什么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是发泄自己对母亲高压手段统治的不满。可这个道德感极强的母亲却把这个行为问题当成了道德问题,为女儿“道德”低下非打即骂,痛心疾首。她不讲情面地给孩子最深的惩罚:不认这个女儿。她不知道这只会让女儿更加伤心和痛苦。

另外,他们夫妻对孩子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也是让孩子出现问题的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一方打,一方哄,这会让孩子不把任何一方放在眼里,父母一个太强势,一个太软弱,孩子不仅不会敬重父母,反而看不起这样的父母。因为女儿从任何一方都没有得到真心的帮助和教育,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他们只是通过她来实现对对方的打击。所以,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必须先解决两个大人之间的问题。

要想解决两个大人之间的问题,夫妻二人必须建立良好的沟通,母亲要先改变自己家庭教育中的强势作风,放下架子,多发现丈夫和孩子的优点,遇到事情多和丈夫商量。丈夫也应该放弃被压抑和作对心态,真心地给妻子提意见和建议,两人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进而同心协力、态度一致地教育女儿。

责编:宿 淇

上一篇:向“另一半”学习健康的好习惯 下一篇:结婚80周年打破婚龄世界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