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5-23 02:17:14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英语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本文旨在介绍“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解决以上问题时的运用。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激发学习动机 调动积极性 皮格马利翁

1 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于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2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运用

2.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课堂师生互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应试教育正不断向素质教育过渡,外语教学的改革越来越大,新英语教学大纲的修订和外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越来越多的英语老师逐渐意识到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教学的要求。毕竟,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

作为教师,我们要扮演“皮格马利翁”的角色,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学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教与学之间的共鸣,实现教学相长。《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产生积极的情感,保持英语学习的动机。实践证明,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求知欲,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

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2.2 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英语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即在英语教学中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可以较好地、较快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克服紧张心理,敢于表现自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融注情感教育,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信任学生。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此时的运用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充满期望和信任,时时处处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潜能的,只要教师给予外力他们是可以发展的。如果教师总是认为学生笨,教不会,不信任学生,带着这种消极的态度去从事教学,那么,教育的结果也会令自己失望。因此,教师应该灌输给学生:在我的眼中,你们都是最棒的,相信自己。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敬其师,才会听其道”。教师应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可敬可亲,平等公正”的形象。教师要采取“情知互动”的方式,主动地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各种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充分信任学生,不断地鼓励他们,给予他们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到老师确实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进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必定是建立在教学民主的基础上的,而民主是建立在承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火花。教师的关心是一剂催化剂,可用关注去催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的语言是一把火炬,能用智慧去点燃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火焰。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愉快,安全的环境中学习,能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和增强自信心,从而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很容易被激起,课堂气氛格外活跃,整堂课就会推向高潮。

2.3 实施赏识教育法,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作为还未完全成熟的个体,难免会在某些方面犯错误,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总是板着脸孔进行说教,或批评式地训话。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因为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后,便认为自己学不会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要扮演“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在实施教学时,恰当地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法,加强对他们的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进步,常说“yes”、“Good”、“Excellent”等鼓励用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大进步。少用或尽量不用“No”、“Wrong”等学生听起来冷冰冰的难以接受的字眼。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尽量用委婉的说法,指出学生原先做法中合理的地方,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并鼓励学生下一次一定做得更好。如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哪怕是不对或者刚刚沾边,教师也应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你比以前勇敢了,虽然答案不完全正确,但是很有进步了,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把问题回答正确的。”对于学习有困难的,不爱发言的学生来说,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他们会非常珍惜的,甚至会感到非常自豪,由此,他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会认真听课,积极发言。

同时为学生营造一种团结向上的学习气氛,使他们不仅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并且在学习上结成小组,课下互相学习、监督和帮助。集体的进步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给大家一定的机会去探讨大学生非常关心的一些问题,让他们各抒己见,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教”与“学”才能互动起来,学生的自信心才会增强,也才会越来越喜欢同老师交流。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在这样民主的课堂上他们才会兴致很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他们有了学习兴趣,这时你不想让他们学习也困难,那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了,一通皆通,那就没有学不会教不好的。

3 结语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罗素的这句话让我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巨大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平等的尊重,充分的信任,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营造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良好的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2]Harmer,Jeremy.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NewYork:Longman,1983.

[3]高海虹.外语视听说课上的交际策略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1999,(3).

[4]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9.

上一篇:成人英语学习特点及教学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课堂引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