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宅门 民勤瑞安堡

时间:2022-05-23 01:01:45

民勤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2800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沙井文化”。西汉武帝时,在县境置武威县、宣威县,后又置武威郡。前凉除置宣威县外,收祖厉流民在汉武威县附近置祖厉县。北魏置襄武县及武安郡。唐初置明威府、明威戍。唐大足元年(701),于县东北置白亭军,后降为白亭守捉。明洪武中,置临河卫。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镇番卫。清雍正二年(1724)改为镇番县。1928年,以“俗朴风醇,人民勤劳”易名民勤。民勤素有“人居长城之外,文在诸夏之先”的美称。

这里的苏武山曾是当年苏武牧羊的地方。这里有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有沙生植物王国沙生植物园。这里还有一座雄伟宏奇、造型独特、西部保存最完整的地主庄园——瑞安堡。

在秋高气爽的8月,我慕名来到了素有“小皇城”、“大宅门”之称的瑞安堡。刚一下车,便赫然见一座土黄色的煌煌城堡,高耸的外墙,拱劵形大门上方镌刻着“瑞安堡”几个大字,门前古槐沧桑,给人的直观感觉和第一印象,这是一座河西走廊比较普遍的民居形式四合院。

瑞安堡位于民勤县三雷乡三陶村,当地的老百姓都叫“王团堡子”,是民国时期地方保安团长王庆云的私人庄院,1938年修建。它经历了70多年的风云变幻,整个建筑保存基本完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了解,瑞安堡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迭次三道大门,呈分七庭八院,门楼亭阁八座,高脊瓦房一百四十余间,三层小木楼一座。堡墙高10米,上面有7座亭台楼阁,一条宽阔的人行道。堡内还设有暗道、暗堡、砸孔、射击孔等防御设施。瑞安堡整个建筑结构呈“一品当朝”字形,形式呈“凤凰单展翅”。

瑞安堡建筑布局比较别致,门前上方装有砸孔,堡门上方有皇楼。大门居中,中轴线对称,三进院由位于中轴线上的三道大门迭次而入,呈前中后院式。第一道大门置于庄堡前外墙的中轴线上,呈拱券形,高约10.8米,宽9.2米,条石镶基,大城砖砌筑,堡门高阔,门扇木制,门板铁皮包裹,铆钉镶嵌,辅手虎面怪兽。大门内外眉背各有砖雕横额一幅,外镌“瑞安堡”,内刻“瑞安堡落成赠言”。

瑞安堡的落成赠言是当地士绅、举人卢殿元题写,赠言:“杜工部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老胞兴为怀,深情若揭,今瑞庭筑宅,同人睹规模,思拟嘉名,谓瑞庭身任保安职责,一家瑞且为一邑瑞也,并为一国瑞也,故名义所关,取‘瑞安’二字以赠之”云云。

瑞安堡主要有前院、中院、后院和“月”字形院构成,是“一品当朝”的基本布局。

前院就是“一品当朝”的“一”字,建筑物较少。中院由东、西两侧厢房和左、右倒座围成一回廊形四合院,为留客之用,这就是“品”字的上“口”。后院院内回廊四绕,画栋雕梁,主要有中西厅、祠堂、佛堂,东、西厢房、绣花楼和粮房等建筑,主人和家属就住在后院。中西厅将后院分成东、西两个小院。东小院和西小院形成了“品”字的两个下“口”。后院跟中院一起构成了“品”字。

院内东西两侧建筑群分别由两拱花园门与中三道门左右分开,体现了主人独到的建筑分类理念和尊卑意识。进客厅,转厢房,墙上壁挂,屋中摆设,可以猜测,都是按过去主人的生活场景予以复原,亦能感受到那个时候主人生活的奢华和下等人的苦辛。客厅置长条桌、大方桌配太师椅,壁柜肃立,墙面悬挂各种书画;厢房扑入眼底的是河西人家常见的砖砌大通炕,炕铺羊毛毡、绣花毯,炕桌偎依炕心。炕偏头蹲两头翘的炕床子,码放鲜艳的绸缎被褥。墙上悬挂玻璃镜框,图案多为花鸟人物。窗棂设计有奇思,棂孔交织,图案巧出,很有南方大户人家常见的窗孔风格。伙房、库房,摆放展柜,皆米坛、面柜、油罐、小斗、升子、撒子、老式杆秤、铜锅、石盐窝、木蒜窝、风箱等生活用具。农具房、马厩置摆耧、老式犁及犁地穿的皮鞋、毛靴、照明使的马灯、油灯、赶马车的响鞭等,这些什物今天已从我们生活视线中消失了,但仍能勾起睹物思情之意,也许这些东西就是从民间收集来的,在这儿充当王庆云庄院的摆设,点缀了今日参观之需要,不一定是王庆云家的旧物,但可以肯定地说,王庆云家是大地主,那个时候日常生活,奢侈用度绝不能就这几样用物来度量。

堡墙上的7座亭台楼阁是逍遥宫、了望台、望月庭、武楼、皇楼、文楼和角楼。瑞安堡建筑结构中的“当”字是按繁体字“當”字设计的。堡的前墙同东、西两墙构成“當”字的宝盖,皇楼同文楼和武楼构成“當”字上面的偏旁,前院的“一”字变成了“當”字的“口”子,中院和后院的“品”字形成了“田”字,这样“當”字就构成了。

进入堡门是前院,沿堡门中轴线有一条长的甬道将前院和中院分为东西两部分。前院面阔约50米,进深约26米,紧靠堡墙于门道两侧建平顶式土木结构房屋约30余间,西面为草料房、磨坊、马厩,饲养下人住房和一条通往堡墙的斜坡马道,东面为护院卫兵、车夫和长工住房。沿甬道经过前院通往中院需要穿过第二道大门,第二道大门的彩绘、木雕极为精细。中院较浅,面阔约50米,进深约13米,由二门东西厢房和左右倒坐围成一回廊式小四合院。后院是王庆云家庭的主要活动场所。中院、后院以中轴线上的第三道大门相隔,将外人挡在门禁之外。

第三道门略小,门额镌有“琅嬛福地”四字,起两脊,前为歇山顶,后为盝顶,盝顶上做一天井,两侧有耳门通入后院,后院由建筑在中轴线上的五间卷棚式房屋分为东西两院,中间由过厅将东西两院贯通。东院正堂为家祠,东厢房为主人的五间卧室。西院建筑与东院建筑平面结构一样,但房屋的进深与开间略小,西院三间正堂为佛堂,五间西厢房为书房和私塾用房,倒座为晚辈住房,建筑形式与东院如出一辙,回廊环绕、古朴典雅。西边月字形小院横跨中后两院,前面布置有仆人厨房,中间布置有主人炊事厨房,后边布置平房五间,为丫鬟住房。

家祠与佛堂之间为一单间回廊四方形楼阁,名叫双喜楼,它还有个俗名叫绣楼,大概是当时王家小姐的居处。绣楼内有一架木梯,笔者低头猫腰往上攀爬到第三层由此向北直接通往堡墙之上的逍遥宫。逍遥宫位于庄堡中轴线末端的堡墙上,三面绕廊单檐歇山顶式半亭,与前堡门楼遥相呼应。从逍遥宫看瑞安堡的全貌尽收眼底。

顺着西墙向下看去,就会看到中院和后院西侧的“月”字形院子,这就是“朝”字的右半部分“月”字,“朝”字的左半部分,由于要照顾整个建筑结构,看起来就不十分明显。如果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完整的“朝”字也可以找到。

皇楼是“凤凰”的“头”,二门、三门和中西厅形成了“凤凰”的“脊梁”,与皇楼相对应的双喜楼和逍遥宫是“凤凰”的“尾巴”,武楼、望月庭和瞭望台一起构成了“凤凰”展开的“左翅”,这样整个庄院就呈现出“凤凰单展翅”的优美造型。

瑞安堡建筑土夯式外墙、拱券形大门、墙恒式门楼、土木结构的房屋,光屋顶形式它就变出了诸多手法,比如歇山、硬山、卷棚、平顶、盝顶、攒尖,让你不得不惊叹古人的建筑设计智慧。

据气象记载,民勤一年的降水量大约在20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在2000毫米之上,瑞安堡的堡墙因地制宜采用了夯土墙的方法,堡墙底宽顶窄、下放上收,是河西走廊民居建筑的最常见的形式。

此种构筑方法是用木板作模具,于其中置土,再以石杵分层夯实。而瑞安堡的堡墙做法较特别,在夯墙的过程中,每隔一定的高度沿墙铺垫一层红柳枝条,同时在四个墙角处和墙体内每隔一定的水平距离处竖向放置若干木桩夯入墙内。这一建筑方法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红柳是当地特有的一种沙生植物,韧性很强,将其置入墙内,可以用作墙筋,起拉接作用,增加墙体韧性,减少墙体裂缝;在墙体内夯入木桩,与现在砖混结构使用构造柱同理,可以加固墙身,增加墙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利于抗震,建筑者设计可谓考虑细致、周全。

瑞安堡建筑规模宏大,形体壮观,建筑优美,布局统一,古朴典雅而又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它集古今中外、南北建筑风格于一身,既是家庭住宅又是防御工事,融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是民勤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我国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

笔者离开时,瑞安堡修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上一篇:与谁同坐 12期 下一篇:为何多数人比想象的更有创意